返程的飞舟划破长空,极北的凛冽风雪被远远抛在身后,只余下天边淡淡的云痕。
沐清风倚在舷窗边,脸色虽仍带着几分病后的苍白,眼底却已重新亮起往日的清亮神采,不再是此前的沉寂模样。
南昭坐在他身侧,掌心的昭天印漾着柔和金光,与沐清风周身的气息隐隐缠绕、共鸣,似在无声维系着彼此的生机。
“看那里。”沐清风忽然抬手指向云层下方,声音里带着一丝轻浅的笑意。
南昭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透过翻涌的云海缝隙,宗门七十二峰的轮廓清晰映入眼帘——朝阳洒在峰峦间,让每一座山峰都泛着温润的光泽。
曾经破损的诛魔台已修缮如新,灵植峰的药圃里,弟子们正弯腰忙碌着重新培育灵草,演武场上更传来阵阵整齐的呼喝,那是师弟师妹们在晨练练剑,满是鲜活的生气。
“一切都重新开始了。”南昭望着这熟悉又充满希望的景象,轻声感叹,指尖不自觉握住了沐清风的手。
就在这时,楚红绫身后的光翼忽然展开,翼尖的光芒凝聚成一幅虚影,恰好映照出藏书阁最深处的景象——
书架上一卷古旧典籍正泛着微光。
“我找到了!”她难掩激动,声音清亮起来,“《九天玄箓》里记载,上古时期,曾有道侣凭借同心之契,一同突破桎梏、携手飞升的先例!”
——
飞舟缓缓落在隐元峰的平台上,刚一停稳,等候多时的弟子们便围了上来。
朱大胖捧着个冒着热气的瓷碗快步上前,碗里的灵药粥香气四溢:“沐师叔,南师妹,你们可算回来了!这粥我熬了快两个时辰,趁热喝暖暖身子!”
沐清风笑着接过粥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却在递到唇边时轻轻顿住。
他侧过头望向身旁的南昭,眼底带着一丝无声的询问,似在征询她的意见。
这个细微到几乎无人察觉的举动,却让南昭心头一暖——经历过生死劫难,他终于学着把她放进未来的每一个细碎决定里,不再独自承担。
深夜的星台寂静无声,唯有头顶星河璀璨。
曾黯淡无光的混沌碑,此刻正通体焕发着柔和的新辉,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沐清风将手掌轻轻按在碑面上,淡紫色的混沌之气顺着他的掌心缓缓流转,渗入碑身纹路:
“师尊当年只教我掌控混沌之力,却从未说过,混沌之道的真谛从来是‘共生’,而非‘牺牲’。”
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南昭身上,语气里满是释然,
“就像天地间万物相生相克,昼夜阴阳交替不息,飞升这条路,本就不该是独自一人的孤途。”
说着,他轻轻牵起南昭的手,引导她的掌心与自己一同贴在冰凉的碑面上。
奇妙的一幕瞬间发生——南昭掌心的昭天印骤然亮起暖金色光芒,与混沌之气缠绕交织,顺着碑身纹路蔓延,最终在碑面上勾勒出一幅从未见过的全新星图,星轨流转间,似藏着两人共同的未来。
“这是......”南昭望着碑面上骤然焕新的星图,眼中满是惊色,指尖能清晰感受到金光与混沌之气交融时的暖意。
“属于我们的飞升之路。”
沐清风的声音轻轻落在耳畔,他收紧掌心,与她的手紧紧相扣,
“不需要献祭谁的性命,也不必承受孤独的牺牲,只需要——”
他抬眸望进她的眼底,字句认真,
“彼此信任,并肩同行。”
话音刚落,楚红绫便带着一阵风匆匆跑来,身后的光翼因兴奋而微微震颤,翼尖的光芒都比往日更亮几分:
“我去全知之境查过了!显示三日后的月圆之夜,天地灵气最盛,正是突破飞升的最佳时机!”
可没人注意到,在她光翼边缘的阴影里,一道极淡的黑影如鬼魅般一闪而过——
那是个戴着冰纹面具的身影,此刻正立在遥远的雪山之巅,隔着重重云海,冷冷凝视着隐元峰上的一切,目光里藏着不明的晦暗。
筹备飞升的日子里,沐清风每日都会陪着南昭,耐心教导她混沌之道的精髓,时光在默契的相伴中悄然流淌。
晨曦微亮时,两人便在隐元峰的崖边一同吐纳。
昭天印的暖金光晕与沐清风周身的混沌之气缠绕盘旋,在朝阳的映照下交织成漫天绚烂的霞光,连山间的晨雾都染上了温柔的色彩;
午后的星台上,沐清风不再是往日醉酒的模样,他指尖引动星辰之力,眸中虽仍带着几分慵懒,却满是前所未有的专注,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地演示给南昭看;
等到夜幕降临,星河铺满天空,两人便并肩坐在碑旁仰望星空,轻声讨论着飞升的每一个细节,从灵气运转到心境把控,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的疏漏。
“混沌并非混乱无序,”
一次演示时,沐清风指尖流转着细碎的星光,语气认真,
“它是万物初生时最本真、最纯粹的状态,包容着所有可能。”
南昭静静听着,若有所思地运转掌心的昭天印。
原本锐利的金光渐渐变得愈发柔和包容,与周围的灵气融为一体:
“我好像懂了,就像悲悯从不是软弱的妥协,而是看透万物苦难、理解众生不易后,发自内心的慈悲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