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协议签署后的第三天,邢军大营开始了实质性的拔营撤退。如同退潮般,连绵十里的营寨被逐一拆除,装载着物资和疲惫士兵的车马,汇成一道缓慢而沉默的洪流,向着东方的黑水河方向迤逦而行。空气中不再有战鼓与喊杀,只剩下车辕吱呀、马蹄嘚嘚以及士兵们压抑的喘息声,一种战败后特有的颓丧气息弥漫在初冬的旷野上。
镇荒城头,猞猁如同雕塑般伫立,锐利的目光透过望远镜,一丝不苟地追踪着邢军的每一个动向。他麾下的斥候排早已化整为零,如同幽灵般缀在邢军撤退路线的两翼和高点,密切监视着是否有伏兵、是否有回马枪、是否有破坏协议焚烧村庄农田的举动。林凡的命令清晰而冷静:“确认其全军渡过黑水河,并在此方向建立至少三道前沿观察哨后,方可回撤。” 胜利的喜悦属于城内,而城外的危险,则由他们这些暗影中的利刃来继续戒备。
战争的阴云正在散去,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城内,临时指挥所(原镇荒城守府)被改造成了临时的战后总结会场。长条桌旁,林谷的核心层济济一堂,气氛严肃而专注。林凡坐于主位,左侧是以铁叔为首的军枢院系统(铁叔、孙焕、孙铮),右侧则是以内政院周谨为首的民政商贸系统(周谨、阿竹、阿木),以及墨离、墨恒代表的工程技术系统和韩庐代表的情报安全系统。每个人面前都摊开了厚厚的笔记,记录了他们在战争中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诸位,”林凡开口,声音平稳,打破了沉寂,“邢军退了,我们守住了家园,赢得了喘息之机。但这并非终点。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我们为何能守住,我们付出了什么代价,我们还有哪些不足。今日之会,不为庆功,只为复盘。唯有知得失,明优劣,林谷方能行稳致远。”
他目光扫过全场:“先从军械装备开始。墨恒,格物院此次功不可没,守城弩、各类器械,尤其是后期的‘雷火’,起到了关键作用。谈谈你们的看法。”
墨恒清了清嗓子,既带着自豪也带着凝重:“谷主,各位同僚。守城弩、投石机等传统器械,经过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在耐用性和补给速度上远超敌军。但问题在于,重型弩机移动不便,射界存在死角,面对敌军分散、多波次的进攻时,反应不够灵活。建议后续研发更轻型、可快速机动的弩炮,并优化城防布局,减少死角。”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至于‘雷火’……威力毋庸置疑,是摧垮敌胆的利器。但问题更多:其一,稳定性差,受潮、撞击都可能失效甚至自爆,极其危险;其二,投掷距离短,精度靠运气,难以精准打击特定目标;其三,产量极低,原料(硝、磺、炭)提纯困难,无法支撑大规模使用。后续,格物院需牵头,与工程院协作,重点攻关其稳定性、投送方式和规模化生产难题。此物……乃双刃剑,需慎之又慎。”
墨离接过问题后,认真思考了一番。他深知工程院在厂房和仓储建设方面的责任重大,不仅要确保安全,还要考虑到防水、防潮等问题。这些都是保障生产和储存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对于“雷火”这一双刃剑,墨离明白它既能带来便利,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工程院必须在使用“雷火”时格外小心,确保其安全可靠,避免任何可能的事故发生。
此外,墨离也意识到城防建设和防御建设的重要性。尽管当前的城墙已经基于水泥进行了强化,但这种强化仅仅是表面的,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城墙进行重新设计和提升。这意味着城墙在面对真正的威胁时,可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墨离认为工程院需要加大对城防建设和防御建设的投入。他们应该重新审视城墙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城墙的坚固性和防御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城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铁叔接着话头,声音洪亮:“装备再好,也得人来用!这次守城,咱们的兵是好样的!没给林谷丢脸!但问题也不少。新兵训练时间还是短,面对惨烈战况,初期出现了恐慌。各兵种配合,比如弓弩手与步卒的协同,还有提升空间。另外,基层军官的临场指挥能力参差不齐,有些过于依赖上头命令。孙铮,你们讲武堂后续的操典和军官培养,得加料了!”
兵家代表人孙铮面容坚毅,点头道:“铁帅所言极是。此次守城,实乃最好的教材。我已命人详细记录各段城墙防御实例,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后续讲武堂教学,将更注重实战推演和应变训练。军官晋升,也需加大实战考核比重。”
孙焕轻摇羽扇,补充道:“战术层面,前期防御体系构建成功,中期柴狗的敌后骚扰成效显着,后期心理战与‘雷火’突击更是点睛之笔。但我们也需反思,面对敌军初期的绝对优势兵力,是否有可能通过更积极的、有限度的外围机动防御,进一步削弱其锐气,而非完全被动固守?当然,此乃事后诸葛,但也为未来可能面临的、无险可守的野战提供思路。”
话题转向后勤与内政,周谨推了推眼镜,面色凝重:“此次虽未进行长距离辎重运输,但观察邢军,其后勤压力亦是导致其最终失利的重要原因。反观我方,内勤保障压力巨大。战前储备消耗七成以上,尤其是药材、箭矢、滚木礌石。若非望北城方向断续仍有物资输入,以及城内紧急动员民众生产,恐难支撑。建议日后需建立更完善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划定红线,非到万不得已不得动用。同时,建立更高效的战时民力动员和物资分配体系。”
阿木深知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不仅农田水利设施遭受了严重的损毁,就连百姓们的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不禁感叹道:“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我们的农田,水利工程也遭到了重创。今冬的春耕恐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啊!”阿木深知,如果不能及时修复这些沟渠,那么来年的收成将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出现粮荒的情况。
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开始对受损的沟渠进行修复工作。同时,还需要积极筹备粮种,准备发放给那些受灾的农户,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阿木同时也说明:民政之基,在于温饱。只有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才能真正稳定民心,让社会恢复秩序。
阿竹一脸怒容地向众人禀报着商贸方面的损失情况:“彩云城实在是太过分了!他们竟然如此背信弃义,这直接导致我们林谷的商贸渠道几乎全部断绝,损失极其惨重啊!目前来看,也就只有望北城到安平邑这一条线还能勉强维持。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重建商路。这不仅需要我们加强与安平邑以及更远方势力的联系,还得在局势稳定之后,对彩云城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不然的话,我们林谷的商誉岂不是要荡然无存了?!”
最后,韩庐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汇报了情报安全工作:“情报方面,前期对邢军动向掌握及时,敌后骚扰得以成功。但对胥犴决定使用瘟疫等非常规手段预判不足。内部安全,虽未出现大规模奸细破坏,但小规模流言、个别人员动摇始终存在。建议安全院后续需扩大情报网络覆盖范围,不仅限于军事,还需关注敌方政治、经济动态。内部则需加强忠诚教育,完善户籍管理和人员审查机制。”
会议从清晨持续到深夜,烛火换了一轮又一轮。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既有对成绩的肯定,更多是对问题的尖锐剖析和自我批评。林凡始终认真倾听,偶尔插言引导或追问细节。
最终,他总结道:“今日所议,字字千金。装备需迭代,战术需灵活,后勤需稳固,内政需安抚,商贸需重整,情报需深化。这些都是我们林谷未来发展的基石。”
他站起身,目光灼灼:“战争结束了,但建设才刚刚开始。我们将根据今日总结,制定详细的复兴与发展方略。林谷的未来,不在胥犴是否卷土重来,而在我们自身是否足够强大、是否足够团结、是否足够清醒!”
“散会之后,各部门依此思路,草拟详细方案报内政院汇总。我们要把这战火带来的伤痛与经验,转化为林谷真正崛起的阶梯!”
众人肃然起身,齐声应诺。疲惫的脸上,眼神却格外明亮。硝烟已然散尽,而构建一个更强大、更稳固林谷的蓝图,就在这场彻夜的长谈中,悄然铺开。基石,正从这深刻的反思与总结中,开始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