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堆里的“隐藏关卡”
早上九点,林宇刚踏进办公室,就看见工位上堆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夹——是王珂昨天帮忙整理的“青柚茶语”过往三年销售数据。封面贴着便利贴,上面画着个可爱的柚子表情,写着“林经理,重点数据我标黄啦,不过有些老数据有点乱,你多担待~”。
他笑着撕下便利贴收好,打开电脑把数据逐行导入表格。原本以为只是常规的销量汇总,可指尖刚碰到键盘,超强记忆力突然“上线”——前几天看的项目资料里,“青柚茶语”冬季营收占比总比旺季低30%的细节瞬间跳出来。林宇眯眼盯着屏幕上的折线图,果然,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复购率直接从旺季的45%跌到18%,像坐了过山车似的。
“难怪张姐没提冬季的事,这数据要是摆出来,简直是品牌的‘软肋’啊。”林宇摸着下巴琢磨,超能力还在持续“复盘”——他想起校园推广里有不少学生反馈“冬天喝冰饮太凉,热饮又没记忆点”,社区里的阿姨们也更爱买暖手的东西。两个场景一叠加,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要是把茶饮和暖冬用品绑在一起,会不会能挽回复购率?
二、暖手宝引发的“方案升级”
林宇立刻点开供应商列表,手指飞快滑动屏幕。之前找的周边厂商里,正好有一家做定制暖手宝的,成本比盲盒还低15%。他当即拨通电话,跟供应商确认“青柚茶语”专属款的设计周期——对方说三天就能出样品,还能印上品牌logo和趣味标语。
挂了电话,他把“买茶饮送暖手宝”的想法加到方案里,又翻出校园Koc的筛选标准。之前只定了“粉丝活跃度”“内容风格”两个维度,现在看着冬季数据,突然觉得不够:要是Koc能撬动更多学生群体,比如社团里的“意见领袖”,推广效果肯定翻倍。
林宇调出昨天走访高校的记录,超能力帮他快速回溯——某大学动漫社社长一条奶茶测评,点赞量是普通学生的3倍;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发的活动动态,评论里全是求“同款饮品”的。他一拍大腿,赶紧在筛选标准里加了一条“优先选择学生社团干部”,还标注了“需提供过往组织活动的推广案例”,相当于给Koc筛选加了道“硬核门槛”。
刚改完,身后传来脚步声。林宇回头,看见李曼抱着文件经过,眼神扫过他的屏幕,停在“暖手宝联动活动”那一行,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却没说话,径直走进了总监办公室。林宇心里有数:这方案要是能补上冬季复购的漏洞,就算李曼再挑剔,也挑不出大毛病。
三、Koc筛选的“精准狙击”
下午,林宇把优化后的方案发给团队成员,特意@了负责Koc对接的实习生小周。没过十分钟,小周就抱着笔记本跑过来,一脸纠结:“林经理,社团干部会不会太难找啊?我昨天联系了两个,都说怕耽误社团活动,不太愿意接。”
林宇早有准备,打开超能力“储备库”——昨天走访时,某高校学生会主席提到“社团最近缺活动经费”的细节立刻浮现。他递给小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三个重点社团的联系方式:“你跟他们说,只要配合推广,我们可以帮社团免费设计活动海报,还能提供茶饮赞助。这叫‘互利共赢’,比单纯谈合作管用。”
小周半信半疑地去打电话,没过多久就跑回来报喜:“成了!动漫社和街舞社都同意了,还说能发动社员帮忙转发!”林宇笑着点头,又打开方案里的预算表——暖手宝的成本省下来的钱,正好够覆盖社团赞助的费用,一分没超支,完美闭环。
傍晚时分,林宇把最终版方案打印出来,准备明天跟张姐对接。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从数据里挖出来的“冬季漏洞”,到暖手宝的创意,再到Koc筛选的优化,每一处都藏着超能力的“助攻”,但更多的是对项目细节的打磨。他把方案放进文件夹,贴上那张王珂画的柚子便利贴,心里踏实不少:这下,“青柚茶语”的项目不仅能完成,还能做得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