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晓色未曦赴膳房,挑泉涤菜扫尘忙。
灶前勤谨随师役,案上利落助厨娘。
一片诚心融粥米,三分暖意裹油香。
薄肉虽轻情千钧,此恩长记少年肠。
周日的天还沉在墨色里,金川中学的伙食团就亮起了一盏昏黄的灯,灯影透过木窗,在院坝的石板路上投下不规则的光斑。离翁背着半旧的布包,踩着露水往伙食团走,布鞋踩在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嗒嗒”声,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布包里装着一块粗布——那是他特意带来擦灶台的,上周帮厨时看到刘师傅总用袖子擦灶台,袖口都磨破了,他便从家里翻出这块布,连夜缝了个简单的布套。
“小离来啦?”伙食团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刘师傅系着油渍斑斑的围裙,手里拿着一把铜壶,正往灶台上的铁锅里添水,“快进来,灶刚烧暖,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离翁笑着点点头,把布包放在墙角,挽起袖子就往水缸边跑:“刘师傅,今天我先挑水,您说的那口井在哪?我去把水缸挑满。”上周帮厨时,刘师傅说伙食团的水缸总不够用,早上洗菜、做饭都得省着用水,离翁便记在了心里,今天特意早点来,想把水缸挑满。
刘师傅指着院坝角落的井:“就在那边,井绳有点滑,你慢着点,别摔着。”他看着离翁快步走过去的背影,眼里满是赞许——这孩子每周日都来帮忙,从不偷懒,挑水、洗菜、打扫灶台,什么活都抢着干,比自家的娃还懂事。
离翁走到井边,拿起井绳,把水桶慢慢放进井里。井水清澈,映着天上的星星,他晃了晃水桶,等水桶装满水,再用力往上拉。井绳确实很滑,他的手被勒得发红,却没停下,一趟又一趟地往水缸边跑。没一会儿,两个大水缸就被挑满了,水面晃荡着细碎的光影,离翁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心里满是踏实——这样刘师傅做饭时就不用省水了。
“歇会儿吧,别累着。”刘师傅递过来一块粗布,“先擦擦汗,一会儿该洗菜了。”离翁接过布,却从布包里拿出自己缝的布套,递到刘师傅手里:“刘师傅,这个给您,套在手上擦灶台,就不会磨破袖子了。”
刘师傅接过布套,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针脚,心里忽然一暖。他把布套套在手上,试着擦了擦灶台,果然比用袖子方便多了:“好孩子,谢谢你,有心了。”
太阳慢慢爬高,伙食团里渐渐热闹起来。离翁跟着刘师傅洗菜,他蹲在水池边,把白菜一片一片掰开,仔细洗去上面的泥土;洗萝卜时,他用刷子把萝卜皮刷得干干净净,再切成均匀的小块;刘师傅切肉时,他就站在旁边,帮着把切好的肉放进碗里,再把案板擦干净。动作麻利又仔细,从不用刘师傅多叮嘱一句。
“小离,你读书这么辛苦,周日还来帮我干活,不累吗?”刘师傅一边翻炒锅里的菜,一边问道。灶火映着他的脸,额头上满是汗珠。
离翁正帮着往灶里添柴,听了这话,笑着摇摇头:“不累,能帮您干点活,我心里高兴。而且在这还能学做饭,以后回家就能帮我娘干活了。”他说着,往灶里添了根柴火,火苗“噌”地一下窜起来,映得他脸上通红。
刘师傅看着他,心里越发疼惜。他知道离翁家里条件不好,娘身体不好,爹在外打工,家里的重担都压在这孩子身上,可他从没抱怨过,反而比同龄人更懂事、更勤快。“等会儿吃完饭,我给你留点好东西。”刘师傅笑着说,眼里藏着一丝温柔。
中午的饭做好了,离翁帮着刘师傅把饭菜端到窗口,看着同学们排队打饭,脸上满是笑容。等同学们都打完饭,他又开始收拾碗筷、打扫灶台,把碗筷洗得干干净净,灶台擦得一尘不染,连地上的饭粒都捡了起来。
帮厨结束后,离翁正准备收拾布包回家,刘师傅突然叫住他:“小离,等一下。”他走进后厨,从刚煮好的肉锅里,捞出一大块肥瘦相间的肉,用油纸仔细包好,快步走出来,塞进离翁手里:“孩子,读书辛苦,多补补。这肉刚煮好,还热着,赶紧拿回去吃。”
离翁手里一沉,油纸传来的温热透过指尖,慢慢传到心口。他赶紧把肉往回推:“刘师傅,不行,这肉您留着自己吃吧,我不用……”
“拿着!”刘师傅把他的手推回去,语气带着不容推辞的热情,“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点好的,才能有精力读书。听话,拿着赶紧回家,别让肉凉了。”
离翁看着刘师傅眼里的真诚,再也说不出推辞的话。他紧紧攥着油纸包,感觉那温热不仅在手里,更在心里蔓延开来,暖得他眼眶都有些发热:“谢谢您,刘师傅……”
“跟我客气啥。”刘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周日还来啊,咱们一起做饭。”
离翁点点头,转身往家走。手里的油纸包还带着温度,肉香透过油纸慢慢飘出来,萦绕在鼻尖。他走得很慢,小心翼翼地护着手里的肉,生怕不小心把肉弄掉了。他想着,回家后把肉分成两半,一半给娘炖汤喝,另一半留着,等爹回来一起吃——刘师傅的这份心意,他要和家人一起分享。
夕阳西下时,离翁终于走到了家。他推开门,把油纸包递给娘:“娘,这是伙食团的刘师傅给的肉,刚煮好的,您快尝尝。”
娘接过油纸包,感受着里面的温热,又看了看离翁眼里的笑意,眼眶瞬间红了:“孩子,刘师傅真是个好人……”
那天晚上,家里飘满了肉香。离翁看着娘吃得开心,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刘师傅给的不仅是一块肉,更是一份朴素的关怀,一份不掺任何杂质的善意。这份善意像一粒种子,在他心里扎下了根,让他更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去回馈身边的每一份温暖——就像每周日去伙食团帮厨,就像帮同学整理笔记,就像在田间地头和大家一起劳动。
后来,离翁还是每周日去伙食团帮厨,只是每次都会多带些东西——有时候是家里种的青菜,有时候是娘烙的玉米饼,有时候是他自己砍的柴火。他知道,刘师傅的善意不需要他用什么贵重的东西来回报,只要用自己的行动,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就够了。
尾声·踏莎行
晓赴膳房,晨挑泉水,灶前勤扫无纤滓。
刘师赠肉裹温香,指尖暖意心头系。
恩重虽轻,情真无比,此般关怀最难忘。
少年怀德报春辉,人间善意长相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