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侯府,如今的临时议政厅内,烛火通明。
林牧之放下手中那份由苏婉清整理、厚达数十页的《寒州战后重建与未来五年发展纲要》,揉了揉眉心。
纸张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条款,是他未来蓝图的根基。
但比纸张更重的,是坐在他面前的四道目光。
军事统帅郑知远、财政总管苏婉清、工业负责人赵铁柱、农业主事周雨晴。
他们,才是这蓝图能否变为现实的基石。
“都看完了?”林牧之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
他的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草案的边角,这是他在重大决策前习惯性的小动作。
“看完了。”郑知远率先回应,手按在腰间刀柄上,眉头微蹙,“主公,纲要大部分我都赞同。只是这‘科技兴国’列为最高国策……是否过于激进?战后百废待兴,军费、民生处处要钱,大规模投入那些‘奇技淫巧’,恐引来非议,说我们不务正业。”
他额上的疤痕在烛光下显得更深了。
“郑将军所言,正是我担忧之处。”苏婉清轻声接话,素手将算盘轻轻往身边拢了拢,指尖不经意地擦过几颗算珠,“兴办新学堂、建科技院、鼓励工匠创新,每一项都是吞金的巨兽。眼下国库虽因战利品稍显宽裕,但若要支撑如此宏大的计划,赋税调整需极其谨慎,否则刚附的民心,恐生变故。”
她抬起眼,温婉的目光中带着财政官特有的审慎。
林牧之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看向另外两人。
“铁柱,雨晴,你们怎么看?”
赵铁柱敦实的身躯坐得笔直,工装上似乎还带着铁屑的味道。他沉默片刻,喉结滚动了一下,才开口,声音低沉:“科技……是好东西。没有后装炮,我们赢不了雍京之战。没有蒸汽机,铁路就修不起来。”
他顿了顿,像是反复检查机械螺栓般斟酌用词。
“但……工坊事故,我至今后怕。科技兴国,安全规程必须走在最前头。不然,好事也会变坏事。”
他的话朴实,却砸在地上有声。
周雨晴接过话头,她肤色微黑,眼神却亮得惊人。她手里攥着一根带来的金黄麦穗,语气加重:“主公,我信科技能兴国。没有新农法和水利,寒川养不活那么多兵,更收服不了中原的人心。”
她将麦穗放在桌上。
“可‘科技兴国’不能只挂在嘴上,得让最底层的农户看到实惠。他们不懂大道理,只关心家里的粮囤能不能满,身上的衣服能不能暖。兴国,得先兴民生。”
林牧之静静听着,瞳孔在烛光下微微收缩。
他等得就是这些话。
这些担忧,这些质疑,远比一味奉承更有价值。
“说得好!”他猛地站起身,语速加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们担心的,正是‘科技兴国’这四字能否落地生根的关键!”
他走到厅中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指向寒川,又划向整个中原。
“郑将军,你说科技是奇技淫巧。那我问你,若无米涅枪、无棱堡火炮,我寒川铁骑如何能以少胜多,击溃北狄精骑、打破三方围剿?”
郑知远按着刀柄的手微微一僵,刚毅的面容上露出一丝思索。
“战争,打的就是科技!未来的国防,更离不开科技!更强的火炮,更快的战舰,更坚固的工事,这些难道不是务正业?”
他转向苏婉清,眼神锐利。
“婉清,你担心耗费巨大。但你看——”
他拿起那份草案。
“学堂培养的人才,将来是工坊的骨干,是军队的技师,是管理各地的能吏!他们创造的价值,远胜今日投入!科技院研发的新农具、新工艺,能让粮食增产,能让织布更快,这些是不是开源节流?”
苏婉清指尖的算盘珠子停了下来,耳尖微微泛红,似乎在快速心算着长远利益。
“铁柱提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林牧之看向赵铁柱,目光充满信任,“科技无罪,错在滥用。所以我们要立标准,严规程!将来每项新技术推广前,都必须经过你主持的安全评估!这不是限制,是保障!”
赵铁柱重重地点了点头,紧绷的下颌线松弛了些许。
最后,他走到周雨晴面前,拿起那根麦穗。
“雨晴说的最根本!科技兴国,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民生!”
他的声音高昂起来,回荡在厅堂。
“让田里产出更多的粮食,让工匠造出更耐用的器物,让百姓穿暖吃饱,让生病的人有药可医!让我们的孩子,能坐在明亮的学堂里,学习数理格致,去探索我们想象不到的未来!”
“这不是空谈!这是可以一步步实现的路径!”
林牧之深吸一口气,情绪稍稍平复,但眼神依旧灼热。
“我知道,这条路很难。会有人骂我们离经叛道,会有人暗中阻挠,我们会犯错,会走弯路。”
他的目光扫过四人。
“但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眼前的安稳,守着旧有的规矩,那我们和腐朽的大胤,和那些固步自封的士族,又有何区别?”
“寒川之所以能崛起,正是因为我们敢为人先!”
郑知远的手从刀柄上放了下来,眉峰上挑,掌心似乎有些湿润。他沉声道:“主公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是末将狭隘了。科技强军,确是正道!”
苏婉清指尖松开算盘,声音虽轻却坚定:“若能量入为出,长远规划,婉清有信心管好这份家业,支持主公大计。”
赵铁柱闷声道:“安全的事,交给我。”
周雨晴将麦穗紧紧攥在手心,眼神坚定:“农事线,绝不会拖后腿!”
看着重新凝聚信心的核心团队,林牧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自我怀疑的阴霾在这一刻被驱散。
他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战斗。
“好!”
林牧之回到主位,将草案重重拍在桌上。
“那我们就以此为国策!”
“科技为剑,破开前路荆棘!”
“民生为盾,护佑万家灯火!”
“从明日始,寒川……不,是整个昭明的新时代,将由我们亲手开创!”
厅外,夜色渐深。
但议政厅内的烛光,却仿佛照亮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五人的身影映在窗上,如同这个新生政权最坚实的脊梁。
一场关于国家命运的讨论落下帷幕,而一场波澜壮阔的实践,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