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之战的硝烟虽渐散去,但其带来的冲击波,却在寒川帝国的肌体深处持续震荡。林牧之在御书房内做出的关于抚恤、清查内奸等一系列艰难决策,如同几剂猛药,强行注入这个饱经战火、疲惫不堪的帝国躯体。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消化这场惨胜带来的复杂战果,并借此巩固那风雨飘摇的统治根基。这个过程,远比一场单纯的战役更加漫长、更加精细,也更能检验一个帝国的韧性与智慧。
烛光下,户部尚书王玄策面对着一摞摞几乎能将他淹没的账册和各地催饷的急报,愁容满面,不住地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皇帝“宫内用度减三成,百官俸禄发半数”的旨意已经下达,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引发了巨大的波澜。宫内尚好说,但百官的反应却异常激烈。
“王部堂!这……这俸禄减半,叫下官等如何养家糊口啊?” 一位侍郎苦着脸抱怨。
“是啊,王大人!如今京中物价飞涨,这点俸禄,连米都买不起了!”
“西南战事是重要,可也不能让满朝文武饿着肚子为国效力吧?”
王玄策听着同僚们的抱怨,心中五味杂陈。他理解他们的难处,但更清楚国库的空虚。他只能强打精神,耐着性子解释:“诸公,诸公!稍安勿躁!陛下亦是万不得已!前线将士浴血沙场,抚恤刻不容缓!我等在京中,虽清苦些,总好过永昌城下的尸山血海吧?这‘卫国债券’,还需诸公带头认购,以为天下表率啊!”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却也在滴血,他自己的日子同样捉襟见肘。
然而,抱怨归抱怨,在皇帝强硬的态度和郑知远等军方重臣的压力下,削减用度和发行债券的政策还是艰难地推行了下去。王玄策使尽浑身解数,拆东墙补西墙,将一笔笔来之不易的款项,优先拨往西南和南洋。这种近乎刮骨疗伤般的财政紧缩,虽然痛苦,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前线摇摇欲坠的军心,展现了帝国中枢不放弃任何一寸土地、不辜负任何一位将士的决心。
临时代理指挥权的副将赵铁鹰(原张文远麾下悍将)严格遵循慕容铮留下的方略,一边组织军民加固城防、生产自救,一边焦急地等待着慕容铮侦察队的消息,同时还要消化朝廷运来的、远远不够的补给和那份沉甸甸的抚恤名单。
看着名单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赵铁鹰这个钢铁汉子也不禁热泪盈眶。他亲自带队,将微薄的抚恤金和朝廷的嘉奖令(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送到每一户阵亡将士家属手中。过程充满了悲恸与感激,也夹杂着一些因抚恤不均或对未来无着的担忧而引发的细微怨言。赵铁鹰尽力安抚,承诺朝廷绝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但看着那些孤儿寡母无助的眼神,他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将军,城内存粮不多了,出城狩猎采集的队伍收获也越来越少,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军需官忧心忡忡地报告。
赵铁鹰望着城外莽莽的丛林,慕容将军已经进去快二十天了,音讯全无。他咬了咬牙:“不能再坐吃山空!传令,组建一支精干队伍,由我亲自带领,向叛军势力边缘、尚未完全臣服的小股土司‘借粮’!记住,以威慑为主,尽量公平交易,但若有不从……” 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这种以战养战、主动出击的策略,虽然冒险,却是绝境下的生存之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部队的实战能力,并将控制范围向外延伸。
朝廷发行的第二期“卫国债券”,在官方的大力宣传和半强制性的摊派下,缓慢地推行着。反应各不相同。一些爱国商贾和士绅慷慨解囊,视为投资国运;但更多的小商人和平民则怨声载道,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各地官府压力巨大,既要完成摊派任务,又要防止民变。
与此同时,根据慕容铮传回的有关奥伦特可能在西南沿海建立秘密据点的预警,情报司主官皇甫嵩的“暗刃”如同鬼魅般活动起来。他们加强了对沿海地区,特别是偏僻海湾、岛屿的监控,秘密排查可疑船只和人员。一些与奥伦特有过密切贸易往来的商行,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这种外松内紧的管控,虽然尚未找到确凿证据,却如同一张逐渐收紧的网,试图将潜在的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
寒川帝国在永昌的“惨胜”和随之而来的内部整顿,自然也传到了奥伦特方面。远东舰队司令霍华德上将虽然对没能攻破永昌感到遗憾,但对寒川因此付出的巨大代价和陷入的内部困境感到一丝快意。
“看来,寒川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霍华德对他的参谋们说,“他们在西南被牢牢拖住,财政濒临崩溃,国内怨声载道。这是我们夺回南洋主动权的好机会!”
他指着海图上的狮鹫港(虽被赵破虏破坏,但基础仍在):“寒川人破坏了狮鹫港,但他们自己也无力重建和固守。我们必须抢在他们恢复元气之前,重新占领并加固狮鹫港,将寒川的势力彻底逐出南洋!同时,继续支持西南的抵抗力量,让寒川永无宁日!”
奥伦特方面,开始加紧修复在之前海战中受损的舰只,并向南洋增派兵力,酝酿着一场新的、规模更大的反扑。显然,奥伦特并未因一次失利而放弃,他们正在利用寒川消化战果、巩固内部的时机,积极准备下一轮的较量。
慕容铮率领的侦察小队,在瘴气弥漫、毒虫遍地的原始丛林中艰难跋涉了二十余日。他们依靠着土着向导的经验和慕容铮精准的判断,避开了数处危险的沼泽和叛军的小股巡逻队。队员们疲惫不堪,补给消耗殆尽,只能靠狩猎和采集野果充饥。
就在队伍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名在前方探路的斥候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上带着极度震惊和兴奋的表情,压低声音对慕容铮说:“将军!前面……前面山谷里!有情况!不是一个港口……是,是一个正在建设的……船坞!还有奥伦特的人在活动!我们……我们好像找到他们的老巢了!”
慕容铮心脏猛地一跳,立刻示意全员隐蔽,亲自潜行到山谷边缘。透过茂密的枝叶向下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山谷深处,一条隐蔽的河流旁,赫然有一个初具规模的土木工程基地!可以看到奥伦特制式的帐篷、堆放的材料,甚至还有几艘小型船只的骨架!一些穿着奥伦特工装和少量士兵制服的人影正在忙碌着。
“果然……奥伦特真的在这里建立据点!”慕容铮眼中寒光闪烁,他仔细观察着基地的规模、守卫情况和周边地形。这个发现,证实了他最坏的猜想,也意味着西南的威胁等级陡然提升!
“将军,怎么办?趁他们没发现,端掉它?”一名队员跃跃欲试。
慕容铮冷静地摇了摇头:“不行,我们人太少,对方戒备森严,强攻等于送死。我们的任务是侦察。立刻绘制详细地图,记录所有情报,然后……我们必须抓一个‘舌头’回去! 要弄清楚他们的计划、兵力以及……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据点!”
消化战果的过程,充满了内部的阵痛和外部的压力。 寒川帝国在艰难地稳固后方,治疗战争创伤的同时,新的风暴已然在遥远的南洋和近在咫尺的西南丛林深处悄然酝酿。慕容铮的惊人发现,即将把西南战事推向一个全新的、更加危险的阶段。而京城之中,皇甫嵩对内部隐患的追查,也如同暗夜中的潜流,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永昌的惨胜,只是暂时止血。帝国根基的巩固,远未完成。真正的狂风暴雨,或许才刚刚开始。慕容铮能否带着关键情报安全返回?奥伦特在南洋的反扑将如何展开?朝廷内部的暗流又将涌向何方?这一切,都预示着下一卷的故事,将更加曲折、更加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