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科技兴邦的第二卷,在全面深刻的战略反思与充满希望的未来擘画中,已然铺展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然林牧之深知,再宏伟的蓝图,若不能转化为万民可见、可感的具象成果,终究不过是悬浮于纸面的蓝图。数载以来,无数工匠殚精竭虑、士卒浴血奋战、农夫躬身耕耘、学子苦读求索,其所铸就的科技成就,亟需一场盛大仪式来彰显其价值分量,凝聚全民共识,激发奋进豪情;同时,这亦是向内外各方展示寒川崭新面貌、宣告其不可轻侮实力的绝佳契机。由此,一个前所未有的构想在他心中渐趋清晰 —— 举办一场融军事检阅与科技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盛大典礼,定名 “寒川大阅兵与科技成就展”。
此议一出,都督府内顿时泛起争议。王玄策忧心此举 “耗费甚巨,且此举若过于张扬,恐令周边势力生更深忌惮之心”,恐动摇边境暂稳之局;郑知远则从军事保密角度进言,认为 “将最新装备公开展示,无异于将我军底牌轻示潜在之敌”,于战力保全不利。然林牧之力排众议,其言辞深刻而坚定,直击核心:
“诸公之忧,朕岂会不知?但须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更在显邦国之志、聚万民之心! 我寒川将士血染疆场,工匠呕心沥血,农人汗滴禾土,方有今日之基业。此等用万千心血铸就之成就,岂能始终藏于深院工坊,仅为少数人所见?”
“朕意已决,此举有三重深意:一为告慰先烈英灵,激励在世之人—— 让我寒川子民亲见众人协力结出的硕果,共沐强国荣光,凝聚同心奋进之力;二为彰显寒川国威,震慑不轨之徒—— 令友邦见之生敬重之意,令敌酋见之生畏惧之心,知晓我寒川已非昔日偏安边陲之邦,若有犯境者,必遭雷霆反击;三为检视自身得失,明晰未来方向—— 借此次盛典,系统梳理我之所长、所短,为后续发展校准航向。此非虚耗民力的浮夸之举,实乃固本培元、昭示未来的国之盛举!”
林牧之的决断,最终统一了朝堂共识。一场规模空前的筹备工作随即启动 —— 由王玄策总领协调,工造总局、兵部、农政司、格物院等各司协同,紧锣密鼓推进。典礼地点选定于寒川主城外的 “演武大校场”,及毗邻新建的 “百工博览苑”;时节恰逢金秋,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展示成果的最佳之时。
大典之日,万众瞩目
演武大校场四周旌旗猎猎,绣着 “寒川” 二字的大旗在秋风中舒展;观礼台上,文武百官按品级列坐,各国使节(含数支保持中立或暗与寒川通好的小邦代表)肃然就座,此外还有经层层遴选的各行业杰出代表、有功将士家属、蒙学学子代表等,济济一堂。校场之外,更是人山人海 —— 无数百姓扶老携幼,或驻足远眺,或踮足张望,空气中弥漫着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期待,连孩童的嬉闹声中,都透着对盛典的向往。
第一幕:铁血雄师,锐器惊鸿 —— 军事阅兵
辰时正,三声号炮轰然炸响,震彻云霄,典礼正式拉开帷幕。林牧之身着玄色戎装,腰佩七星剑,在近臣簇拥下登临检阅台,目光如炬,扫过校场之上的万千将士。首项议程,便是庄严的军队分列式。
雄浑的战鼓声与新制的军乐交织响起,首先踏过检阅台前的,是寒川军的根基 ——步兵方阵。将士们身着制式新军服,肩扛刚完成全军半装的 “寒川二式” 后装铳,枪刺斜指长空,在秋阳下泛着凛冽寒光。他们步伐铿锵,每一步都踏得地面微微震颤,队列严整如刀切,尽显军纪之严明、士气之昂扬。观礼者见此阵仗,无不惊叹 —— 这与昔日寒川军手持杂色兵器、队列松散的模样,已是天壤之别。
紧随步兵方阵的,是炮兵部队。牵引着 “寒川一式” 野战炮与重型攻城炮的骡马队伍,踏着沉重步伐缓缓前行。黝黑的炮身泛着冷光,粗壮的轮轴碾压过地面,虽无声息,却似在诉说着足以摧毁坚城的毁灭之力。更引人注目的是,每辆炮车上均配备了简易测距仪与炮队镜 —— 这细微之处,恰恰彰显了寒川炮兵已从 “凭经验发射” 向 “专业化精准打击” 转型的趋势。
而后是工程兵与辎重部队。工程兵方阵携标准化制造的浮桥构件、工兵锹、爆破器材列队而过;辎重部队则展示了由新式四轮马车组成的运输车队,车厢上清晰标注着 “粮”“药”“械” 等字样 —— 二者共同印证着寒川军队后勤保障能力与战场适应能力的显着提升。
阅兵式的压轴环节,是一支特殊的 **“技击营”**。这支部队不仅装备精良,更在行进中现场演示了协同攻坚战术:士兵们或持工兵锹快速构筑掩体,或操控炸药包模拟爆破,或通过改良的竹笛(单兵通信哨)传递指令,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将 “技术与战术深度融合” 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场阅兵过程中,无多余喧哗,唯有兵器甲胄的摩擦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与战马的嘶鸣交织。一股钢铁般的意志与威慑力,如无形的巨浪般席卷全场 —— 各国使节面色凝重,交头接耳间难掩忌惮;而寒川百姓则抑制不住激动,阵阵欢呼声响彻校场四周,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幕:格物致用,利泽万民 —— 科技成就展
阅兵式落幕,观礼人群有序移步至毗邻的 “百工博览苑”。此处无校场的肃杀之气,取而代之的是创造的活力与智慧的光芒,展区按功能划分为五大区域,各有侧重:
1. 军工利器区
此区以 “武器演进” 为主线,静态展示了从初代 “雷火” 步枪到最新 “寒川二式” 后装铳的完整序列,另有各口径火炮、“一窝蜂” 火箭发射巢的解剖模型陈列。所有展品均标注了研发时间、核心参数与实战案例,并有工造总局工匠专人讲解其原理与威力;更允许参观者在指导下近距离触摸、观摩(均为非实弹演示件)。展区最受瞩目的,是一门特意拆解部分构件的重型攻城炮 —— 其庞大的炮身与精密的闭锁机构,令观者无不叹为观止,直观感受寒川军工的技术深度。
2. 工造精华区
此区堪称寒川工业体系的 “微缩样本”:展台上陈列着 “银龙术” 冶炼的不同品级钢材(从普通精铁到军工专用钢),标注着成分与性能参数;标准化生产的齿轮、轴承、螺栓等基础零件按规格排列,彰显 “标准化制造” 的成果;微缩的水力锻锤、镗床模型正通过水力驱动演示运转,让观者直观理解机械原理。展区核心展品,是一台正处于运转状态的小型 “寒川一式” 固定式蒸汽机 —— 它带动着一台水泵,将水从下方水池抽送至高处容器,“轰隆…… 轰隆……” 的运转声与喷吐的白色蒸汽,成为全场焦点,无声宣告着寒川在 “动力革命” 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3. 民生百工区
此区充满烟火气,尽显科技 “惠民” 之旨:展台上摆放着新式铁犁、曲辕犁、高效镰刀等农具,标注着 “可使耕作效率提升三成”“深耕增产一成” 等实际效益;惠民药局展区陈列着金疮药、驱虫散、磺胺类成药等样本,附带着华棠主编的《乡间医方》节选,详解用法用量;另有水泥建造的民宅模型(展示抗震性能)、水泥道路断面样本(标注承重参数),以及改良织机、青瓷烧制新工艺的成品 —— 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科技如何融入百姓 “衣食住行”,打破 “科技仅为杀伐之用” 的偏见。
4. 基础探索区
此区相对静谧,却藏着寒川科技的 “未来潜力”:格物院学者陈列了精细绘制的北境舆图(标注山川、矿脉、水文),数十种动植物标本(附生长习性与应用价值说明),矿物图谱(详解鉴别与开采方法);另有简易化学实验装置(演示酸碱反应)、光学教具(展示透镜成像原理)、力学模型(讲解杠杆、浮力)—— 虽无炫目器械,却代表着寒川对 “天地万物之理” 的探索,为未来技术突破埋下伏笔。
5. 文化与制度区
此区彰显科技发展的 “制度根基”:展柜中陈列着专利证书样本(标注 “寒川创制专利律例” 条款)、新编蒙学教材(如《万物图说》《算术应用》)、技术学堂课表(含 “机械原理”“材料初识” 等课程);墙上张贴着《寒川山林保护令》《矿场开采规程》《工程环评细则》等告示文本 —— 清晰传递出 “科技兴邦非仅靠器物,更需制度护航与文化启蒙” 的理念。
林牧之在众臣陪同下,缓步穿行于各展区。他时而驻足聆听工匠讲解,时而亲手抚过泛着冷光的钢铁器械,时而与格物院的年轻学子探讨研究心得;行至蒸汽机前,他驻足良久,凝视着那将 “水火之力” 转化为 “机械动能” 的装置,眼中闪烁着复杂光芒 —— 有对今日成就的自豪,有对过往艰辛的感慨,更有对未来征程的无限期许。
展区内,华棠亲在医药区向百姓讲解常见病防治之法,并现场分发简易药方;禽滑略则在工造区被一群年轻工匠、学子围住,耐心解答 “蒸汽压力如何调控”“钢材韧性如何提升” 等问题。这场博览会,早已超越 “成果展示” 的范畴,更成了一堂面向全民的科技启蒙课。
尾声:愿景的宣告
大典的高潮,定格在典礼落幕前的演说环节。林牧之重返检阅台,立于高台之上,面对台下万千臣民,其声音通过特制的传声筒,清晰传遍整个校场:
“寒川的将士们、工匠们、农人们、学子们,及今日在场的每一位寒川子民!”
“今日诸君所见之盛况,非朕一人之功,亦非朝堂诸公之劳,乃是我全体寒川人,以智慧为引、汗水为基、乃至鲜血为墨,共同铸就的今日辉煌!”
“这些钢铁利器,非为穷兵黩武,实为守护我辈家园安宁;这些巧械良药,非为彰显技艺,实为滋养百姓生计;这些格物新知,非为空谈玄理,实为开启寒川未来!须知,科技之力的根本,始终在于强国富民,在于为寒川开创一个更光明、更富足、更有尊严的新时代!”
“朕亦知,前路依然漫长 —— 资源之困未完全解,外敌之窥伺未完全消,技术之突破仍需攻坚。然,今日之盛况已足以证明:我寒川人有志气、有能力、有智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科技兴邦之路!”
“朕在此立誓:寒川的科技兴邦之路,必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未来的寒川,定当成为科技领先、军力强盛、民生富裕、文化繁荣、为天下所敬重的伟大邦国!”
话音落时,山呼海啸般的 “寒川万岁!”“主公万岁!” 声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秋阳下的校场上。这一刻,科技的力量与民族的荣耀,如同烙印般深刻在每一位寒川人的心中。
这场大阅兵与科技成就展,恰似一场盛大的 “邦国成人礼”,为寒川科技兴邦的第二卷,画上了圆满而有力的句点。它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宣言 —— 寒川这艘承载着科技梦想的巨轮,已在时代浪潮中扬起风帆,正向着更广阔的海洋破浪前行。而新的征程、新的挑战,亦将在第三卷的篇章中,缓缓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