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原始炮兵学的诞生,为这支新兴力量装上了能够进行精确打击的“战争之拳”,炮火的轰鸣开始成为战场上的主宰声音。然而,就在炮兵们孜孜不倦地钻研射表、苦练观测校准之术时,一个更为根本的、源自能量核心的瓶颈,如同无形的天花板,牢牢制约着这记重拳的威力上限——黑火药本身。
尽管通过华棠和工坊的不断努力,寒川黑火药的纯度、配比和颗粒化工艺已达当世顶尖水平,但其固有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其能量密度存在理论极限。“寒川一式”轻炮的射程,始终难以稳定突破三里;实心铁弹对坚固工事的破坏力,更多依赖动能撞击,而非爆炸威力;“一窝蜂”火箭的推力,也仅能保证其飞行三四百步,且散布巨大。更为棘手的是,黑火药燃烧后产生的大量浓烟和残渣,严重影响了炮手的连续观测和枪械的射速与可靠性。
这一瓶颈,在一次至关重要的攻坚战中暴露无遗。寒川军围攻萧铁心部据守的一座关键石堡——“狼牙堡”。此堡墙体厚实,依山而建,易守难攻。郑知远调集了全部二十余门“寒川一式”炮,进行长达数日的猛烈轰击。炮声震天,硝烟弥漫,场面极为壮观。然而,实心弹丸砸在花岗岩包砌的堡墙上,大多只能崩掉一些碎石,留下浅坑,始终无法撕开致命缺口。守军凭借坚固工事,伤亡甚微。最终,寒川军不得不付出惨重伤亡,采用传统的穴地爆破和蚁附攻城才艰难拿下此堡。
战后的总结会上,气氛凝重。郑知远指着沙盘上那座已被标记为占领的“狼牙堡”模型,声音沙哑:“主公,将士用命,炮兵亦竭尽全力。然…然我炮火,竟啃不动这硬骨头!若遇更坚之城,如朝廷之雄关,又如之奈何?”
禽滑略从技术层面补充,语气无奈:“黑火药之性,暴烈有余,而猛度不足。其燃速虽快,然爆轰之力分散,难以集中破坚。此乃其物性所限,非工艺可完全弥补。除非…除非能找到燃爆更速、释能更烈的新式火药!”
林牧之默然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他脑海中回响着攻城时那徒劳的炮击声,以及将士们攀城时倒下的身影。他深知禽滑略所言非虚。寒川的军工体系,在金属冶炼、机械加工、乃至弹道计算上都已取得长足进步,唯独这最基础的能源之心,仍徘徊在古老的配方周围。不突破火药的极限,寒川的利剑,终将遇到无法劈开的盾牌。
“利器之锋,根于药石。”林牧之终于开口,目光扫过众人,“黑火药伴我千年,功勋卓着。然,时至今日,它已渐显老态,难负我寒川千秋之业!欲求新域,必辟新径!”
他的目光定格在华棠身上:“华棠先生,硝化棉之研,已显新药之兆。然其性暴戾,难为炮药。朕要你药石司,集以往所学,广探百物,寻觅或创制一种威力远超黑火药、且适于炮铳使用的新式发射药与爆破药! 此乃我寒川军工能否更上一层楼之关键一跃!”
华棠深感责任重大。硝化棉的成功与危险并存,它证明了超越黑火药的可能性,但也指明了前路的艰险。她领导的药石司,再次成为技术攻坚的先锋。此次探索,比硝化棉更为系统,也更为艰难。
一、 对黑火药的深度剖析与极限压榨。
在寻找新途径的同时,华棠团队并未完全放弃黑火药。他们试图通过物理方法和微观结构调整,挖掘其最后潜力。
? 颗粒优化:试验不同粒径、形状的颗粒火药,寻求燃烧速度与膛压的最佳平衡点。
? 包覆技术:尝试在火药颗粒表面包裹缓燃层,以实现更渐进的燃烧,提升弹丸初速。
? 密度压制:将火药压制成高密度药柱,提高装药量,但面临燃烧不完全和炸膛风险。
这些改进带来了一些性能提升,但终究是量变,无法产生质变。黑火药的天花板,清晰可见。
二、 系统性的新物质探索。
华棠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她组织人手,系统整理古籍、异域传闻以及工坊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具有氧化性或可燃性的奇异物质。
? 硝基化合物:硝化棉的成功,启示他们关注其他可被“硝化”的物质。他们冒险试验硝化各种纤维、甚至某些油脂,但大多过于敏感或威力不彰。
? 氯酸盐与高氯酸盐:在勘探矿物时,发现一种受热易爆的白色晶体(可能是氯酸钾),其氧化性极强,与可燃物混合后,稍受冲击即爆,威力巨大但极其危险,难以控制,数次试验都险些酿成大祸,被迫暂时封存。
? 苦味酸与雷酸金:在从某种植物提取染料和医药成分的过程中,偶然得到一种黄色结晶(可能是粗制苦味酸),发现其具有猛烈的爆炸性,但同样极不稳定,且对金属有腐蚀性,不适合作为发射药。
探索过程充满了未知与风险。实验室里时常传出小规模的爆炸声,试错成本高昂,进展缓慢。外界质疑声再起,认为这是在浪费资源,追求虚无缥缈之物。
三、 偶然的启示与“复合药”的诞生。
转机,再次源于一次有目的的冒险尝试。华棠始终没有忘记硝化棉的巨大潜力,但如何驯服这匹“野马”是其核心难题。她想到,能否将高能量的硝化棉与相对温和、易于控制的黑火药进行结合,取长补短?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因为将两种敏感物质混合,风险倍增。华棠制定了极其严格的安全规程,在小剂量下进行试验。
最初的比例总是难以掌控:硝化棉含量稍高,混合物就变得像硝化棉一样敏感;黑火药含量过高,则威力提升不明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惊险后,终于,在一次精心控制的混合、压实成型试验中,他们得到了一种性状相对稳定、密度较高、呈片状或小圆柱状的混合药块。
初步测试表明,这种复合药的燃烧速度比黑火药快得多,释放的能量显着增加,而感度又远低于纯硝化棉,似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四、 艰难的实用化征程。
发现复合药只是第一步,将其变成可靠的武器弹药,道路漫长。
? 成型与固化:需要找到合适的粘合剂和压药工艺,确保药块强度和在运输、储存中不会碎裂或变质。
? 燃烧稳定性:在枪膛和炮膛内,需要保证复合药能稳定、完全燃烧,而不是部分爆燃部分迟滞,否则极易炸膛。
? 适配武器:需要根据新火药的燃烧特性,重新设计或改进“雷火”步枪的枪膛强度和炮管的壁厚,以及弹丸的匹配。
? 安全性测试:进行大量的震动、高温、跌落测试,确保其储存和使用安全。
过程依旧反复曲折。第一批试用复合药装填的“雷火”步枪,在试射中发生了数起炸膛事故。炮用复合药的燃烧控制更是难题。批评和保守势力再次抬头。
然而,林牧之给予了坚定不移的支持。他亲临试验场,目睹了一次成功的复合药炮射试验:一门经过加固的试验炮,装填了新式复合药包,射出的同重量弹丸,初速明显提高,射程增加了近三成!弹丸撞击靶标的动能也显着增强。
“此方向,正确!”林牧之斩钉截铁,“纵有险阻,亦须克服!此药若成,我寒川枪炮,威力将脱胎换骨!”
受到鼓舞的研究团队继续努力,调整配方,改进工艺。终于,一种相对稳定、可小批量生产的 “寒川一号”复合发射药逐渐成型。虽然其成本高昂,生产工艺复杂,且对武器本身要求更高,但其带来的性能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当首批换装复合药的特制“雷火”步枪和强化版“寒川一式”炮装备精锐部队时,在实弹演练中展现出的更远射程、更平直的弹道和更强的侵彻力,让所有目睹的将士为之震撼!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战场上,寒川军队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更有效地杀伤敌人!
华棠并未止步。她清楚,复合药只是过渡。对更稳定、更强大含能材料的探索,仍在药石司的秘密实验室里继续。那条通往硝化棉乃至更高级炸药的险路,她决心要继续走下去。
林牧之看着演练场上那更加凌厉的炮火,对身旁的众臣道:“黑火药之极限,今日始见突破!然,此非终点,乃新起点!火药之威,永无止境!我寒川,要始终站在火药科技之巅!”
“传令:重奖药石司有功之人!扩大复合药研制工坊,严格保密!此药,将是我寒川未来克敌之又一利器!”
寒川在黑火药极限上的突破,虽初步且艰难,却意义深远。它标志着寒川的科技攀登,开始触及最基础的能源领域。这微小的一步,为寒川的武器系统提供了更强劲的心脏,为其未来的军事优势,注入了新的、更强大的动能。超越之路,虽险象环生,但曙光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