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计划”所点燃的“全面超越的野心”,如同一道强劲的东风,鼓荡着寒川帝国这艘巨轮的风帆,使其航速陡然提升。然而,与以往依靠帝王意志或临时性“大会战”的集中爆发不同,这一次的加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持续性。林牧之推动建立的五年计划机制、跨部门协作框架以及“科技五要”的价值导向,开始深度融合,逐渐显现出体系化运作带来的巨大威力。这种威力,并非体现在单一技术的惊世突破,而是如同春雨润物,渗透到国家运行的每一个毛细血管,转化为一种稳定、高效、且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综合国力。
这种威力的展现,首先体现在一次跨领域的联合演习中。
初冬时节,寒川帝国在北部边境举行了一场代号“雪原利刃”的大规模陆空(以侦查气球为主)协同演习。与以往各军种各自为战不同,此次演习的核心,是检验新建立的 “总参谋部指挥通信体系” 的效能。演习导演部设在一辆经过改装的、拥有隔音和防震功能的四轮马车(“移动指挥部”雏形)内,由大将军郑知远坐镇。
演习开始,模拟敌军(由精锐部队扮演)借助复杂地形发起突袭。前沿哨所通过改良后的旗语配合简易灯光信号(运用了光学原理),将敌情迅速传回。几乎同时,升空的系留侦查气球上的观测员,通过望远镜确认了敌军主力的规模和动向,并尝试使用一种极其简陋的、依靠绳索和重力编码传递简单信号的装置(早期机械电报的灵感来源)向地面发送信息。
信息汇聚到移动指挥部后,郑知远与参谋人员依据最新的地图(由工造司测绘局采用标准化网格和三角测量法精绘)进行研判。决策做出后,命令通过配备快马的专职“传令兵”(但采用了预先约定的标准化指令代码,大大缩短了口头传达时间)和部分试验性的信鸽(携带加密的微型指令筒),同时下发至不同区域的炮兵阵地、步兵方阵和预备队。
只见演习场上,炮兵根据统一的指令和射表,进行了精准的徐进弹幕射击;步兵在炮火掩护下,以散兵线结合突击小组的新式战术展开进攻;预备队则在关键时刻,通过事先勘测好的捷径及时投入战场。整个过程中,部队调动井然有序,火力配合默契,反应速度远超以往。
演习结束后,郑知远激动地向前来观演的林牧之汇报:“陛下!此非一兵一卒之勇,实乃体系之胜!以往将帅纵有韬略,信息不畅,指令不明,亦如臂使不动指。如今,观通、决策、传令、执行,环环相扣,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若以此体系临敌,我军战力可倍增!” 他特意提到,那套简易的观测气球通信装置,灵感正来源于格致学院光学组和自然哲学研究院对信号传递的一次“无用”讨论。
这次演习,生动地展示了军事体系化带来的协同效应。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体系化的威力,更深刻地体现在工业生产的链条上。
在位于寒川主城郊外的“龙魂号”专用船坞,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向来视察的林牧之展示了一套新建立的 “标准化部件供应链管理系统” 。他指着码放整齐、标注清晰的各类钢板、铆钉、阀门说道:“陛下请看,以往造船,各部件尺寸常有出入,需工匠现场修配,耗时费力。如今,我工造司联合格致学院,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造则例》,对关键部件的外形、尺寸、材质、公差进行了严格规定。”
他拿起一个螺栓和一个螺母,随手一拧,严丝合缝。“此螺栓产自西山铁厂,此螺母来自南郡工坊,相距千里,却能完美契合。为何?因其遵循同一标准!这不仅极大提高了造船效率,更意味着,未来战舰在任何我寒川控制的港口维修,都能找到可替换的零件!此乃将全国工坊拧成一股绳的力量!”
此外,户部王玄策推动建立的 “战略物资储备与调配中心” ,也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预先储备和科学的物流规划,确保了“龙魂号”项目从未因某一原料短缺而停工。这种基于数据分析和预测的物资管理,正是体系化运作在后勤领域的体现。
体系化甚至开始影响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
在应对北方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时,新成立的 “驿传急递与民政协调司” 展现了效率。地方官府的灾情报告通过加密的六百里加急系统迅速上报中枢;户部根据预案,立即从邻近粮仓调拨赈济粮;工造司则派出技术小组,指导百姓维修被冻坏的水车和房屋。整个过程虽然仍有瑕疵,但相比以往灾情发生后信息混乱、救援迟缓的局面,已有了天壤之别。这背后,是信息传递、资源调配、技术支援等多个子系统初步协同的结果。
林牧之在视察完船坞和听取灾情汇报后,于一次御前会议上,对重臣们感慨道:“诸卿,今日朕之所见所闻,方知‘体系化’三字之千钧重量!昔日我寒川有良将,有巧匠,有锐士,然其力分散,犹如珍珠散落盘间。而今,五年计划为线,各项制度为针,科技五要为魂,终将这些珍珠串成了无价之链!”
他进一步阐释道:“此体系化之威力,其核心在于一加一远大于二。它使得信息得以顺畅流动,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人才得以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所长,创新得以在坚实的平台上孕育。更可贵者,此体系具备自我完善之能力。演习中暴露的通信短板,会促使研究院去改进技术;生产中发现的标准问题,会推动则例的修订;救灾中遇到的协调障碍,会催生更高效的流程。如此循环往复,我寒川之国力,方能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快!”
陈烁深以为然:“陛下圣明!以往臣等只知埋头研发单项技术,如今方知,将技术嵌入体系,其价值方能倍增。 譬如那改进的望远镜,单看只是一具窥镜,置于侦查气球,配以通信 codes 和指挥体系,则成为战场之眼!”
王玄策也补充道:“体系化亦使投入更有效率。以往拨款,如撒胡椒面,如今可精准投向关键节点,撬动整个链条。”
寒川帝国的体系化建设尚在初期,远未完善,但其初步显现的威力,已让统治阶层和外部观察者都感受到了质的飞跃。它使得寒川的科技优势、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本,不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被整合成了一部精密而强大的机器,开始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韧性运转。这种深植于制度与协作的力量,比任何单一的技术突破或军事胜利,都更为持久和可怕。它标志着寒川的崛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难以撼动的阶段。这头东方巨兽,不仅长出了锋利的爪牙,更进化出了协调高效的神经与骨骼体系,其未来的动向,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