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牧之在文华阁阐发的“科技五要”哲学,如同为寒川这艘高速航行的巨轮校准了深层的罗盘。它并非立刻改变航向,而是为所有的航行决策——从国家大政到地方治理,从技术研发到民生工程——注入了灵魂性的指引。以人为本、追求和谐、鼓励创新、注重平衡、心怀天下,这五大原则逐渐渗透到帝国的肌理之中,经过数年的沉淀与实践,寒川的社会风貌开始发生一场深刻而持久的蜕变。一种既有雷霆万钧之力,又不失春风化雨之柔的新文明气象,日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一日,恰逢寒川立国纪念日,京城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与往年单纯展示军威不同,今年的庆典别具一格。在威严的阅兵式后,是一场名为 “万民同乐,科技惠民” 的盛大游园与会展。这场活动,由礼部与工造总局联合举办,地点设在新建的、占地广阔的“格致园”。
清晨,旭日东升,格致园门前已是人山人海,不仅有文武百官、外国使节,更多的是扶老携幼的寻常百姓,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好奇与喜悦。园内分区明确,景象纷呈:
在 “农工利器”区,并非仅仅陈列着冰冷的机器。改良后的蒸汽抽水机正在模拟灌溉农田,引得老农们啧啧称奇;新式织布机前,女工们熟练操作,展示着如何用更少的时间织出更精美的布匹,围观的妇女们眼中充满了羡慕;甚至还有小巧的、以畜力驱动的脱粒机,允许孩童在大人指导下尝试操作,欢声笑语不断。工造司的官员在一旁耐心讲解,分发着通俗易懂的说明书,强调这些器物如何“省时省力,多打粮食,多织布帛”。
在 “杏林春暖”区,药石司设置了免费义诊台,由太医院和格致学院的医师共同坐诊。他们不仅使用传统的望闻问切,也借助改进的听诊器(雏形)和简易显微镜检查(展示用),向民众解释一些常见疾病的成因。旁边陈列着磺胺等成药,并详细说明其适用症状与禁忌,破除“神药”迷信。最引人注目的是“防疫展”,用图文并茂的展板,讲解饮水消毒、垃圾处理、接种预防的重要性,许多百姓驻足观看,若有所思。
在 “格物奇观”区,格致学院的学生们成了主角。他们演示着有趣的物理化学实验:杠杆撬动重物、凸透镜聚焦生火、不同金属在酸液中的反应……孩子们瞪大眼睛,发出阵阵惊呼。一旁还有简易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体验,让人们亲眼看到月球的环形山和水滴中的微生物世界,颠覆着传统的认知。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探索未知的乐趣。
在 “海国遥望”区,则展出了“镇海堡”远征队带回的海外奇珍异宝、动植物标本以及绘制的风情画册,让人们直观地了解世界的广阔与多样。水师的军官们向年轻人讲述着远航的故事,激发着他们对海洋的向往。
皇帝林牧之身着常服,在陈烁、王玄策等重臣的陪同下,信步游园。他没有去中心的主席台,而是混在人群中,饶有兴致地观看每一个展区,不时与工匠、医师、学子甚至普通百姓交谈。
在一个农具展台前,他停下脚步,拿起一个轻便的铁犁模型,对身旁的老农笑道:“老丈,觉得这新犁如何?”
老农起初未认出皇帝,侃侃而谈:“好物件啊!比俺家那木犁轻巧多了,听说犁得也深。就是……就是价钱还有点贵,要是官府能贷点款,或是村里合伙买,就更好了!”
林牧之认真听完,对身后的王玄策点头道:“玄策,听见了吗?利器虽好,还需让百姓用得起。户部可与地方商议,推出农具租赁或信贷之法。”
王玄策躬身应道:“臣遵旨,即刻着手办理。”
在格物奇观区,林牧之看到一个年轻学子正在耐心地向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解释显微镜下的世界,女孩由恐惧转为惊奇,最终露出灿烂的笑容。林牧之对陈烁感慨道:“陈爱卿,你看,开启民智,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点燃好奇之火。 让孩童从小敬畏自然、热爱探索,这比我寒川多造十艘铁甲舰,意义更为深远。”
陈烁深以为然:“陛下圣明。格致学院已计划编纂一套蒙学格物读物,配以图说,分发各州县学堂。”
与此同时,在园内一处僻静的亭台中,一场特殊的会面正在进行。奥伦特帝国的回访使臣费迪南德伯爵,正与几位寒川的年轻官员和学者品茶交谈。这些寒川的年轻人,不仅能用流利的奥伦特语交流,更对其国家的历史、文学乃至科技发展如数家珍,提出的问题也颇具见地。费迪南德伯爵心中暗自吃惊,他原本带着几分文明优越感而来,此刻却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东方帝国。他带来的几位随行学者,也与寒川的学者就数学、天文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虽然观点时有分歧,但气氛是平等而富有建设性的。这与数年前双方接触时,寒川方面或戒备、或自卑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费迪南德伯爵在会谈后,私下对副使感叹:“这个帝国,正在发生一种静悄悄的革命。他们不仅学会了我们的技术,更吸收了一种……开放与自信的精神。他们的年轻人,眼神中既有对传统的尊重,更有对未来的渴望。寒川,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了。”
傍晚,庆典落幕,华灯初上。林牧之站在皇宫最高的亭台上,俯瞰着万家灯火的京城。城中,工坊的灯火依旧通明,但那灯火下,是环境司新规下的净化设备在运转;学堂里,隐约传来学子们诵读新编教材的声音;街市上,来自天南地北、甚至海外的商品在有序交易;驿馆中,奥伦特的使臣正在重新评估他们的东方对手。
王玄策、陈烁、郑知远、皇甫嵩侍立一旁。
林牧之缓缓说道:“诸卿,今日之所见,方是朕心中‘科技兴邦’应有之貌。国之强大,非仅甲兵之利,仓廪之实,更在于民心之智,风气之新,文明之盛。”
他指向远方:“你看那灯火,已非单纯照亮黑暗,更在熔铸新的希望;你听那书声,已非单纯背诵经典,更在孕育未来的栋梁;你观那市井,已非单纯苟且谋生,更在联通四海之梦。”
“朕之‘科技五要’,看似虚无,然其浸润之处,山河易色。寒川之新面貌,在于此: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已融入民生,化为教化,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明气质。”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四位重臣,语气坚定而充满期待:
“然,此貌初成,根基未稳。外有强敌窥伺,内有新旧磨合。诸卿任重道远,当时刻谨记:科技之用,终极在于人。 让我寒川之子民,不仅因科技而强大,更因科技而幸福,因科技而拥有更广阔的天地与更尊严的人生。如此,方为万世不易之基业!”
夜色中,寒川帝都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映照着一个古老文明在科技浪潮中焕发出的崭新容颜。这新面貌,是林牧之科技哲学的生动体现,也预示着寒川即将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展开一段更加波澜壮阔的铁血传奇。“科技兴邦”的宏大画卷,就在这充满希望与信心的景象中,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