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保密铁幕的落下,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核心机密的流失,但寒川科技产品卓越的性能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各方势力千方百计地想要获取。当正规渠道被严格管制后,一股暗流便开始在阴影中涌动——专门交易寒川“违禁品”的黑市,应运而生,并迅速蔓延。
这一情况的发现,颇具戏剧性。时值深秋,寒川北境边关“镇北关”的守将,是位以细致严谨着称的年轻将领,名叫皇甫韬,乃情报司主官皇甫嵩的侄子。这一日,他亲自带队在关隘附近的山林间进行例行巡逻。秋雨初歇,山路泥泞,马蹄踏在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将军,前方似乎有车辙印,看深浅,像是重载货车刚过去不久。”一名眼尖的哨兵报告道。
皇甫韬勒住马缰,俯身查看。泥泞中的车辙印确实新鲜,而且轨迹凌乱,似乎有意避开官道,穿行于密林小径。“这并非商队惯常路线,”他眉头微蹙,心中升起一丝疑虑,“去看看。”
一行人沿着车辙追踪了约莫半个时辰,在一处隐蔽的山坳里,发现了一个临时搭建的简陋营地。几个穿着混杂、形貌精悍的汉子正围着篝火取暖,旁边停着几辆用油布盖得严严实实的大车。见到官兵,那些人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便强作镇定。
“各位军爷,我们是过路的皮货商,雨大路滑,在此歇歇脚。”一个头领模样的中年汉子陪着笑脸迎上来。
皇甫韬不动声色,目光扫过那些车辆。油布下露出的并非皮毛,而是一些棱角分明的木箱轮廓。“皮货商?”他语气平淡,“这季节,北边的皮货似乎还没到上市的时候吧?打开看看。”
那汉子脸色微变,手下意识地按向了腰间的短刃。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皇甫韬身后的亲兵也立刻握紧了兵器。
“军爷,行个方便……”汉子试图塞过一小袋银钱。
皇甫韬看也不看,厉声道:“奉命巡查!打开!”
见无法搪塞,那汉子只得示意手下揭开油布。木箱被撬开,里面的东西让皇甫韬倒吸一口凉气——并非预想中的兵刃或盐铁,而是整整一箱崭新锃亮、还带着防锈油香的“寒川二式”制式步枪的枪机部件!再看其他车辆,还有封装完好的磺胺药粉、精钢打造的工兵铲、甚至还有几架寒川军中标配的便携式强弩!
“这……这是从何而来?!”皇甫韬又惊又怒。这些装备,皆是军械司严格管控的物资,怎会流落至此?
经过审讯,这批人是一个活跃在边境地带的走私团伙,专门从寒川内部某些利欲熏心的败类手中,收购军队淘汰下来本应销毁的残次品、或是军工作坊里工人偷偷夹带出来的零部件,甚至是通过贿赂低阶军械官流出的崭新装备,然后高价倒卖给北狄的部落、或是西凉沙城的商人。
“将军,饶命啊!”那团伙头子磕头如捣蒜,“实在是……实在是那边的买家出价太高了!一支‘寒川二式’,在黑市上能换十匹上好的战马!一小瓶磺胺粉,值同等重量的黄金!这……这谁抵得住诱惑啊!”
皇甫韬脸色铁青,立刻将人赃一并押回关隘,并八百里加急将此事密报给了叔父皇甫嵩和朝廷。
消息传回寒川主城,朝野震动。林牧之在御书房内,看着皇甫嵩呈上的报告和从黑市查获的样品——一支保养得甚至比边军部分部队现役装备还要精良的“寒川二式”,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拿起那支火铳,冰冷的触感让他指尖发凉。
“好,好得很!”林牧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压抑的怒火,“朕的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依赖的利器,竟成了奸商牟取暴利的商品,甚至可能被用来武装我们的敌人!皇甫嵩,这就是你给朕看管的‘铁幕’?!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皇甫嵩跪倒在地,汗如雨下:“臣失职!臣万死!此事暴露我内部管理仍有巨大漏洞,尤其是军械流转、废品处理环节,臣定当彻查!”
一旁的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也是满面羞愧:“陛下,臣亦有罪!工坊管理定有疏漏,才让宵小有可乘之机……”
“现在不是追究个人责任的时候!”林牧之猛地将火铳顿在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当务之急,是给朕把这股歪风邪气刹住!把漏洞堵上!否则,我寒川科技优势,将荡然无存!”
一场比应对赵铭案更为复杂、范围更广的 “清源行动” 迅速展开。这一次,不再仅仅是技术保密,而是涉及军队、工坊、商业、边境管理等整个流通环节的整肃。
皇甫嵩的技安署与刑部、军方监察机构联合,首先对军械司和各大工坊进行了地毯式排查。他们发现,问题确实触目惊心:有些军械库管理混乱,账物不符;有些工坊将残次品违规处理,流入民间;更有些低阶官吏,利用职务之便,与外部勾结,形成了一条条隐秘的“黑色产业链”。
与此同时,寒川的边境管控骤然收紧。新任的边境巡查使持尚方宝剑,对往来商队进行更为严格的检查,重点盘查那些可能夹带违禁品的货物。数支大型走私团伙被连根拔起,查获的寒川制式装备、药品、精密工具堆积如山。
然而,黑市的需求并未因此消失,反而因为货源紧张,价格再度飙升,诱惑更大。一些更为狡猾的走私者,开始改变策略,他们将完整的武器拆解成零件,分批次、多路线运输;或者将磺胺药粉混入其他药材中;甚至开始尝试仿制寒川的产品,虽然工艺粗糙,但在黑市上也能以假乱真,牟取暴利。
面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困境,林牧之意识到,单纯堵截难以根除。在一次高层会议上,他提出了一个更具战略眼光的想法:
“堵不如疏,禁不如导。黑市的存在,反证我寒川货品之精良,已为天下所渴求。此乃危机,亦含机遇。”
他看向户部尚书王玄策和陈烁:“能否设计一些专供外销的‘简配版’或‘特供版’产品?其性能低于我军自用,但足以满足一般防卫或生产需求,且在其中嵌入一些我方可追踪或控制的‘暗门’?通过官方控制的渠道,以略低于黑市但远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既满足外部需求,挤压黑市空间,又能赚取巨额利润,反哺我国库,还能借此施加影响力?”
王玄策眼中一亮:“陛下圣明!此乃‘以商制私’之妙策!臣可立即着手制定细则,设立‘皇家外贸商行’,专司此事。”
陈烁也若有所思:“技术上可行。比如火铳,可降低射程和耐用性;药品,可提供效果稍逊但稳定的配方。只是这‘暗门’……需极为精巧,不易被察觉。”
一场围绕“黑市寒川货”的攻防战,从此前的单纯查禁,转向了更为复杂的官方介入与市场博弈。寒川开始尝试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来管理因其科技优势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
数月后,当皇甫韬再次巡查边境时,发现虽然小规模的走私仍难绝迹,但那种成规模的、肆无忌惮的黑市交易已大为收敛。而与此同时,一家名为“四海货栈”的官方商号,开始在边境重要城镇开设,里面陈列着各种标明“外贸特供”的寒川商品,吸引了不少境外商人的目光。
皇甫韬站在关墙上,望着远方苍茫的群山,对身边的副将感叹道:“这世上,最难防的,终究是人心之贪。但陛下此策,或可让这贪欲,为我所用几分吧。”
黑市上的寒川货,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寒川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的挑战与外部环境的复杂。这场风波,促使寒川进一步完善了内控体系,并开始学着运用经济手段参与外部博弈。科技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战场和工坊,也开始在看不见硝烟的市场暗战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