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掘金者”公会的威胁,如同一片不祥的阴云,迅速笼罩了初生的地球星港。对方给出的“一个标准地球自转周期”(即24小时)的最后通牒,意味着战争可能近在眼前。没有时间恐慌,没有时间抱怨,整个“环发公司”在罗辑那冰冷决绝的意志驱动下,如同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力开动。
星港区域成为了临时的指挥中心和防御核心。王博士的实验室连夜搬迁至星港指挥塔下层,与“星火”终端和那两个特殊的“破烂”——星歌者与记忆载体——紧密相邻,以便随时获取可能的信息支持,并确保它们的安全。
防御,成为了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莉娜成为了星港防御的总指挥。她将现有的所有战斗人员——包括扩编后的“星际回收行动队”以及壁垒内所有经验丰富的防卫士兵——进行了混编和紧急部署。
轨道预警网: 利用从月球和矿场回收的探测器零件,加上“星火”的优化,临时搭建起一个简陋的地球近轨道预警系统。虽然覆盖范围有限,精度也堪忧,但至少能在敌人接近时,提供几分钟宝贵的预警时间。
星港地面防御: 星港周围的着陆场被紧急布设了从UcRA工具包改造而来的简易感应地雷(效果存疑)和交叉火力点。那几台经过“概念校准”的、效果不稳定的“伪相位力场发生器”被重点部署在指挥塔和仓库等关键设施周围,作为最后的能量偏转屏障。
“希望捡”号改装: “希望捡”号被赋予了新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运输船,而是临时的轨道防御平台。王博士带着人,将船上所有非必要的结构(包括部分生活舱壁)拆解,尽可能地加装额外的装甲板(来自月球残骸),并在船体两侧焊接了几个可以旋转的、加载了高爆弹头的简易导弹发射架(技术来源:战前资料逆向+星际工具魔改)。它的引擎被要求保持随时可以启动的状态,既能作为机动火力点,也能在必要时执行自杀式撞击。
“概念”武装分发: 所有库存的、经过罗辑“概念附加”的武器和护甲被优先配发给一线作战人员。虽然数量有限,且效果因人而异,但这可能是他们对抗拥有未知科技的“虚空掘金者”时,唯一的非对称优势。
与此同时,对那两个关键“破烂”的研究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王博士团队放弃了对“记忆载体”的深度刺激,转而尝试进行罗辑所说的“概念净化”。他们利用“星火”构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过滤模型,试图在不破坏其核心结构的前提下,剥离掉那些充满绝望和恐惧的负面信息碎片,尤其是可能指向“吞噬者”的坐标信息。这个过程如同在微观层面进行脑部手术,小心翼翼,进展缓慢。
而星歌者,似乎也感知到了即将到来的威胁。它的淡金色光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稳定和明亮,偶尔响起的旋律中,少了几分忧伤,多了几分肃杀与警示。它甚至主动释放出一些关于能量护盾频率调制、以及针对特定扫描信号的隐形技巧等信息碎片,虽然依旧残缺,却为王博士团队的防御工事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整个星港区域,灯火通明,焊花四溅,人员奔走,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机油、汗水与金属混合的气息,那是战争来临前特有的、紧张而炽烈的味道。
玛莎则坐镇后方,统筹着所有的资源调配和信息沟通。她尝试通过UcRA的公共网络,向格鲁特商会乃至UcRA官方发送求助信息,但回应寥寥。格鲁克只是回了一条语焉不详的加密信息:“坚持住,投资正在路上……”,而UcRA官方的回复则是一贯的冰冷程式化:“外部承包商纠纷,需自行解决。请注意控制冲突规模,避免对‘规则异常区’造成不可逆影响。”
显然,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冲突中,他们基本只能依靠自己。
最后的几个小时在煎熬中度过。
莉娜站在星港指挥塔顶端,环视着这片在废墟和破烂中建立起来的、简陋却充满了不屈意志的防御阵地。战士们已经各就各位,隐藏在掩体之后,紧张地检查着手中的武器。远处,“希望捡”号如同一个披挂着杂乱盔甲的武士,静静地悬浮在低空,其上加装的导弹发射架在星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泽。
异常区中心,罗辑那模糊的身影仿佛与这片紧张的夜色融为了一体,只有偶尔传来的、稳定而冰冷的意念波动,在安抚着所有人紧绷的神经:
“准备……迎客。”
时间,一分一秒地指向最后期限。
就在倒计时即将归零的前一刻,轨道预警网发出了刺耳的警报!一个微小的、但速度极快的信号源,突破了外围监测,正朝着星港方向疾驰而来!
“来了!”莉娜握紧了通讯器,声音冷静得如同寒冰,“所有单位,进入战斗位置!这不是侦察……是试探性攻击!”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星海的恶狼,终于露出了它的獠牙。而地球的“破烂王”们,也将用他们所能集结的一切——从废墟中捡来的金属,从星歌者那里获得的启示,从罗辑那里得到的力量,以及人类永不屈服的精神——构筑起第一道防线,迎接这来自深空的第一次真正考验。
“环发”的旗帜,能否在这第一次星际冲突中屹立不倒?答案,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