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过后,是紧锣密鼓的准备。何世清俨然成了总策划,她拉着苏苗苗,拿着笔记本,一项项核对开学必需品。
她们一起去商场,挤在熙熙攘攘的学生用品柜台前,为挑选一个既好看又耐用的书包争论半天;
在电脑城对比各种型号的笔记本电脑,何世清以“前辈”的经验,仔细询问配置,确保能满足中文系写作和查阅资料的需求;
又去布料市场,挑选了柔软舒适的棉布,由孙婷婷远程视频指导,何世清笨拙地踩着二手缝纫机,给苏苗苗的宿舍被子缝制被套。
每一个细节,都倾注着对崭新生活的无限憧憬。
开学报到日,南京大学校园里人声鼎沸,到处是拖着行李箱、充满朝气的新生和陪同的家长。何世清一手拖着苏苗苗最大的行李箱,一手紧紧牵着有些怯生生的她,穿梭在人群中。
办理入学手续、领取宿舍钥匙、购买热水卡……何世清熟门熟路,像个真正的“家长”。苏苗苗跟在她身后,看着周围陌生的环境和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既兴奋又有些不知所措,只能更紧地握住何世清的手,从她那里汲取力量。
宿舍是四人间,条件简单,但干净整洁。何世清利落地帮苏苗苗擦床铺、挂蚊帐、整理书桌,把带来的书籍和日用品一一归置妥当。同宿舍的另外三个女孩也陆续在家长陪同下到来。她们好奇地看着配合默契的何世清和苏苗苗,有家长友善地问:“你是姐姐吧?真能干。”
何世清笑着点头,坦然应道:“嗯,是我妹妹。”
苏苗苗在一旁,看着何世清忙碌的背影,心里被巨大的安全感填满。
安顿好宿舍,何世清又带着苏苗苗熟悉校园。她们走过爬满常春藤的古老教学楼,穿过梧桐掩映的中央大道,在图书馆巍峨的门前驻足,在种满荷叶的湖边漫步。何世清指着每一处,细细讲解:“这里是文学院楼,你以后上课常来的地方;这个食堂的麻辣香锅特别好吃;那边是操场,晚上很多人跑步……”
苏苗苗认真听着,努力将这一切印在脑海里,这个陌生的、庞大的校园,因为有何世清的引领,渐渐变得亲切起来。
大学生活正式拉开帷幕。最初的几周,苏苗苗像是在经历一场奇妙的冒险,同时也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阵痛。中文系的课程并非她想象中全是风花雪月的浪漫。古代汉语的音韵训诂让她头晕目眩;文学理论课上的各种“主义”和“流派”如同天书;
每周要求的阅读量巨大,常常让她在图书馆一泡就是整个下午,看得眼睛发酸。她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北方小城,在集体宿舍生活,需要适应南方的潮湿气候、不同的饮食习惯,还要学习与来自天南海北、性格各异的室友相处。夜深人静时,她躺在宿舍窄小的床上,听着室友平稳的呼吸声,会格外想念母亲,想念孙阿姨,也会为何世清不在身边而感到一丝孤独。
她会拿出手机,给何世清发信息:“清清姐姐,古代汉语好难啊……” 何世清总是很快回复,有时是耐心的解答,有时是温柔的鼓励:“刚开始都这样,慢慢来,别急。想想你有多喜欢文字,当初为什么选择中文系。”
为了帮助苏苗苗更好地适应,何世清制定了“每周例会”制度。每个周末,她们会回到那个租住的小屋。何世清会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犒劳苏苗苗一周的辛苦。饭桌上,苏苗苗会叽叽喳喳地讲述一周的新鲜事:
哪个教授讲课特别风趣,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什么有趣的书,和室友一起参加了什么社团活动,或是遇到了什么小小的烦恼。何世清则扮演着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她分析问题,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