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源工作室” 在校园内外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业务也愈发繁忙起来。之前完成的项目在校园里和周边地区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越来越多的合作机会找上门来。何世清意识到,现有的工作室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于是决定寻找一个更大、更舒适的办公环境。
随着溪口镇古镇改造和生态农场项目的成功落地,清源工作室的知名度像插上了翅膀一样,不仅在南京高校创业圈里成为了标杆案例,还吸引了不少来自周边城市的客户。李教授更是把工作室的案例纳入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每次讲到“青年创业与人文设计”时,都会骄傲地向学生们介绍何世清和她的团队。
业务量的激增让原本二十平米的小工作室显得愈发拥挤,陈阳带来的专业测绘设备只能堆放在墙角,每次客户来谈项目,几个人只能挤在小小的会议桌旁,连转身都有些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团队的发展,她们需要一个更专业的办公环境来接待客户,也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开展团队协作和创意讨论。
何世清在一次团队会议上提出了升级办公环境的想法,立刻得到了苏苗苗和陈阳的一致同意。“我觉得我们可以找一个靠近创意园区的地方,那里不仅氛围好,而且交通便利,客户过来也方便。”陈阳一边翻着手机里的租房信息,一边说道,“我之前调研时去过学校附近的紫金山创意园,那里有很多设计类的公司,平时还会举办行业交流活动,对我们拓展人脉也有好处。”
苏苗苗也补充道:“而且创意园里的办公环境一般都比较有设计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改造,打造一个既专业又温馨的工作室。”就这样,三人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办公选址之旅。
经过一番精心挑选,何世清看中了学校附近创意园区的一间办公室。这里充满了艺术与创新的氛围,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新办公室的面积是原来的三倍,采光极佳,视野也十分开阔,窗外的景色美不胜收。
她们前前后后看了十几个办公场地,有的要么面积太小,要么租金太高,要么环境不符合她们的预期。就在三人快要放弃的时候,紫金山创意园的物业经理推荐了一间位于园区三楼的办公室。
当推开办公室门的那一刻,三人都眼前一亮:这间办公室的面积有六十多平米,是原来工作室的三倍大,而且是南北通透的格局,采光极佳。南面的落地窗正对着紫金山的余脉,天气好的时候能清晰地看到山上的郁郁葱葱;北面则是园区的中央花园,种满了樱花树和香樟树,春天花开的时候一定美不胜收。办公室的格局也很方正,中间是开阔的办公区域,两边各有一个小房间,可以改造成会议室和休息区。更让她们惊喜的是,这里的租金比同地段的其他办公室低了百分之二十,因为园区有针对青年创业团队的扶持政策,只要能提供相关的创业证明和项目案例,就可以享受租金优惠。
何世清立刻拿出手机,给李教授打了个电话,向他咨询这个办公场地的情况。李教授听完后,笑着说:“这个地方我知道,之前我带学生去那里参加过交流活动,环境很好,而且园区的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有共享会议室、咖啡厅和健身房,很适合你们这样的创业团队。”得到李教授的认可后,三人当场就和物业经理签订了租赁协议。
走出物业办公室时,苏苗苗兴奋地拉着何世清的手跳了起来:“清清,我们终于有新工作室了!以后我们可以在这里接更多的项目,帮助更多的人了!”陈阳也笑着说:“何姐,苏姐,我们赶紧回去规划一下装修方案吧,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新工作室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