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一支由十辆越野车组成的车队从平壤出发,向平安南道温泉郡驶去。
车窗外的雪景单调却壮阔,光秃秃的白杨树在寒风里挺立,偶尔能看到穿着臃肿棉衣的农民在田埂上走动,远处的人民军哨所里,哨兵正握着步枪站岗,枪托上的积雪还没融化。
“李工,你看那边。”
坐在副驾驶的技术专家老余捅了捅身旁的航空工程师李卫国,手指指向远处的天空——两架银灰色的战机正低空掠过,机翼下的导弹挂架清晰可见,尾喷口喷出的淡蓝色火焰在冷空气中留下短暂的痕迹。
“是mIGE-29‘海德拉’。”李卫国拿出望远镜,眼睛微微眯起,“机翼的气动布局跟老毛子的米格-29差不多,但尾翼的角度好像调过,而且尾喷口的形状……有点像矢量发动机的设计。”
老余点头附和:
“泽尼斯塔尔的军工水平一直很神秘,之前只在波斯的反恐战场上见过他们的hh-22直升机和hhF-22武装突击直升机,这次能近距离看‘海德拉’,算是开眼了。”
车队抵达温泉郡基地时,金英哲已经站在停机坪旁等候。
基地的跑道上,五架mIGE-29“海德拉”呈一字排开,机身的灰色涂装在雪地里格外显眼,机头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罩泛着暗黑色的光泽;不远处的直升机停机坪上,hh-22“救世主”通用直升机和hhF-22“堕落者”武装突击直升机也整齐停放,螺旋桨上还盖着防雨布。
“各位专家,欢迎来到第57联队。”金英哲做了个“请”的手势,“现在进行飞行表演,由我驾驶1号机,为大家展示基本机动动作。”
他快步走向1号机,登机梯被士兵迅速架起。
李卫国和老余站在观摩区的最前排,手中的相机和笔记本早已准备就绪。
随着一阵刺耳的发动机轰鸣声,1号机的尾喷口喷出两股强劲的气流,积雪被吹得四散飞溅,战机在跑道上滑跑了不到一公里,便轻盈地离地升空,像一只银灰色的雄鹰,迅速爬升至千米高空。
“好小子,操控性不错!”老余低声赞叹,看着战机在高空做了一个标准的半斤斗翻转,机翼划出优美的弧线,“老毛子的米格-29以前做这个动作时,机身会有点震颤,你看这架,稳得很。”
李卫国则盯着战机的尾喷口,眉头微蹙:
“尾喷口在做动作时能偏转,肯定是三元矢量发动机!而且推力比老毛子的Rd-33发动机大不少,你看它的爬升率,比原版米格-29至少快20%。”
接下来的十分钟里,金英哲又展示了低空通场、横滚、俯冲等动作,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利落,却刻意避开了高难度的过失速机动。
李卫国心里清楚,这是北朝飞行员在“藏拙”——一方面是油料有限,另一方面,也不想让龙国看到更多核心的东西。
其实第二方面倒是李卫国多虑了,虽然金英哲现在算是北朝空军头号mIGE-29“海德拉”精英飞行员,但其实也够不上现代王牌飞行员的水准,一是怕失误摔飞机,二是水平也有限——没办法,以前北朝空军就缺航空油料,后勤保养维护水平又不高,都是以前欠的账
飞行表演结束后,金英哲驾驶战机平稳着陆。
他走下飞机时,额头还带着细汗,对着观摩区的专家们敬了个礼:
“各位专家,献丑了。现在可以去机库,近距离考察战机的细节。”
机库内温暖如春,一架刚完成整备的mIGE-29“海德拉”被特意调出,机身下的武器挂架上,还挂载着两枚R-77-2中距空空导弹和四枚AIm-9xS近距格斗导弹。
李卫国第一个走上前,手指轻轻触摸机身的蒙皮,感受着金属表面的光滑度:
“蒙皮的工艺不错,比老毛子的精细多了,接缝处的密封胶也打得很均匀,能减少飞行阻力。”
老余则钻进了座舱,座椅的包裹性让他眼前一亮:
“这座椅是弹射座椅吧?看起来比我们的歼-10c用的还舒服,航电系统也简洁——你看这个多功能显示屏,分辨率很高,操作界面跟我们的差不多,飞行员上手应该很快。”
机库里还特意拉来了陆军的t-72m3,另几位装甲专家正围着t-72m3坦克考察,不时敲击着坦克的反应装甲:
“这反应装甲的厚度比原版t-72m3厚了不少,抗穿能力应该能达到600毫米以上,对付南韩的K2坦克没问题。”
而在直升机停机坪旁,负责直升机评估的技术专家们却显得有些平淡。
一位姓赵的直升机工程师绕着hh-22“救世主”转了两圈,对着同行的专家说:
“跟美军的Uh-60m没太大差别,机身结构、载重能力都差不多,就是航电系统先进点,多了个红外夜视导航仪,之前在波斯的反恐视频里见过。”
另一位专家则检查着hhF-22“堕落者”的武器系统:
“对标mh-60L dAp,但挂载的导弹看着跟以列色的长钉很像,不过航电比美军的先进,能同时锁定四个地面目标,这点值得学习。”
考察持续了三个小时,专家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数据和草图,相机里也存满了照片。
金英哲全程陪同,对于专家们的提问,除了核心部件的参数外,几乎有问必答——他知道,这些信息迟早会传到龙国高层,而北朝要的,就是让龙国知道,他们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能靠“人海战术”的国家了。
当天傍晚,使团返回平壤时,李建峰收到了国内发来的电报:
“评估结果良好,泽尼斯塔尔装备技术水平较高,但北朝人员操作熟练度不足,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粮食援助可按计划执行,后续需加强与北朝的军事交流,避免半岛局势失控。”
李建峰将电报递给周明远,两人相视一笑。
窗外的平壤已经亮起了灯火,万寿台议事堂的轮廓在夜色里格外庄严,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鞭炮响——北朝也在过春节,只是这份春节的喜庆里,藏着比御峰园更复杂的风云。
而此时的丰坪县,陈默正陪着河妍珍和帕丽莎贴“福”字,明桂芳的厨房里飘出饺子的香味。
陈默不知道,千里之外的平壤,一场关乎东北亚稳定的外交博弈刚刚落幕;他更不知道,那些在温泉郡基地上空翱翔的“海德拉”战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悄悄改变这片土地的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