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的风带着点凉意,陆衍已带着队员们在承重柱坑旁绑钢筋——钢筋选的是直径8毫米的,按张大爷说的,每根柱绑4根主筋,间距15厘米,箍筋每隔20厘米绕一圈,确保柱体结实。
“箍筋要绑紧,别松松垮垮的,不然浇混凝土的时候会移位。”陆衍手里拿着扎钩,给小陈演示怎么打结,“绕两圈,再拉紧,结要藏在钢筋里面,别露出来,影响混凝土包裹。”小陈跟着学,绑完一个就让陆衍检查,陆衍摸了摸箍筋:“不错,够紧,以后就按这标准来。”
张大爷拄着拐杖在坑边巡查,走到3号柱坑时,停下脚步:“主筋太短了,再接20厘米,埋深够了,露出地面的部分要够1.8米,才能搭防雨棚的梁。”陆衍赶紧让人找来了钢筋接头,按张大爷教的,用铁丝把接头绑牢,又用卷尺量了一出长度:“1.8米,正好!”
上午十点,马老板送来了混凝土,按1:2:3的比例拌好,浓稠度刚好。队员们用桶把混凝土往柱坑里倒,陆衍拿着振捣棒,每倒一桶就伸进去振捣:“把气泡振出来,不然柱体里有空洞,抗风不行。”张大爷蹲在坑边,看着混凝土慢慢填满坑体,时不时用铁锹把表面刮平:“浇到离地面10厘米的时候停一下,振捣完再补满,最后抹平,跟地面齐平。”
正浇到第5根柱,市场门口突然来了三个中年汉子,手里拿着铁锹,嚷嚷着:“这施工队占了俺们摆摊的地方!俺们之前在这卖水果,现在没地方去,你们得给俺们找地方,不然就别施工!”
林薇赶紧走过去,认出其中一个是之前在旧市场卖水果的老周,笑着说:“周大哥,俺们之前跟市场管理处沟通过,旧市场改造期间,临时摆摊区设在市场西侧,有遮阳棚,您要是不知道,俺带您去。”老周却别过脸:“俺不去!那地方偏,没人买水果,赵卫东说,是你们抢了俺们的摊位,你们得赔偿俺们的损失!”
这话一出,林薇就明白是赵卫东唆使的,她没生气,反而拿出市场管理处的临时摆摊通知,上面盖着公章:“周大哥,这是管理处的通知,临时摆摊区免摊位费,还提供水桶,您要是去了,生意不好俺们再帮您想办法;但您要是在这拦施工,影响了市场改造,耽误的是所有商户的时间,包括您自己的。”
王大婶、李叔也围过来,王大婶说:“老周,俺们都去临时区摆了,虽然偏点,但红星队帮俺们搭了棚,没淋雨,比之前强多了,赵卫东就是想让红星队停工,别听他的!”李叔也补充:“等新市场建好,你的摊位肯定比之前好,现在拦着,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老周看着通知,又听商户们这么说,脸有点红,手里的铁锹慢慢放下:“俺就是听了赵卫东的话,以为你们不帮俺们找地方,既然有临时区,俺们去那摆。”说着,带着另外两个汉子走了。
陆衍松了口气,林薇却皱着眉:“赵卫东肯定还会搞小动作,赵文山,你把今天的事记在施工日志上,再跟管理处说一声,让他们多留意临时区的情况,别再让赵卫东挑事。”赵文山赶紧点头,拿出笔记本记录:“已备注,下午就去管理处对接。”
傍晚,8根承重柱全部浇筑完成,表面抹得平整,张大爷用靠尺测了垂直度:“误差不到2毫米,合格!接下来三天,每天洒水两次养护,别让人踩,别让杂物堆在旁边。”队员们用木板把柱体围起来,又贴了“养护中,请勿靠近”的纸条,林薇看着笔直的承重柱,心里踏实了不少——防雨棚的骨架立起来了,离新市场完工又近了一步
……???……???……
5月14日的晨光刚照亮承重柱的木板围挡,小陈就拎着水桶赶来,按张大爷的要求,给每根柱体洒水——养护的第一天最关键,不能让混凝土干得太快,不然容易裂。
“洒水要匀,柱体上下都要浇到,别只浇中间,”张大爷拄着拐杖跟在后面,伸手摸了摸柱体表面,湿润却不积水,满意地点头,“就按这标准,上午九点、下午三点各一次,晚上要是风大,再补洒一次。”小陈赶紧记在心里,又把围挡检查了一遍,发现有块木板松了,立马找钉子钉牢:“张大爷,您放心,俺保证没人碰柱体。”
另一边,林薇和陆衍正跟马老板核对预制板的吊装顺序——防雨棚的预制板分两种,一种是普通水泥板,铺在棚顶两侧;一种是带透光孔的,铺在中间,对应之前选的30x30厘米玻璃瓦,马老板手里的清单已按“先两侧后中间”标好序号。
“明天吊装,吊车要停在市场西侧,别挡着临时区的商户,”林薇指着图纸上的吊装路线,“每块板之间留5厘米的缝,填防水砂浆,玻璃瓦要等预制板铺完再装,不然吊装时容易砸坏。”马老板点头:“放心,俺明天带两个吊车司机来,再备10块预制板,万一有磕碰,能及时换,不耽误进度。”
赵文山则在整理商户的最新需求,笔记本上记着:“1. 张叔(豆制品):希望摊位旁加个小水池,方便洗工具;2. 王大婶:挂钩再多加1个,挂塑料袋;3. 李叔:肉案旁加个小挂钩,挂刀具。”他拿着笔记本找林薇:“这些需求都不复杂,水池可以在摊位旁的排水沟边加,挂钩今天就能补装,要不要跟商户确认下?”
“当然要,”林薇接过笔记本,“你跟刘婶一起去临时区找他们,确认水池的位置和挂钩的高度,今天下午就安排人补装,别让商户等太久。”刘婶正好拎着给临时区商户送的凉白开,听见了赶紧说:“俺这就去,顺便问问大伙还有啥别的需求,一起解决。”
中午,刘婶和赵文山从临时区回来,带来了商户的确认——张叔的水池放在摊位右侧,离排水沟10厘米;王大婶的挂钩加在原有挂钩下方20厘米;李叔的刀具挂钩要高1.5米,防止小孩碰到。“还有个好消息,”刘婶笑着说,“临时区的商户都说,这两天生意比之前好,因为红星队搭的棚子不淋雨,不少顾客特意去那买菜,老周还说,之前错怪咱了,以后赵卫东再挑事,他第一个反驳。”
下午,队员们分成两组,一组给摊位补装挂钩,一组在张叔的摊位旁挖小水池——水池深30厘米、宽40厘米,底部铺了一层防水砂浆,边缘用红砖砌了5厘米高的挡边,防止水洒到台面上。张叔赶来查看,蹲在水池旁摸了摸挡边:“太好了!这样洗豆腐筐子方便,还不会弄湿台面,红星队真是把俺们的小事当大事办!”
傍晚,挂钩补装完成,水池也挖好,赵文山在施工日志上汇总:“5月14日,承重柱养护(第一天)合格;补装挂钩32个,完成张叔摊位水池开挖+基础砌筑;临时区商户反馈良好,老周表态不再受赵卫东唆使;明日计划:预制板吊装(两侧),玻璃瓦进场。”
林薇和陆衍并肩走在市场里,看着补好挂钩的摊位、整齐的水池,还有被围挡保护的承重柱,心里满是期待。陆衍摸了摸承重柱的围挡:“明天吊装预制板,俺盯着安全,你盯着平整度,咱一定把棚顶铺得平平整整,不漏水。”林薇点头,摸了摸手腕上的手表,指针指向七点,夕阳正落在承重柱顶端,仿佛已能看见防雨棚铺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