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朔三年,时序入秋,太极宫苑内梧桐初黄,丹桂飘香,太液池的残荷敛去了夏日的喧闹,平添几分静穆的秋意。
天高云淡,风物疏朗,连蝉鸣也渐次稀落,换作了秋虫的唧唧声。
然而,这片秋日的宁静之下,却因一份来自遥远安西的八百里加急军报,骤然掀起了波澜。
这日午后,礼治正在两仪殿与几位宰相商议今岁秋闱取士及漕运事务,高延福步履匆匆而入,面色凝重,呈上一封插着三支赤羽的蜡封密信。
殿内轻松的气氛瞬间凝固。
礼治拆信阅罢,原本温和的面容骤然阴沉下来,眉头紧锁,挥手屏退了诸位宰相,只留中书令杜正伦在侧。
立政殿内,伍元照正指点着太子礼弘临摹《兰亭序》,潞王礼贤和七皇子礼显在殿角安静地玩着双陆棋,八皇子礼旦则在厚毯上蹒跚学步,咿呀作声。
崔嬷嬷悄步进来,在伍元照耳边低语几句。
伍元照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墨点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
她神色不变,温和地对礼弘道:“弘儿,笔意贵在流畅,心静则字稳。你且自行揣摩,母后稍候便回。” 又对乳母嬷嬷吩咐:“看好皇子们。” 随即起身,随着崔嬷嬷走向偏殿。
【系统提示:时序进入龙朔三年八月(初秋)。
环境状态:秋高气爽,但氛围骤变,紧张度升高。
帝国氛围:突发边疆危机,平静被打破。
宿主身心状态:高度警觉,由宁静模式切换至危机应对模式。
皇子状态:感知气氛变化,略显不安。
外部环境监测:安西四镇——局势突变;朝堂——即将面临重大决策压力。
风险等级:中高(军事危机)。
紧急任务“定策安西”发布:协助目标人物评估危机、制定应对策略,稳定朝局,安抚人心。】
第一节:急报惊心,帝后夜议
偏殿内,礼治负手立于窗前,背影僵硬。
杜正伦垂手立于一旁,面色沉重。
见伍元照进来,礼治将手中的密报递给她,声音低沉:“元照,你看看吧。安西出事了。”
伍元照接过,快速浏览,心也随之沉下。
军报是安西都护府长史郭孝恪所发,言吐蕃大将论钦陵趁大唐君臣注意力集中于东巡封禅及后续朝局调整之际,联合西突厥残余势力,突袭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镇。
守将仓促应战,损失惨重,于阗镇目前情况不明,通往安西的都护府治所龟兹的道路亦被切断,信息不畅。
郭孝恪已紧急征调附近镇兵驰援,但兵力悬殊,形势危急,请求朝廷速发援兵。
“吐蕃……终究还是不甘寂寞。”伍元照放下军报,声音保持平稳,“陛下,郭长史临危不乱,应对及时,已属难得。然安西距长安万里之遥,援军抵达需时,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安西局面,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礼治转过身,眼中寒光闪烁:“朕甫定陇右,吐蕃便在西域生事,分明是欺我大军东顾,趁火打劫!于阗若失,安西震动,朕多年经营西域之心血恐将付诸东流!”
他看向杜正伦,“杜相,即刻召兵部、户部、中书门下主要官员两仪殿议事!传朕口谕,严密消息,不得外泄!”
“老臣遵旨!”杜正伦躬身领命,快步离去。
殿内只剩帝后二人。
礼治走到伍元照面前,握住她微凉的手,语气带着疲惫与愤怒:“元照,封禅大典余音未了,边患又起。这皇帝,做得真是片刻不得安宁!”
伍元照反手握紧他,目光坚定:“陛下,越是非常之时,越需镇定。吐蕃此举,正在试探我大唐底线。陛下当速作决断,予以迎头痛击,方能震慑四方,保西域安宁。”
“朕知道。”礼治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援兵必发,然主帅人选、粮草筹措、进军路线,千头万绪……元照,你素来有见地,以为当前最急为何?谁可担此重任?”
【系统提示:成功介入突发军事危机“安西告急”。宿主冷静度、局势判断力得到验证。获得“处变不惊”积分奖励100点。目标人物情绪初步稳定。】
第二节:灯下画策,红颜良佐
是夜,两仪殿灯火通明,重臣会议直至深夜方散。
礼治回到立政殿时,已是月上中天。伍元照并未安寝,仍在灯下等候,案上温着参茶。
礼治饮了口茶,揉着刺痛的额角,将廷议情况告知伍元照:“众议已决,即刻发兵援安西。然主帅人选,争议颇大。李积老成持重,然年事已高,不宜远征;苏定方骁勇,然需坐镇安东,防范高丽故地有变;刘仁轨……哼,其心难测,朕岂敢再将大军付予他手?其余诸将,资历威望皆不足以统帅大军,应对吐蕃、西突厥联军。”
伍元照静静聆听,沉吟片刻,缓声道:“陛下所虑极是。然救兵如救火,安西危在旦夕,不容迟疑。臣妾愚见,或可权分其职,以老将坐镇,少壮突前。”
“哦?细细道来。”礼治倾身。
“陛下,”伍元照眸光清亮,“可拜李积为西域道行军大总管,总揽全局,以其威望稳定军心,坐镇凉州,统筹粮草,遥制各方。同时,择一中年宿将,如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其勇猛善战,曾随先帝征讨薛延陀,熟悉骑战,命其为安西道行军副总管,率精骑五万,火速驰援,直扑于阗。再令郭孝恪固守现有防线,等待援军。如此,老中结合,稳中求快,或可解安西之围。”
她顿了顿,补充道:“粮草之事,可令户部即拨内帑,并急调河西、陇右府库存粮,先行供给,后续再由关内、河东补充。同时,陛下可下诏谴责吐蕃背信弃义,并遣使联络吐谷浑、回纥等部,许以重利,令其袭扰吐蕃后方,以分其兵势。”
礼治边听边点头,眼中渐露激赏之色:“分权而治,老成持重,少壮疾进,围魏救赵……元照,此策甚妙!兼顾了稳妥与迅捷,深合兵法之要!朕竟未思及郑仁泰!好,便依此计!明日便下诏!”
他激动地握住伍元照的手:“元照,你真是朕的巾帼良佐!每每朕心绪不宁时,你总能拨云见日!”
伍元照柔声道:“陛下过誉了。臣妾不过尽己所能,为陛下分忧。陛下连日劳累,还是早些安歇吧,保重龙体要紧。”
【系统提示:成功提供高阶军事战略建议“安西救援方略”。献策评价:卓越(切中要害,考虑周全,极具可操作性)。目标人物决策清晰度、信心值大幅提升。获得“运筹帷幄”积分奖励300点!军事危机应对效率提高。】
第三节:秋晨别离,柔情励君
翌日清晨,诏书下达,拜李积为西域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为安西道行军副总管,即日点兵出征。
长安城顿时忙碌起来,旌旗招展,战马嘶鸣。
礼治亲赴玄武门为大军送行,勉励将士,场面庄严肃穆。
回到立政殿时,已近午时,眉宇间带着征战开启的凝重与对将士的牵挂。
伍元照早已备下清淡膳食,屏退左右,亲自为他布菜盛汤。她知他心中所虑,轻声道:“陛下,李司空老成谋国,郑将军勇冠三军,将士用命,此去必能克敌制胜,扬我国威。陛下当安心坐镇中枢,调度各方,静候佳音。”
礼治叹了口气,握住她的手:“元照,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朕每见将士出征,心实难安。只愿此战速胜,少伤人命,早日换来西域太平。”
“陛下仁德,天必佑之。”伍元照依偎着他,“待安西平定,陛下可效仿汉武故事,设西域都护,屯田戍边,推广教化,使其永为华夏藩屏。届时,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万国来朝,方显陛下文治武功。”
她的话语,将眼前的战事与长远的和平建设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盛世图景,极大地宽慰了礼治的心。
礼治动容,将她揽入怀中:“元照,你总是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有你在,朕便觉得,再大的风浪,也终将过去。待此事了,朕定要好好陪你,去看看这如画的江山。”
【系统提示:成功提供高质量情感支持与战略远景激励。有效缓解目标人物战争焦虑,提升其使命感与责任感。获得“红颜知己”积分奖励150点!帝后情感羁绊在危机中深化。】
第四节:秋夜祈盼,同心望安
大军开拔后,长安城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一种无形的牵挂弥漫在宫廷之中。
礼治处理政务愈发勤勉,每日必阅安西军报。
伍元照则更加细心地打理后宫,照料皇子,不使礼治有后顾之忧。
秋夜渐凉,月色如水。
礼治批阅奏章至深夜,伍元照便在一旁默默陪伴,或看书,或做女红,或为他添衣斟茶。
有时,二人会并肩立于廊下,仰望星空,默默祈愿前方将士平安,战事顺利。
“元照,”礼治望着天际的北斗,轻声道,“你说,此刻郑仁泰的骑兵到何处了?李积的粮草可还充足?”
伍元照柔声应道:“陛下,郑将军麾下皆百战精兵,李司空算无遗策,粮草定然无忧。想必此刻,大军已出玉门,正星夜兼程,直指于阗。陛下仁心感天,将士用命,捷报不日必至。”
礼治收回目光,看向身边人灯下温柔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将她的手紧紧握住:“嗯,有你在,朕便安心。夜深了,回去歇息吧。”
帝后二人相携步入内殿,身影在秋月的清辉中融为一体。
尽管边关战云密布,但在这深宫之中,因为有彼此的扶持与信任,便充满了渡过难关的勇气与对太平盛世的坚定信念。
【系统提示:成功维持特殊时期“战时稳定”状态。宿主后勤支持、情感慰藉作用关键。获得“中流砥柱”积分奖励100点!帝国应对危机韧性增强。安西战事进入关键阶段,帝后同心成为稳定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