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那次“伞下告白”像一把钥匙,咔哒一声,把两人之间冻了半个学期的冰层撬开一条缝。第二天清晨,林微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屏幕空空,没有漆黑头像的未读。说不清是松口气还是空落,只把被子一蒙,又赖了十分钟才爬起。
可当她抱着画板晃进画室,工作台边赫然立着一杯奶茶——三分糖、加珍珠、贴着熟悉商标,冷气还在杯壁冒汗。没有字条、没有署名,却像在大声嚷嚷“我知道你喜欢什么”。心脏被羽毛轻轻扫过,痒兮兮的甜在喉咙里化开,她闷头吸了一口,暖意一路滚到胃里。
午后去图书馆占座,刚把资料摊平,隔壁椅子被轻轻拉开。抬头——陆辰逸。他随口问:“有人吗?”语气淡得像问今天星期几,随后电脑、书本齐上阵,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只是找个空位写作业的学霸。可每当圆珠笔滚到桌边,他总先弯腰捡起;她起身找书,他侧身让路,小声说“借过”——礼貌周全,却不再隔着半米警戒线。
这种“碰巧”很快变成日常。清晨的画室,热咖啡不知何时出现在窗台;食堂高峰,他端着托盘站在隔壁队尾,菜品和她意外重合;微信弹出展览链接、课程通知、某家新开的甜品店打卡攻略——内容正经,频率却高得不容忽视。没有一句暧昧,却把“我在”写进了每一个细枝末节。
沈欣欣第一个嗅到八卦味,戳着林微光的肩膀坏笑:“最近气色红润,某人送奶茶送得很勤嘛?”被调侃的人脸红到耳根,却也没否认,嘴角偷偷上扬的弧度出卖了一切。
另一边,顾言之的出现像一面镜子,把陆辰逸那点“小心眼”照得明明白白。周五下午,他再次来到画室,邀请林微光周末去看青年艺术双年展:“很多先锋作品,对你现在的创作应该有启发。”话音未落,门口光线被挡住——陆辰逸倚在门框,手里照旧一杯奶茶,面色淡淡,目光却像无声雷达,在室内扫射一圈,最后落在顾言之身上,空气瞬间低了两度。
顾言之识趣,笑笑耸肩:“看来今天有护花使者,我先撤,展览资料发你,有空再约。”出门时还与陆辰逸点头示意,风度满分,却也把“战场”留给了对面。
等人走远,陆辰逸才把奶茶放到桌上,语气轻飘:“路过。”林微光抿着笑看他,也不拆穿。沉默几秒,他忽然开口:“那个展览,如果你想看……我陪你去。”不是质问,不是命令,是带着一点点不确定的邀请,像在说“我很想去,但决定权在你”。
画室弥漫着松节油和颜料的味道,阳光把地板切成明暗两块。她低头搅动奶茶里的珍珠,心跳随着杯子里的旋涡转圈,声音轻却清晰:“好。”
一个字,像钥匙扭动,对面人的眼睛瞬间亮起,冷峻线条刹那柔和,唇角疑似上扬又强行压下,最终只回了一个“嗯”。没有鲜花,没有协议,没有数据分析,却比任何书面条款都笃定——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约会”就此敲定。
界限感在不知不觉间融化,一种带着试探、甜蜜又忐忑的新关系悄悄发芽。未来的路是晴是雨没人知道,但至少此刻,他们愿意并肩走一段,看看风景,也看看彼此。
第一次正式“约会”倒计时开始,日历上的数字仿佛自带闪光——是鲜花铺路,还是继续奶茶护航?谁也不敢打包票,但正是这份未知,让空气都冒起粉色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