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萧冉再就网校的“四重”理念作解读:重基础永远是硬道理。基础是什么?就是大家只要学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其实拿到一个优秀的成绩其实并不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只要按部就班做事就好。
“在五月份的时候,我还没有具体地想考一个什么样高分出来,我平时的模拟成绩与其他学生差不多。不考100分---这是着名数学家陈省身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题词。他认为:‘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如果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功课上,就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如果你的基础还好,可以拿到600分,也就是80%的分数。你的某一科是哪个层级的分数,你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向上走。可能个别的同学有偏科现象,比如你的物理和数学都是90分。那么你的数学只是60%的分数,显然你更应该重新去读课本。你的物理呢?我不知道你是否就每个失分进行过深入分析,它都考察那个或哪几个知识点。你会发现,其实那些知识点仍然都知道,但仍失掉10分。这些分当然是你知识模糊或应用不熟练的地方,在你重新学习并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你就可以至少再拿到其中一半的分数,大家在心里计算一下,如果各科在600分的基础上再拿到失掉分中的一半,是不是可以任意选择大学和专业?”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考我拿到了相对高的分数,而失分的那些题目,其实有一半以上的分是解题策略、审题等因素失去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失分少了,得分自然就多了。我还是绿星网校d市分校的兼职老师。我忽然发觉一个高分考分在提高网校知名度方面非常有帮助,比如现在大家就坐在了这里近距离了解网校。在进入六月份的几天里,我真的没做什么题,只是就以前做过的习题重新看了一遍,尤其是那些曾经有失分的题目。成为高考的第一名真是只是一个偶然现象,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我在这里讲述我对学习的理解,我享受这种助人的感觉,希望你们能在一年后乃至多年后不会为今天所做的选择后悔。”
“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这不能不成为我们毕生的目标。我们为何而学?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得不说,这个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塑造和影响着我们。而这种影响最显着的场所,就是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在这种塑造和影响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并非那么水到渠成,会有阻碍,有歧路,有陷阱。此时的你,还在坚持你心灵的善良与纯洁吗?还在保持你情感的热情与丰富,保持你精神的进取与激昂吗?”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个人道德的转折点,对生活做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而不要认为自己获得的丰裕的物质条件是理所当然的。”
“比尔·布莱森先生在其所着的《万物简史》最后有这样一段话,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同思考:“实际情况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一点儿也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已经做的许多事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的。我们不知道我们目前在做什么,也不知道我们目前的行动对将来有什么影响。我们知道的是,我们只拥有一个星球,只有一种生物具有改变她的命运的能力。正如爱德华·o.威尔逊在他的《生命的多样性》一书中以无与伦比的简洁语言所表达的那样:‘一个星球,一次实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