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的灼热尚未褪去,陈玄已抬脚踏上第一级石阶。那股温度并非来自火焰,而是某种与体内灵气共鸣的金属感应,顺着符笔传入掌心,像一道微弱电流稳定了他的呼吸节奏。他没有回头,身后尘土落定,钟声余音消散在山风里。
石梯陡峭,每十级便有一处平台。他取出检测仪,屏幕亮起,光点缓缓爬升。第一段数据显示:灵气浓度自山脚起呈阶梯式递增,每跃一级平台,背景场强提升约百分之七点三。这并非自然扩散所能解释,更像是人为构建的能量分层结构。他低头看着仪器读数,脑海中识海微动,青铜鼎虚影浮现,表面浮现出一组动态图示——七层环形能级,由外向内逐层压缩、密度递增,对应着某种生物体能量承载极限的突破节点。
他继续上行。
第二段平台,检测仪捕捉到空气中细微的脉动频率,每三十秒一次,如同心跳。他停下脚步,将棱镜对准晨光,折射出的光谱扫过空气,干涉条纹显现。那些波动并非随机,而是有规律地叠加于特定空间坐标,形成局部高密度区域。他记下波长与相位差,心中推演其传播模型——这不是单纯的灵气流动,而是一种可被调制的能量驻波网络。
第三段开始,身体出现变化。皮肤表面泛起轻微麻刺感,肌肉纤维自发微颤,仿佛在适应某种无形压力。他明白,这是环境场强达到经脉激活阈值的表现。现代生理学中类似的机制是重力负荷下的骨骼重塑,但这里的作用源是弥漫性能量场。识海中青铜鼎突然震动,一段信息涌入:
【炼体境:细胞应力响应系统全面重构,膜电位稳定性提升三倍以上,线粒体Atp输出效率突破临界点。】
他咀嚼着“临界点”三字,脚步未停。
第四段平台,已有数十名弟子列队缓步而上。他们步伐一致,呼吸同步,周身笼罩着淡薄气流。陈玄观察其中一人,发现其足底离地高度始终维持在三点二厘米,落地时冲击力被均匀分散至脚弓三点支撑区。这不是本能动作,而是长期训练形成的力学优化模式。他调整自身步频,尝试匹配群体节奏,立刻感受到一股协同牵引力,登梯耗能下降近两成。
第五段,空气变得粘稠。检测仪显示局部黏滞系数上升,类似高海拔低氧环境中的流体阻力效应。几名弟子额角渗汗,步伐放缓。陈玄却感到体内气血运行反而加快,识海再度解析:
【通脉境:生物电信号传导网络初步建立,神经-肌肉耦合效率跃迁,感知维度拓展至非可见波段。】
他闭眼一瞬,再睁时,视野中多出一层模糊的光晕轨迹——那是他人灵气运行的残影。虽然无法分辨细节,但足以确认能量路径的存在性。
第六段平台,一名执杖长老立于前方,不发一语,仅以目光扫视众人。陈玄察觉其视线停留时间略长于他人,但未作反应。他知道,自己腰间的仪器包与麻衣打扮,在这群统一道袍的修行者中太过异类。但他不需要掩饰什么。知识本身无需伪装。
第七段尽头,便是听训广场。
青石铺就的圆形场地中央矗立一座铜鼎,形制竟与他识海中的虚影有七分相似。四周百余名新晋弟子肃立,无人喧哗。陈玄站在边缘位置,将检测仪收起,双手垂落,目光落在前方高台。
辰时正刻,钟鸣三响。
一位灰袍长老缓步登台,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人耳中:“今日首训,明七境之序,晓修行之本。”
陈玄凝神。
“修行之路,始于炼体。”长老开口,“筋骨如铁,皮膜如革,方可承灵入脉。”
识海骤震。
青铜鼎虚影旋转,自动解析:
【炼体 = 细胞层级机械耐受性增强 + 基因表达调控偏向抗压型蛋白合成】
“次为通脉。”长老继续,“引灵入络,贯达四肢,方得御气之基。”
【通脉 = 跨细胞电势差可控传导 + 神经胶质通道功能化改造】
“三为金身,肉身不朽,刀兵难伤。”
【金身 = 宏观能量场与肉体共振锁定 + 电磁屏蔽层自组织生成】
“四为元婴,神魂凝实,可离体游走。”
【元婴 = 意识载体脱离中枢依赖 + 量子态信息存储结构稳定化】
“五为化神,念动山河,意摄星辰。”
【化神 = 大规模外部场域操控 + 非局域性感知建立】
“六为返虚,归藏于无,万象皆空。”
【返虚 = 能量-物质转换效率趋近百分百 + 熵流逆向调节启动】
“七为合道,与天同频,万法归一。”
【合道 = 个体规律嵌入宇宙本源框架 + 自洽逻辑闭环达成】
每一句宣读,都伴随着识海中精确的物理转译。陈玄心中默算,这些描述虽用古语包装,实则暗合现代科学对复杂系统的认知路径——从结构强化,到功能整合,再到系统跃迁。所谓“悟道”,不过是高维规律的认知接入;所谓“机缘”,则是触发相变的关键参数组合。
他忽然明白,洪荒修行,并非神秘主义的盲信,而是一套完整的生命工程体系。只是前人用象征语言记录,后人误以为必须焚香祷告、顿悟天机。而他不同。他手中握有翻译器。
训导持续半个时辰。长老讲述修行资源分配、宗门戒律、日常功课安排,皆以“气运”“命数”等词贯穿。陈玄未再记录言语内容,而是专注捕捉话语背后的系统逻辑。当他听到“每月一次共修大阵,借万人愿力激发生机”时,立即联想到集体共振效应;当提及“闭关需择吉日”,则推测可能涉及星体引力潮汐对灵气分布的影响。
训毕,人群有序散去。
陈玄仍立于原地。他再次取出棱镜,迎着初升朝阳,将光线折射至地面。干涉条纹浮现,他迅速绘制出当前广场上的能量场分布图。结果显示,百人同时存在时,中心区域出现明显的波峰叠加现象,强度超出单人最大值的四点八倍。更关键的是,这种叠加并非线性增长,而是呈现指数趋势——意味着存在某种非线性耦合机制。
他在泥地上写下一行小字:
“修行=自然法则的认知+能量系统的工程化改造。”
随即抹去。
远处主峰隐没于云雾,钟声再度响起,却是午时信号。他贴身摸了摸青铜令牌,温度依旧,符笔也恢复常态。但他知道,刚才那一小时,已经彻底改变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方式。
此刻,他仍未修炼任何功法,也没有踏入任何殿堂。但他已在心中划下了第一条公理。
他转身走向广场东侧一片空地,那里摆放着几块刻满符文的试炼石。一名弟子正在尝试激活其中一块,指尖触碰瞬间,石面泛起微光,随即熄灭。失败。
陈玄走近几步,目光落在符文结构上。那些线条看似杂乱,实则符合某种拓扑连接规则。他下意识伸手探向仪器包,准备取出微型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