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飘起细雪时,林枫在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隔离会议室里,接到了一份令人心悸的加密报告。基因测序数据显示,最新爆发的呼吸道病毒基因组中,隐藏着一段特殊的分子标记——这与诺维集团三年前申请的基因编辑专利序列高度吻合。
林指挥,更严重的是,我们在病毒基因链中发现了一段可编程片段。年轻的基因科学家声音发颤,这段代码可以使病毒在特定条件下激活更强的传染性。
林枫凝视着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基因的三维模型,脑海中快速闪过最近的一系列异常事件:先是国际卫生组织突然推迟对中国疫苗的认证,接着是多家外媒同步炒作实验室泄露论,现在又出现基因武器嫌疑——这明显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组合拳。
立即启动基因盾牌最高响应。林枫对着加密通讯系统下达指令,第一,让国家安全部门介入调查;第二,组织国际专家团队独立验证;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必须赶在舆论发酵前掌握主动权。
深夜的实验室里,林枫与专家组发现更惊人的线索:病毒基因中的可编程片段,竟与半年前某国际基因编辑大会上展示的技术原型高度相似。而当时代表中国参会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林枫的旧识王院士。
立即联系王院士。林枫预感不妙。果然,秘书处回报:王院士一周前赴瑞士参加学术会议后失联,其助手收到过可疑的会议邀请函。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转机意外出现。曾与诺维合作过的德国科学家布朗博士,通过加密渠道发来关键信息:诺维实验室确实在进行选择性病原体研究,且项目负责人与王院士是博士同学。
他们可能利用了学术交流的机会。布朗博士的邮件暗示,但真正的危险是,他们开发了一套基因武器投放系统。
林枫立即调整战略。他让技术团队逆向解析病毒基因,同时通过外交渠道施压,要求国际组织介入调查。更妙的是,他安排了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国际专家团队,现场验证病毒基因序列。
发布会的效果出乎意料。当美国科学院前院长现场演示病毒基因编辑痕迹时,全球舆论哗然。更有利的是,中方专家公布了病毒传播路径的数学模型,证明疫情最早爆发地并非中国。
但诺维的反扑更加凶狠。他们通过控股的媒体集团,散布中国开发基因武器的谣言,还伪造了所谓的内部文件。最阴险的是,他们收买国际律师,向海牙国际法庭提起荒谬的生物武器诉讼。
立即启动法律反击。林枫组建了强大的律师团队,更关键的是,他让技术团队发现决定性证据:诺维实验室的服务器中,存有病毒基因编辑的原始记录。
当林枫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这些铁证时,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但胜利的喜悦很快被新危机冲淡——加密情报显示,诺维正在开发更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目标直指农作物基因,企图制造全球粮食危机。
更令人担忧的是,林枫收到儿子林启明的紧急邮件:他在研究中发现,某些跨国种子公司的转基因作物中,存在与病毒类似的基因标记。
爸爸,这可能是更大的阴谋。林启明在视频中忧心忡忡,他们试图控制全球粮食供应链。
窗外,雪越下越大。林枫站在国家生物安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知道下一场战役将关系到每个人的饭碗。而这一次,敌人已经把手伸向了人类生存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