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匿名的警告信,像一条冰冷的毒蛇,缠绕在林枫的心头。信的内容虽然简短,但指向性极其明确——“有些钱,不是那么好拿的”,这无疑是在影射他手中掌握的国家项目巨额资金。写信人显然对他的处境了如指掌,并且带着浓浓的威胁意味。林枫没有声张,他将信纸小心收好,锁进了办公室的抽屉深处。他深知,这种匿名信的目的就是为了扰乱他的心神,让他自乱阵脚。如果他表现出恐慌或者反应过度,反而会落入对方的圈套。他首先进行了一番冷静的分析。谁最有可能写这封信?可能性有很多:可能是项目招标中被他拒绝而怀恨在心的供应商;可能是中心内部或联合体内对他不满、觊觎项目主导权的人;甚至可能是省里其他部门眼红项目资源、想分一杯羹而不得的势力。范围太广,难以确定。但无论对手是谁,其目的无非是两个:要么是想通过恐吓让他让步,在项目利益分配上获得好处;要么就是想把他搞垮,取而代之。对方隐藏在暗处,这是最大的优势。林枫决定采取“外松内紧”的策略应对。对外,他一切如常。 他照常主持会议,推进项目,接待来访,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流露出任何紧张或不安的情绪。在项目资金使用和招标采购上,他更加严格地坚持原则,所有流程公开透明,集体决策,记录在案,不给任何人留下把柄。他甚至主动邀请省审计厅的同志提前介入,对项目启动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审计,以彰显清白和主动接受监督的态度。这一招,让许多暗中观察的人感到意外,也有效遏制了一些流言。对内,他加强了防范。 他提醒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核心成员,务必严格遵守财务纪律和保密规定,所有文件妥善保管,对外沟通谨慎措辞。同时,他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联系了黑石峪的赵大山和红星公社的李明远,请他们利用老关系,暗中留意是否有陌生人在打听他的近况或项目资金的事情,但要求绝对保密,不能打草惊蛇。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匿名信之后,暗中的刁难开始变得具体起来。先是项目采购的一批关键实验设备,在招标公示期间,突然接到匿名举报,称中标厂商有资质问题,导致招标流程被迫暂停调查,耽误了项目进度。虽然调查后证明举报不实,但时间和声誉都受到了损失。接着,省里某部门在一次协调会上,突然对项目预算中的一项人员经费提出质疑,言辞尖锐,暗示存在虚报冒领的可能。尽管林枫拿出了详细的人员配置方案和薪酬标准依据,但对方仍不依不饶,气氛一度十分尴尬。这些事件看似孤立,但林枫敏锐地感觉到,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目的就是给他制造麻烦,消耗他的精力,破坏项目的顺利推进,最终动摇他的位置。压力之下,林枫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韧。他一方面据理力争,用事实和规章驳斥不实指控,确保项目在合规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他更加注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主动加强与王副总的沟通汇报,争取上级支持;与老张、老李两位副主任开诚布公地交流,寻求他们的理解和配合;甚至与中药一厂和中医药大学的领导加强私人往来,巩固项目联合体的凝聚力。他的沉稳、公正和担当,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无形中化解了不少潜在的阻力。一天晚上,林枫加班到很晚,回到家时,苏晚晴已经睡下,餐桌上留着温热的饭菜和一张纸条:“再忙也要记得吃饭,我和宝宝等你。”看着纸条,林枫疲惫的心瞬间被温暖充满。他深知,自己不能倒下,他的身后,有需要他守护的家人和必须完成的事业。就在他以为风波暂时平息时,一个更惊人的消息传来:项目联合体成员、中药一厂的一位副厂长,因涉嫌在另一项目中收受回扣,被纪委带走调查!虽然此事与林枫的项目无直接关联,但在这个敏感时刻,无疑又投下了一颗震撼弹,让人不禁联想翩翩。林枫感到,周围的暗流更加汹涌了。对手的攻势,正在步步紧逼。他必须找出这只幕后黑手,否则,永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