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光阴,弹指而过。沔阳县 在石磐治理下,虽未至富庶,却已 政通人和,百业渐兴。清丈田亩,均平赋税,使贫苦农户 得以喘息;整饬吏治,申明律法,让豪强胥吏 不敢恣意妄为;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民生 有了起色。然而,任期已满,吏部文书抵达,着石磐 卸任回省,另有任用。
离任那日,天色未明,沔阳县衙外 却已 人山人海。闻讯赶来的百姓,从四面八方 涌向县城,将县衙前的街道 堵得水泄不通。人群中,有被他 从豪强手中夺回田地的老农,有在他 主持下得以申冤的寡妇,更有无数 曾被他微服私访时问过冷暖的普通乡民。他们 手挎竹篮,里面装着 还带着露水的鸡蛋、新磨的米粉、粗布手绢包裹的干粮,想要送给他们的“石青天”。
当石磐 一身布衣,带着简单的行装 步出县衙时,人群 瞬间骚动起来。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颤巍巍地 捧着一把 由无数块各色布片拼接而成的“万民伞”,走到他面前,扑通跪倒,老泪纵横:“青天大老爷!您不能走啊!沔阳的百姓离不开您!” 身后,黑压压的人群 如同潮水般 跪倒一片,哭声、挽留声 响彻云霄。更有甚者,如历史上那些深受爱戴的清官离任时的场景一样,有人 扑上前抱住马腿,有人 拽住缰绳,泣不成声地挽留。
石磐 目睹此情此景,眼眶 瞬间湿润。他 急忙上前,一一扶起跪地的乡老,喉头哽咽,半晌说不出话来。他 想起了三年前初到沔阳时的场景,那时的他,满怀书生理想,却 举目无亲,步履维艰。是这些淳朴的百姓,给了他信任和支持。此刻,他 深深体会到 杜明远当年治理平安县的不易,那不仅是 处理公务的辛劳,更是 一份沉甸甸的、与一方百姓血脉相连的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八个字,此刻** 重如千钧。
他 站在一块高石上,向四方百姓 深深作揖,声音沙哑而激动:“各位父老乡亲!石磐何德何能,受大家如此厚爱!三年沔阳,于我而言,非为官,实为学!是你们教会我,何为民生之多艰,何为父母官之责任!磐,永志不忘!” 他 郑重接过那把 凝聚着沔阳百姓最深挚情谊的万民伞,如同接过一份 无比珍贵的信任与嘱托。
车马 终究缓缓启动。百姓们 含泪相送,一路 迤逦而行,直至县界。石磐 频频回首,望着那片 他倾注了三年心血的土地,和那些 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心中 百感交集。这短暂的仕途初体验,给了他 最深刻的启示:功名富贵,不过过眼云烟;唯有 为民请命,造福桑梓,方能 赢得人心,无愧于心。官位高低,并非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为百姓做几件实事,其意义,远胜于 在京城衙署中的 清谈空议。他也 更加理解了杜明远 为何甘愿在平安县 坚守十几年,那是一种 扎根于泥土、与百姓共呼吸的 深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