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计划”的汗水还没干透,凌哲那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眼睛,就瞄上了另一个被他改造过的地方——厕所。
自从水冲厕所(凌哲命名为“畅爽阁”)在咸阳宫普及后,官员们确实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出恭体验”。但凌哲很快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大家蹲坑的时间变长了!
经过他“严谨”的蹲点观察(字面意思),发现原因有二:一是厕所环境舒适,二是……无事可做,只能发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凌哲痛心疾首,“这宝贵的‘碎片化时间’,怎么能白白浪费在发呆上?这是对生产力的巨大浪费!”
于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型——把厕所打造成“文化宣传阵地”和“知识充电站”!
他立刻召集人手,开始了“厕所文化1.0”建设。
首先,他让人在每个厕位门口挂了小木牌,写上标语:
“匆匆而来,充实而去!”
“今天,你充电了吗?”
“带薪如厕,莫忘学习!”
接着,他推出了“厕所专属读物”——一种用廉价竹片制作的、巴掌大小的“周报精华摘要版”。内容是他从各部门周报里摘抄的“亮点”、“趣事”,以及他自己杜撰的“励志小故事”和“冷知识”。
比如:
“惊!兵部某校尉因KpI超标,获赏红烧肉三斤!”
“你知道吗?多蹲坑有助于思考人生终极问题。”
“李斯丞相昨日批阅公文速度提升0.5%,原因竟是……”(后面留白,引人遐想)
李斯第一次在畅爽阁里看到这份“厕所读物”时,差点把鼻子气歪。尤其是看到关于自己的那条,他握着竹简的手都在抖。“凌哲!欺人太甚!”他低吼一声,差点……便秘了。
蒙恬却对这种新式读物很感兴趣。他一边蹲坑,一边津津有味地读着“兵部趣闻”,还时不时憨厚地笑出声,觉得这比干蹲着有意思多了。
凌哲还不满足。他进一步推出了“厕所朗读会”和“知识问答”。
所谓“朗读会”,就是安排几个嗓音洪亮的小太监,定时在厕所外走廊上,大声朗读最新的朝廷政策摘要或者凌哲编写的“成功学语录”。
于是,官员们常常在努力“奋斗”时,听到外面传来字正腔圆的朗诵:“凌总规划师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或者:“陛下最新批示:各部门需加快落实五年规划,卷出新高度!”
有一次,李斯正在里面,外面突然开始朗读凌哲新写的《论持久战(如厕版)》,气得他当场结束“战斗”,提上裤子就冲出来找凌哲算账。
“知识问答”则更损。凌哲在厕位内壁上刻上一些问题,比如“本周大秦直道进度达成率是多少?” “‘对齐颗粒度’最早出现在哪次会议上?” 答案就写在旁边一张可滑动的小竹片上,美其名曰“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官员们一边蹲坑,一边被迫接受“灵魂拷问”,感觉自己拉的不是那啥,是焦虑。
最绝的是,凌哲还搞了个“厕所文化创意大赛”,征集与厕所、如厕相关的诗歌、散文、对联。
还真有“才华横溢”的官员投稿。其中一首《咏厕》流传甚广:“小小一间房,有门没有窗。天天爆满客,进去暖洋洋。”(凌哲点评:朴实,但抓住了核心体验。)
另一副对联更是让凌哲拍案叫绝:
上联: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
下联: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带
横批:天地正气(凌哲亲自题的,他觉得特别贴切)
李斯看到这副对联时,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直接厥过去。他觉得大秦的斯文,彻底被凌哲按在这污秽之地摩擦了。
然而,就在凌哲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文化阵地”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出现了。
由于厕所环境太舒适,文化氛围太“浓厚”,很多官员开始把这里当成了摸鱼圣地和非正式会议室!
经常能看到两个官员相邻而蹲,隔着一道矮墙,就开始低声交流:
“王大人,上次跟你说那批军械……”
“嘘——小点声!李大人,此处不是说话之地……”
“怕什么?这里安全!凌哲那疯子总不会在这里装‘窃听器’吧?”
(他们不知道,凌哲还真动过这个念头,只是技术条件达不到。)
更有甚者,有人夹带着需要处理的竹简进去,一边蹲一边批阅,一待就是半个时辰。严重影响了厕所的“周转率”!
凌哲发现自己精心打造的“知识充电站”有沦为“摸鱼避难所”的趋势,立刻推出了“限时如厕令”,规定每人每次不得超过一刻钟,并由小太监在外面计时敲锣提醒。
一时间,咸阳宫的厕所外锣声阵阵,如同催命。官员们被迫提高效率,形成了“快进快出”的新风尚。
李斯虽然对凌哲的这些“骚操作”深恶痛绝,但不得不承认,自从厕所里有了那些“周报摘要”和“政策朗读”,一些原本不太关心政务的官员,确实被动地了解了不少信息。而且,因为怕超时被敲锣,大家办事(指如厕)效率都高了不少。
他看着手里那份在厕所里被迫看完的、关于直道进展的“周报摘要”,心情复杂。
而凌哲,已经又开始规划“厕所文化2.0”了——他打算引入“有声故事”(让小太监讲《大秦英雄传》),以及“如厕KpI”,统计每个人每日如厕时长和阅读量,进行排名……
看来,这片小小的“天地”,注定无法平静了。李斯感觉自己下一次走进畅爽阁时,需要更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