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背后还有高人指点!那最后承包市场的就是他吗?大领导敏锐地追问道。
是他承包的,不过现在实际管理市场的是他徒弟。”
你收了他们多少租金?
他们很爽快,本来我只收50元年租,他们主动加到100元。
我觉得过意不去,第一年就免了租金。”
大领导听完哈哈大笑:李主任啊李主任,你这是被人耍了!年租100元跟白送有什么区别?我告诉你,就算收他一万块租金,他也会答应的。”
李姐一脸震惊:可他们建市场花了不少钱,现在每天还要往里贴好几百呢。”
这你就不懂了。
做生意前期总要投入,投入越大回报越大。”
陈处长插话道:张老,那我们要不要让他们加租金?
不必计较这点小利。
现在正是起步阶段,要讲规矩。
既然谈好了条件,吃亏也不能反悔......
他们确实钻了我们不懂行的空子,但做法无可厚非。
搞市场经济就得有经济头脑,自己不懂活该吃亏!
不过说也不合适。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功德无量,远不是这点租金能衡量的。”
等下次续约时再涨租金吧,相信他们也会同意的。”
这个没问题!李姐连忙说,他们主动提过,续约时会大幅提高租金。”
哦?他们想得倒挺远。
这次合同签了多少年?
五十年!
你们啊......大领导摇头失笑,不过没关系,这就是改革的代价。
但要记住吸取教训,不能白交学费。”
李主任,给你个任务:把这位先生请来开个座谈会,不,是做报告。
他要是不肯来,就告诉他以后办事一律开绿灯!
李姐诧异道:您亲自邀请,他哪敢不来?更别说提条件了!
不信你试试,他肯定会推辞。
但只要开出我的条件,他准会动心。”
李姐暗自嘀咕:这位领导真神了,连别人怎么想都能猜到。
今天李姐来鼓楼市场,就是专程来请人的。
不一会儿,李姐在中心路遇见了阿华。
李姐早啊!
阿华早。
你师父今天会来吗?
应该不来。
他说以后这摊事都交给我了,除非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
我有要紧事找他。
你现在就去请他过来。”
这么急?我还没巡视完呢!
快去!这是大领导的意思。
这儿我帮你看着,快去快回。”
好吧!阿华意识到事情重大,立刻骑车赶往师父家。
他知道师父上班晚,这会儿应该还在家。
李姐口中的大领导正是张老。
这位老干部复出后权力更胜从前,从主管重工业晋升为统管全国经济。
近来他四处调研市场经济改革方案,却发现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建议多是生搬硬套国外模式,与国情严重脱节。
前些日子张老亲赴南方考察,虽然沿海地区市场活跃度略高于内陆,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他计划将京城作为改革试验田,这样既能近距离观察效果,又能快速调整政策。
鼓楼市场的出现令他眼前一亮——这个新生事物若能成功,不仅能为全国提供样板,更能为他的经济改革打响头炮。
此刻张老最想见的,就是这个敢为人先的市场创办者。
在他看来,能在此时迈出这一步的人,必定对时局有着超前的洞察力。
虽然不少经济学家也意识到变革将至,但要他们拿出具体方案却像便秘般困难。
李姐刚走,张老就立即部署:明日一见来人必须第一时间带来汇报,所有工作都要为此让路。
他还特意通知市电视台全程跟拍,要在晚间新闻播出。
即便观点激进也要公开讨论,唯有这样才能激活沉闷的社会氛围。
清晨,何雨柱见阿华火急火燎赶来,料定有要事。
得知李姐急召,他二话不说就跟了过去。
如今后厨已全权交给徒弟马华打理,他这个挂名副厂长又没具体分管业务,倒是乐得清闲。
其实他早想找杨厂长辞职,偏巧对方正带队处理出口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未能碰面。
李姐早已盘算好要验证大领导的预判——她不信面对如此难得的机遇,何雨柱会不动心。
当何雨柱匆匆赶到时,她故作平静地说:柱子,陈处长请你今天去做报告,有空吗?
就这事?何雨柱松了口气,我还当什么大事呢。”
陈处长非常重视。”
李姐强调,机会难得,你没问题吧?
李姐,我还得上班呢!再说我哪会做什么报告啊!
这反应竟与大领导的预测分毫不差,李姐一时语塞。
她压低声音道:要知道,这次若去了,往后你办事都能开绿灯。”
陈处长有这么大能量?何雨柱将信将疑。
是比他级别高得多的大人物。”
这话倒让何雨柱信了几分。
他清楚这个平行世界的时间线被压缩了,原本十年的变迁在这里仅用两三年就走完了。
何雨柱能感受到上级对快速发展道路的迫切需求。
李姐,既然是您亲自来请,这个面子我肯定要给!
得了吧!
李姐撇了撇嘴。
要不是大领导事先分析过,她差点就信了何雨柱的鬼话。
现在?信他才怪!
赶紧走吧,车还在外面等着呢!
原来大领导为了节省时间,早就安排好了专车。
何雨柱暗自惊叹,这位领导做事真是雷厉风行。
到了现场,何雨柱才发现自己还是想简单了。
报告会竟然安排在部级专用的中心会议厅,更夸张的是,会场里架着五台摄像机。
这下何雨柱真觉得压力山大了。
虽说他对改革趋势有所了解,但毕竟不是专业学者,能不能做好这场报告,他心里也没底。
幸好大领导考虑周到,特意提前把他接来,留了大半天时间做准备。
工作人员把何雨柱带进一间豪华休息室,准备了纸笔让他安心构思。
期间还有服务员送来点心水果。
不过何雨柱根本不需要——饿了有空间里的美食,渴了有空间里的甘泉。
他仔细回忆前世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走向,特别是市场贸易方面的内容。
得益于穿越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加上坚持每天阅读报刊的习惯,这些素材都深深印在脑海里。
三个小时完成初稿,又花两小时修改润色。
直到李姐来叫他吃午饭,他才停笔。
大领导还没到场,由陈处长负责接待。
初次见面,陈处长对这个年轻人颇感意外,听说他本职是厨师时更是目瞪口呆。
不过何雨柱沉稳的气质很快打消了他的疑虑。
几句交谈后,陈处长就断定这个年轻人确实不简单。
何先生,讲稿准备得怎么样了?
谢谢关心,已经准备好了。”
别紧张。
大领导虽然没见过您,但听了李主任的介绍就很欣赏。
他说您只要把鼓楼市场的经验分享出来就很有价值了,当然有其他见解更好。”
明白,我会尽力不让大家失望。”
见何雨柱态度不卑不亢,既不自负也不谄媚,陈处长彻底放心了。
大领导见到何雨柱时不禁莞尔。
何雨柱倒不意外——从李姐介绍情况时他就猜到了。
报纸上早就报道过大领导主管经济的消息。
他由衷敬佩这样的领导。
身居高位却愿意听取自己这样小人物的意见,确实需要魄力。
柱子,没想到真是你啊!之前请你出山都不肯,现在怎么主动出来了?
大领导,我可还在红星厂当厨子呢!鼓楼市场是阿华在管。”
少来这套!我知道你有想法,不可能甘心当厨子。
是怕受约束吧?
“行,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不过最好能把思路分享出来,让大家都能学习参考。”
“厂里的工作要是真不想做,可以去找杨厂长商量。”
“明白,一定按大领导的指示办!”
“好了,今天就想听听你的见解。
放开说,别怕出错,要是一点错都没有,反而说明太保守,这场报告就没意义了。”
“请大领导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陈处长没想到何雨柱竟然和大领导认识,而且看两人说话的熟络劲儿,关系显然不一般!他心里立刻打定主意,以后得多和何雨柱走动。
李姐也有些惊讶。
她一直觉得何雨柱挺有本事,但没想到他能和大领导谈笑自若。
她暗自决定,以后得牢牢抱住何雨柱这条大腿。
下午两点半,报告会准时开始。
一位领导上台简单介绍了何雨柱的身份,当然没提他是厨师,只说他是红星钢铁厂的副厂长。
即便如此,台下数千人看到何雨柱时,还是忍不住一片哗然。
接到通知时,大家都以为作报告的要么是位老教授,要么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谁也没想到竟是个年轻小伙子。
虽然气质不错,但怎么看都不像专家啊!
何雨柱自然明白大家的想法,他可不想第一次作报告就成了笑话。
凭借过目不忘的本事,他虽准备了稿子,却根本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