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刘承乾的询问,陈珏随手在身旁的古树上折下一根干枯的树枝,指着攀附在树上的菟丝子:“那些飞黄腾达者,恰似攀附权柄的菟丝子,看似缠绕上升,光彩照人,实则不过是依附别人攀爬罢了,根本就没有根基,他所攀附的古树倒了,自己也就倒了,更何况他还要吸附古树的资源,长久以往,还会阻碍所攀附的古树生长,世人只见到菟丝子生长迅速,光鲜亮丽,却不见树根已被私欲蛀空。”
说完,陈珏又将折下枯枝在地面划出一道痕迹,露出扎根在土地之中的树根:“私欲如浮土上的浅痕,天理却是地下的根脉。世人以‘浅痕速成’为能,却不知‘根脉不固,木必枯槁’。真正‘知天理’者必‘行天理’,若行恶便是‘未知’。那些人看似‘知’权谋,实则是‘良知被遮蔽’的妄行,好比盲人持炬却误入深渊 —— 他们的‘飞黄腾达’,不过是在私欲的迷雾里走向自我毁灭。天理何曾以‘一时得失’论是非?就像种树者‘必培其根’,心若失了天理之根,纵有千般机巧,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陈珏将这一截枯枝掷于地,继续向山上攀登:“‘心即天理’不是求‘现世福报’的功利术,而是‘致良知’的修身法。若能如磨镜般日日省察,除去‘人欲之私’的铜锈,纵然身处陋巷,心亦如明镜照见天理,这才是‘心即天理’的真义。至于外物荣枯,不过是‘事上磨炼’的尘泥,何必为藤蔓的一时疯长而疑根脉之永恒?”
刘承乾沉思片刻,感慨的说道:“玉修以草木喻心,以根脉喻理,真是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北境冠冕的称号,果真不虚。”
听到刘承乾的话,陈珏轻笑一声:“‘为学大病在好名’殿下记住,做学问最忌讳的事情便是贪图虚名。‘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像饥饿时求食、口渴时求饮那样迫切,哪里还有功夫去贪图虚名呢?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的事务中,追求真实的成就和进步时,就不会有心思去追求虚名了。
听到陈珏的话,周围的人都是敬重的看着身前的年轻人,世人皆好名,在华国这个世家大族遍布的社会更是如此,名望就是世家大族千百年来积累的最重要的财富,也是世家统治的根基,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今整个华国的社会风气都是如此。
因为有名望,就有希望入仕,世家掌控绝大部分资源,寒门贫民子弟想要上进,资源关系方面拼不过,就只能凭借名望声望,因此各种华而不实的做秀屡见不鲜。
如果真的为了做秀而去做一些好事,那么陈珏也不会多说什么,毕竟论计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可如今偏有人将做秀当作登云梯,踩着别人的苦难往上爬,造假,或者以行善之名行恶事,这些披着善意外衣的恶行,比明目张胆的恶更让人齿冷,那些被虚名蒙住眼的人,连最基本的恻隐之心都被当成了沽名钓誉的筹码。
在光鲜亮丽的现代社会之下,是病态扭曲的思想观念,这就是陈珏总结出如今大华国最严重的痼病。
而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之中,忽然出现一个宣扬做实事的人,是多么的引人注目。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最后,陈珏总结般的说道。
看着陈珏向上攀登的背影,周围的人纷纷表情严肃,相较于其他钓誉沽名之辈,眼前的陈珏才是一个真正办实事,心怀理想,想要匡扶天下的人。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声越大越好,影响力越广越好,陈珏却说如果名声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君子会以此为耻,不想让自己的声名虚高,名不副实,而是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品德和行为来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大家忽然发现,这样做的人,才是真正对名实相符重视的人。
当陈珏与刘承乾对话的时候,一直直播的陈立峰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自己竟然一不留神,将陈珏为豫章王讲经的现场给直播了出去,而且刚刚还涉及到了许多天民学派的核心理论,这个发现,瞬间就让他额头冷汗直流。
加入天民学派大半年的时间,陈立峰也是恶补了不少天民学派的理论,他算得上是最早期看着陈珏从无到有建立起天民学派,亲眼见证了陈珏从无到有的完善了天民理论,而作为陈珏的御用摄像师,也是第一时间知晓陈珏又提出了什么新的思想与理论,而刚刚两人之间的对话,涉及到许多新的思想陈立峰甚至到没有听说过。
自己现在应不应当将直播掐断?陈立峰犹豫着,在心里,已经接受了天民思想的陈立峰是希望继续直播的,因为陈珏宣扬有教无类,天民小学就是铁证,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敝帚自珍,而且之前如果没有直播也就罢了,可是直播到一半的时候掐断直播,很是又欲盖弥彰的意味。
再者说,自己的行动与自己的言行不符,又怎么能服众呢?如果自己这么做,一定会对天民学派的影响力造成重大的打击。
可是,如果继续直播,谁知道之后陈珏又会提出什么新理论,这些最先进的思想,直接直播出去,真的可以吗?
要知道,如今陈珏可是刚刚获得御赐亲封的北境冠冕称号,正是声望鼎盛之时,影响力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任何话都会引起各界的重视解读,这些背离如今社会主流观点的思想,直播出去会不会引起轩然大波?又会不会给天民学派带来什么麻烦?
陈立峰原本就有才华,要不然也不会在西湖夜宴的时候被陈珏选中,在他的认知之中,自然是知道陈珏所说是正确的,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对的不一定会被所有人接受,太过激进,太过先进的思想,是不会被大众所接受的,很多时候反而会受到抵制的。
如今天陈立峰,就陷入了这种一根筋变成两头堵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