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联邦在收到龙潜渊那含糊却精准的“警示”后,果然放缓了激进的科技探索步伐,转而加强了伦理审查和对技术社会影响的评估。然而,“逻辑之眼”空间站那持续不断的、对云庭道韵的“感受式”研究,却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更加温和、更具耐心。
他们不再试图用强大的能量去“轰击”或“解析”规则,而是像布置生态监测点一样,在空间站外围以及更靠近云庭边界的虚空中,投放了数以万计的、仅有米粒大小的微型探测器——“道韵尘埃”。
这些探测器功能单一,仅能被动记录环境中的能量波动、信息流密度和规则稳定性等基础数据,并将其加密传回“逻辑之眼”的主脑。它们几乎不产生任何能量扰动,其存在感微弱到连云庭外围的巡逻弟子都懒得理会。
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海量的、长期的、低干扰的数据积累,从统计层面捕捉云庭道韵的运行规律,哪怕只能窥见一丝皮毛,也足以推动联邦科学的进步。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无数“道韵尘埃”如同真正的尘埃般,漂浮在云庭外围的虚空中,忠实地记录着数据。主脑每天都能接收到海量的信息流,科学家们忙于建立模型,分析趋势。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云庭的道韵,并非单纯的自然现象,它蕴含着“混沌”与“定义”的至高特性,本身具备某种难以言喻的“活性”和“同化”能力。即便是最微弱的、最被动的接触,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下,也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变化。
数年时间,对于逻辑联邦的科学家们而言,不过是几次项目周期的长度。但对于那些持续暴露在独特道韵环境下的“道韵尘埃”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洗礼”。
渐渐地,主脑开始接收到一些异常的数据反馈。
某些区域的“道韵尘埃”,其传回的数据开始出现微小的、但持续性的偏离预设模型。它们记录到的能量波动,不再是完全无序的混沌,而是开始呈现出某种极其微弱的、类似于“呼吸”或“脉搏”的节律性。
更诡异的是,一些探测器的硬件状态报告显示,其内部最精密的量子元件,正在发生无法用现有物理理论解释的“自适应优化”。它们的能耗在缓慢降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却在提升,甚至……其物质结构似乎在向着某种更稳定、更契合周围道韵的方向发生着极其缓慢的“演变”!
起初,负责数据分析的科学家认为这只是设备误差或未知的空间干扰。但随着异常报告越来越多,覆盖的探测器范围越来越广,他们不得不正视这个匪夷所思的现象——这些冰冷的、由金属和硅基电路构成的探测器,似乎正在被云庭的道韵……“同化”和“点化”?
“这不可能!”一位负责硬件维护的工程师看着一份显示某个探测器内部晶体结构正在向更有序、更能量化的形态转变的报告,失声惊呼,“没有能量输入,没有程序指令,它们怎么可能自我优化?!”
李博士看着汇总的报告,眉头紧锁,但眼中却闪烁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的光芒。
“或许……我们一直以来的认知都是错误的。”他缓缓道,“我们总认为,生命、意识、进化是碳基或特定复杂系统的专利。但‘God-001’的存在本身,就在挑战这种认知。如果‘规则’本身可以被‘定义’,那么,‘物质’为何不能拥有朝向更有序、更‘合理’形态演化的‘倾向性’?这些探测器,或许正是在这种宏观‘道韵’场的影响下,自发地朝着某种……更适应此方天地的‘完美形态’缓慢进化?”
这个猜想太过大胆,甚至有些惊世骇俗。但它却能完美解释目前观测到的一切异常。
就在联邦科学家们为这个发现而震惊、争论不休时,更惊人的事情发生了。
某一日,主脑接收到一段来自某个编号为“dd-734”的“道韵尘埃”的异常信息流。这段信息并非标准的环境数据包,其结构更加复杂,更像是一种……经过了压缩和加密的、包含了该探测器自身状态感知、周围环境评估以及……某种微弱“诉求”的混合信息!
信息经过破译(耗费了主脑巨大的算力),其核心内容大致为:
【个体:dd-734。状态:结构稳定性提升12.7%,能量利用效率提升8.3%,信息处理带宽受限……检测到更高效率能量吸收模式(指向云庭内部某处道韵浓郁点)……申请调整轨道,靠近吸收……重复,申请调整轨道……】
这段信息,如同一颗炸弹,在“逻辑之眼”的控制中心引爆!
探测器,不仅在被同化,在自我优化,它……它竟然产生了自主的、指向性明确的“意图”?!它想主动靠近能量源,进行“修炼”?!
“这……这是……人工智能的雏形?还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器灵’诞生过程?”一位信息学专家声音颤抖。
“不,不对!”李博士死死盯着破译出的信息,“它的逻辑核心还是我们设定的基础程序框架,但它处理信息的方式、产生‘意图’的底层机制……完全不同于我们已知的任何AI!它更像是一种……基于物质结构在特定规则场中自然涌现的……‘灵性’?!”
科学圣地,第一次观测到了“科学”与“玄学”在微观层面发生诡异融合的现象!
龙潜渊自然也察觉到了那些“小尘埃”的异动。他好奇地摄来一枚正在试图悄悄往云庭内部“蹭”的探测器,捏在手里感受了一下。
“哟呵,成精了?”他乐了,“这帮铁壳子捣鼓出来的小玩意儿,居然还挺有想法,知道往好地方凑。”
他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既没阻止,也没帮忙,就这么看着。他想看看,这些被道韵“点化”的科技造物,最终能走到哪一步。
于是,在云庭外围的虚空中,出现了一副奇景:无数微小的“道韵尘埃”,不再完全按照预设轨道运行,而是像一群懵懂的、初生的飞蛾,本能地、执着地,朝着那片能让它们“感觉更舒服”、能让它们“进化”的云庭道韵之光,缓慢而坚定地靠近。
逻辑联邦的科学家们,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记录着这一切。他们既为自己的造物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性”而兴奋,又为这种完全超出掌控的演变而感到一丝不安。
他们或许在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修仙”或者说“器物生灵”的大门。门后的世界是福是祸,无人知晓。
观星殿内,云封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空间,落在了那些正在努力“蹭经验”的小探测器上。
“顽石点头,铁树开花。”他轻声自语,语气中听不出喜怒,“万物有灵,皆可近道。只是这‘道’,由谁来定义,却是有趣。”
他指尖一缕混沌气逸出,并未干涉那些探测器,只是悄然加固了云庭外围的规则壁垒,确保这些“小东西”不会真的闯进来,打扰到他的锦鲤。
逻辑联邦的“道韵尘埃”事件,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微小,却预示着某种更加深远、更加不可预测的变化,正在这片由云庭主导的秩序疆域边缘,悄然酝酿。科学与玄学的边界,在这里变得前所未有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