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大捷的惊雷,极大地鼓舞了帝国内部的士气,却也如同投入浑水的巨石,让原本就暗流汹涌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难测。各方势力基于新的形势,开始了更加激烈和隐秘的博弈。
**陇右军大营。**
节度使崔琰看着手中关于孟津大捷的详细战报,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案桌上敲击着。他原本以为朝廷已是强弩之末,只能被动挨打,这才敢暗中与西叛眉来眼去,消极怠工。然而,李崇纲这次干净利落的反击,展现出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让他不得不重新评估朝廷的残余实力。
“看来,这赵家江山,还没到一推就倒的地步。”崔琰喃喃自语。他意识到,如果朝廷真的缓过气来,第一个要清算的,恐怕就是他这种首鼠两端的边镇节度使。与西叛那边空口无凭的许诺相比,朝廷至少还能给出实实在在的官职和粮饷。
他立刻召来心腹,秘密下令:“暂时停止与慕容恪那边的接触。给朝廷上表,就说我军为协防函谷,粮草损耗巨大,请求速拨补给。另外……可以‘适当’地,对叛军的游骑进行一些‘驱赶’。”
他需要重新向朝廷展示自己的“价值”和“忠诚”,哪怕只是表面的。孟津的惊雷,让他这棵墙头草,暂时又朝着朝廷的方向,微微摆动了几分。
**西叛大营,慕容恪军帐。**
慕容恪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孟津的失败,不仅让北狄攻势受挫,更让他感受到了来自侧翼的压力减轻——这意味着朝廷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西线来对付他。而陇右崔琰那边突然变得暧昧不明的态度,更是让他雪上加霜。
“废物!秃发乌孤就是个废物!”慕容恪狠狠一拳砸在案上,“还有崔琰那个老狐狸,见风使舵!”
他深知,必须尽快在函谷新防线稳固之前,取得突破性进展,否则战事将陷入对他极为不利的消耗战。他将目光投向了防线上一处看似不起眼、却关乎后勤补给线的隘口——**飞云陉**。
“传令!集中所有‘影卫’,三日之内,给本王拿下飞云陉守将的人头,并烧掉其囤积的粮草!”慕容恪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他动用了自己精心培养、擅长渗透与暗杀的秘密部队“影卫”,准备以非常规手段,撕开防线缺口。一场针对飞云陉的暗影交锋,悄然展开。
**江南,双屿岛。**
海枭汪直同样得知了北方的消息。他的反应与崔琰、慕容恪都不同,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兴奋。
“打得好!打得越狠越好!”汪直对着手下头目们狞笑,“朝廷和北狄、西叛打得越热闹,就越是顾不上咱们!这是我们扩张势力的大好时机!”
他下令,加大了对沿海富庶城镇的袭击力度,甚至开始尝试建立岸上的据点,不再满足于流寇式的劫掠,而是想要真正割据一方,成为乱世中的一方诸侯。
**京城,某处暗室。**
那些因杜宏清洗而利益受损、暗中勾连的残余势力,也在孟津大捷后再次秘密聚会。
“没想到朝廷还有这等力气……”一人忧心忡忡。
“哼,不过是回光返照!”另一人阴冷道,“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沉住气。继续给北边和西边传递消息,但要更加小心。另外,想办法在漕运和新兵粮饷上,再给他们制造点麻烦……”
他们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虽然被惊雷震慑,却并未放弃,依旧吐着信子,寻找着下一次攻击的机会。
**函谷新防线,飞云陉。**
守将**陈到**(虚构名),是原潼关守军的一名中级军官,郭信旧部,以谨慎细致着称。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慕容恪的“影卫”盯上。他正按照上峰命令,加紧囤积粮草,加固营垒。
然而,就在“影卫”悄然潜入营区,即将发动致命一击的前夜,一名负责夜间巡查的哨长,凭借在潼关血战中磨练出的直觉,发现了营区外围一些不自然的痕迹——几处被刻意恢复的草皮,以及一股若有若无的、不同于军营的异味。
他立刻上报了陈到。陈到虽觉意外,但不敢大意,当即加强了夜间警戒,并派出了多支精干小队,反向搜索营区外围山林。
这场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暗影交锋,无声却凶险。潜入的“影卫”与搜索的周军小队在密林中遭遇,爆发了短暂的、激烈的搏杀。最终,凭借人数优势和地利,周军成功击杀了数名“影卫”,俘虏一人,挫败了这次暗杀与破坏行动。
被俘的“影卫”受刑不过,吐露了慕容恪的计划。
消息传回后方,沈文周和皇帝赵珩都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意识到,慕容恪在正面进攻受挫后,已经开始不择手段!
赵珩立刻下旨,严令各军加强反渗透、反暗杀措施,并授予前线将领更大的临机处置权。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尽快向函谷防线增派援军、发动一次战略性反击的决心,不能给慕容恪更多施展阴谋的时间。
孟津的惊雷,照亮了战场,也照出了更多隐藏在阴影中的魑魅魍魉。明枪与暗箭,正面厮杀与幕后博弈,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帝国命运交响曲中,最为诡谲也最为关键的乐章。暗影交锋,胜负往往在毫厘之间,却可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战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