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纸神蔡伦:东汉“产品经理”的逆袭与狂欢

第一章 东汉打工人图鉴:蔡伦的“入宫跳槽记”

要聊蔡伦,得先把时钟拨回公元75年——这一年东汉刚开国没多久,光武帝刘秀的孙子汉章帝在位,全国上下还处在“战后重建+休养生息”的慢节奏里。彼时的湖南耒阳,有个13岁的少年正面临人生第一个“职业选择题”:是跟着老爹种地,还是去洛阳闯闯?这个少年就是蔡伦,后来被全天下叫“纸神”的男人。

先说说蔡伦的家境,不算大富大贵,但也不是赤贫——老爹是个铁匠,手里有门“敲铁”的手艺,搁当时算“技术工种”。按说蔡伦跟着学打铁,将来混个“铁匠师傅”的头衔,娶个媳妇生俩娃,日子也能过得踏实。可这孩子从小就跟别的娃不一样:别的娃在村口摸鱼爬树时,他总蹲在私塾门口听先生讲课,听完还追着问“为啥写字要用竹片?”“那丝绸写字好看是好看,咋那么贵?”

搁现在,这叫“有好奇心”“善于发现痛点”;搁当时,他爹只觉得这娃“不务正业”——“好好学打铁不好吗?琢磨写字的事儿能当饭吃?”蔡伦不吭声,但心里早埋下了个小种子:这世上肯定有比竹简、缣帛更方便的写字玩意儿。

改变命运的机会来得有点突然,也有点“离谱”。公元75年,朝廷派人到地方选“入宫人员”,说白了就是选宦官。这在当时可不是啥好差事——谁家要是有儿子入宫,街坊邻居都得背后嚼舌根,觉得“这家人是不是走投无路了?”可蔡伦却动了心思:洛阳是都城,宫里能见到最好的书、最有学问的人,说不定能找到答案。

他跟老爹摊牌时,老爹差点拿打铁的锤子揍他:“你疯了?入宫那是把自己‘捆’在宫里,一辈子都回不来!”蔡伦却梗着脖子说:“爹,我不想一辈子只敲铁,我想搞点能让所有人都方便的事儿。”这话搁现在听着像“创业宣言”,搁当时听着就是“痴人说梦”。但蔡伦认准了,软磨硬泡了半个月,老爹终于松了口——毕竟是自己的娃,就算路走歪了,也得让他去撞撞南墙。

就这样,13岁的蔡伦背着个小包袱,跟着朝廷的人往洛阳走。一路上他没闲着,见着读书人就凑上去问“您这竹简沉不沉?”见着商人就打听“您这缣帛贵不贵?”人家嫌他烦,他还乐呵呵地说“我就是好奇,想知道有没有更省事的办法”。现在看来,这哪是“好奇”,这分明是“产品调研”的雏形——只不过当时的蔡伦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这一路问的问题,将来会改变整个世界的知识传播方式。

到了洛阳皇宫,蔡伦才算真正见识了“大场面”——红墙高得望不到头,太监宫女走路都轻手轻脚,连说话都得压低声音。刚入宫的小宦官都得从“杂活”干起:扫地、端茶、给老宦官跑腿,蔡伦也不例外。别的小宦官要么抱怨“累死了”,要么琢磨“怎么讨好主子”,只有蔡伦一边干杂活,一边偷偷观察:他看大臣们上朝时抱着一大捆竹简,累得额头冒汗;看皇帝批阅奏折时,一会儿翻竹简翻得手酸,一会儿用缣帛写字又舍不得;甚至看宫女们用碎布缝衣服时,都盯着那布片发呆——“这布纤维这么细,能不能用来做写字的东西?”

有一次,他给一位老尚书送茶,正好看见老尚书对着一堆竹简叹气:“这篇奏折才写了一半,就用了三十多片竹简,再写下去,我这老腰都要扛不动了!”蔡伦忍不住插了句嘴:“大人,要是有比竹简轻、比缣帛便宜的东西,您是不是就不用这么累了?”老尚书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他:“你一个小宦官,还琢磨这个?别瞎操心了,这事儿历代人都想过,没成。”

蔡伦没反驳,只是在心里默默说了句:“没成,不代表我不行。”这时候的他,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宫廷小透明”,但“纸神”的基因,已经开始在他骨子里发芽了——他不是来宫里“混饭吃”的,他是来“搞发明”的。

第二章 宫廷职场生存指南:从新人到“皇后智囊”

在皇宫里混,光有“发明梦”可不行——先得活下来,还得活得好,不然连搞发明的机会都没有。蔡伦深知这一点,所以他除了偷偷琢磨“写字载体”,还练就了一身“职场生存技能”:眼勤、手快、嘴严,还特别会“察言观色”。

刚入宫的第二年,蔡伦被分到了“小黄门”部门——这是宦官里最低级的岗位,主要负责传递公文、伺候王公贵族。有一次,他给窦皇后送文件,正好撞见窦皇后因为“没儿子”闹心——当时汉章帝最宠爱的是宋贵人,宋贵人还生了个儿子叫刘庆,被立为太子。窦皇后心里急,却没辙,只能对着镜子叹气。

别的宦官见了,要么赶紧溜,要么说几句“皇后别生气”的废话,蔡伦却站在旁边,等窦皇后情绪平复了,才轻声说:“皇后娘娘,太子年幼,宋贵人得宠,但后宫之事,向来是‘母凭子贵’,也能‘子凭母贱’——关键看怎么让陛下知道,宋贵人不配当太子的母亲。”

这话一出口,窦皇后眼睛都亮了——她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宦官,居然有这么深的心思。其实蔡伦不是想“搞宫斗”,他只是看透了宫廷的规则:要想获得权力和资源,就得跟对人。窦皇后是后宫之主,要是能帮她解决难题,将来自己搞发明,说不定能拿到“宫廷资助”。

接下来的日子,蔡伦成了窦皇后的“秘密智囊”。他不直接参与构陷,只给窦皇后出“主意”:比如让窦皇后派人去宋贵人的宫里,找一些“违规”的东西;比如教窦皇后在汉章帝面前“吹耳边风”,说宋贵人“私下里搞巫蛊,想咒皇后”。这些手段搁现在看很“阴险”,但在当时的宫廷里,却是“生存必备”——蔡伦就像个“职场老油条”,一边保全自己,一边为自己的“发明计划”铺路。

汉章帝果然信了窦皇后的话,废了宋贵人,把太子刘庆贬为清河王,还立了窦皇后抚养的皇子刘肇为新太子。窦皇后感激蔡伦,把他提拔为“中常侍”——这可是宦官里的高级岗位,能直接陪在皇帝身边,参与朝政讨论。这一年,蔡伦才20多岁,成了东汉宫廷里最年轻的“权力玩家”之一。

有人说蔡伦“趋炎附势”,可他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当中常侍能接触到更多的官员、更多的书籍,还能向皇帝提建议——将来要是想搞“造纸试验”,只要皇帝点头,就能拿到钱、拿到人、拿到材料,比当个小宦官强一百倍。

果然,汉章帝去世后,10岁的刘肇即位,就是汉和帝,窦皇后成了窦太后,临朝听政。蔡伦因为是“窦太后的人”,地位更稳了,还被封为“龙亭侯”,有了自己的封地。这时候的他,终于有了搞发明的“资本”——他可以以“改进书写载体,方便朝廷办公”为由,向窦太后申请试验经费和场地。

窦太后本来就觉得蔡伦“靠谱”,一听这事儿能帮朝廷节省开支(竹简要砍竹子,缣帛要养蚕,都不便宜),立马就同意了:“给你拨钱,给你派人,你要是能搞成,算你大功一件!”

蔡伦听到这话,差点激动得跳起来——他等这一天,等了整整十年。从13岁入宫时的“好奇少年”,到20多岁的“宫廷高管”,他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实现那个“让所有人都能方便写字”的梦想。现在,“纸神”的创业项目,终于要正式“立项”了。

第三章 纸神的创业路:把“书写痛点”踩在脚下

拿到“宫廷投资”的蔡伦,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研发团队”——他从宫里挑了几个手巧的工匠,又从民间招募了几个懂纺织、懂草木加工的师傅,还亲自去全国各地“调研”。用现在的话说,这叫“用户需求分析+供应链考察”,蔡伦做得比现在很多产品经理都认真。

第一节 痛点调研:东汉人写字有多难?

蔡伦的第一站是洛阳的“藏书阁”——这里藏着全天下最多的竹简和缣帛书。他跟管藏书阁的官员商量,能不能“体验”一下搬书的感觉。官员笑着说:“你一个侯爷,还干这粗活?”蔡伦说:“不体验,怎么知道问题在哪儿?”

他试着搬一捆记载《论语》的竹简,一上手就懵了——这一捆足足有30多斤重,比他小时候扛的柴火还沉。他问官员:“要是想把《论语》全搬走,得多少人?”官员说:“《论语》有二十篇,光竹简就得装五辆马车,最少得十个壮丁才能搬动。”蔡伦又拿起一卷缣帛书,手感是好,可摸了摸布料的厚度和光泽,心里就有数了:这一卷缣帛,够普通老百姓吃一个月的饭,谁舍得用来写字?

离开藏书阁,蔡伦又去了洛阳的“私塾街”。他看见一群学生背着“竹简书包”,一个个弯腰驼背,跟背着块大石头似的。有个学生抱怨:“先生让我们背《诗经》,我背了三捆竹简,肩膀都磨红了,还没背完一半!”还有个老秀才,正拿着毛笔在缣帛上写字,写着写着就停了,对着缣帛叹气:“这玩意儿太贵了,写错一个字都舍不得改,只能换一块重新写,我这半年的俸禄,都快花在缣帛上了!”

蔡伦把这些“痛点”一条条记在心里(当然,是记在竹简上,不然买不起缣帛):

1. 竹简太重,不方便携带,一篇长文章得用马车拉;

2. 竹简太占地方,一间屋子放不了多少书;

3. 缣帛太贵,普通人和小官员用不起;

4. 不管是竹简还是缣帛,都不方便修改,写错了要么刮掉(竹简),要么扔掉(缣帛),太浪费。

“看来我的目标很明确了,”蔡伦对研发团队说,“咱们要搞的这个‘新载体’,必须满足四个要求:轻、便宜、能大量生产、方便书写修改。”这四个要求,放在现在就是“产品核心卖点”,蔡伦在两千多年前就想明白了,不得不说,这“纸神”的脑子,确实比一般人转得快。

第二节 材料海选:从树皮到渔网的脑洞

明确了“产品需求”,接下来就是找“原材料”。蔡伦和团队一开始想的是“改良竹简”——把竹子削得更薄、更轻,可试了好几次,要么太脆容易断,要么太滑写不上字,最后只能放弃。然后又想“改良缣帛”——用更粗的蚕丝织成布,降低成本,可织出来的布又粗又硬,写起字来跟在砂纸上写似的,也不行。

“不行,得跳出‘竹子和蚕丝’的圈子,找新东西!”蔡伦拍板决定,带着团队去野外“寻宝”——他们去山上砍过树,去河边捞过草,甚至去农户家里收过“废品”,啥都往试验场搬。

有一次,蔡伦路过一个村庄,看见农妇们在河边“捶打树皮”——她们把桑树皮剥下来,放在石头上反复捶,捶软了再用来做绳子。蔡伦眼睛一亮,赶紧跑过去问:“大姐,你们这树皮捶软了,能不能用来做别的?”农妇笑着说:“除了做绳子还能做啥?难不成你想用它写字?”蔡伦没说话,拿起一块捶软的树皮,摸了摸上面的纤维——又细又软,好像有点戏!

他赶紧把桑树皮带回试验场,让工匠们试着“加工”:先把树皮煮烂,去掉外层的硬皮,只留下里面的软纤维;然后把纤维捣成浆,铺在竹席上晒干——结果晒出来的东西又厚又硬,还带着一股树皮的臭味,根本没法写字。团队里有人泄气了:“侯爷,这树皮根本不行,别浪费时间了!”

蔡伦却不气馁:“再试试,说不定是哪里没做好。”他让工匠们调整“煮树皮”的时间,加了点石灰进去(用来去除臭味和硬纤维),又把纤维捣得更细,铺的时候铺得更薄——这次晒出来的东西,虽然还是有点粗糙,但比上次软多了,也能写上字了!蔡伦拿着这“半成品”,激动得手都抖了:“有戏!咱们再加点别的材料,说不定能更好!”

接下来,蔡伦的“脑洞”越来越大:他看见农户家里有很多“破布”,扔了可惜,留着没用,就收回来试试——把破布剪碎,跟树皮纤维一起煮,一起捣浆;后来又看见渔民晒渔网,旧渔网也没人要,他又把旧渔网收回来,拆成纤维,加进浆里。

就这么试了一次又一次,材料加了一种又一种,试验场里堆满了各种“废品”:树皮、破布、旧渔网、麻头……工匠们都开玩笑说:“侯爷,咱们这不是搞发明,是收破烂啊!”蔡伦笑着说:“收破烂怎么了?能收出好东西,就是好本事!”

第三节 试验翻车现场:那些年失败的“纸原型”

搞发明哪有一帆风顺的?蔡伦的“造纸试验”,翻了无数次车,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团队加了太多旧渔网,纤维没捣匀,晒出来的“纸”上全是小疙瘩,跟长了“青春痘”似的。蔡伦试着在上面写字,笔尖一碰到疙瘩就断了,气得他把“纸”扔在地上:“这玩意儿,还不如竹简呢!”工匠们吓得不敢说话,蔡伦却突然笑了:“没事,下次少加点渔网,多捣一会儿!”

还有一次,煮树皮的时候忘了加石灰,晒出来的“纸”不仅臭,还招了一群苍蝇。宫里的太监路过试验场,捂着鼻子问:“蔡侯爷,你们这是在煮屎吗?怎么这么臭?”蔡伦脸都红了,赶紧让人把“臭纸”烧了,还把煮锅刷了三遍。

最离谱的一次,团队想“创新”,加了点糯米浆进去,说是想让“纸”更有韧性。结果晒出来的“纸”确实很韧,可太黏了,写的时候毛笔一沾就粘在纸上,根本没法写。更糟的是,这“糯米纸”还招老鼠——晚上老鼠偷偷溜进试验场,把“纸”啃了个精光。第二天蔡伦看到空荡荡的架子,又气又笑:“得,这老鼠还帮咱们做了‘用户测试’,证明糯米浆不能加!”

就这样,失败了再试,试了再失败,蔡伦和团队整整熬了三年。这三年里,他们没少被人嘲笑:宫里的官员说“蔡侯爷放着好好的官不当,整天跟破烂打交道,疯了”;民间的老百姓说“那个宦官想搞新写字的东西,搞了三年啥也没搞出来,就是个骗子”。

可蔡伦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每天泡在试验场,手上磨起了茧子,衣服上沾满了纸浆,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琢磨“怎么改进浆的浓度”“怎么让纸晒得更均匀”。有一次窦太后问他:“你这造纸术,到底啥时候能成?不行就别搞了,浪费钱。”蔡伦说:“太后放心,再给我点时间,肯定能成——这东西要是成了,对朝廷、对百姓都是大功一件,花这点钱值得。”

窦太后被他的执着打动了,没再追问。而蔡伦的坚持,终于在公元105年迎来了回报——这一年的秋天,他们做出了“终极版”的纸。

第四节 终极版上线:皇帝点赞的“蔡侯纸”

那一天,蔡伦亲自盯着工匠们操作:先把桑树皮、破布、旧渔网、麻头放在大锅里,加石灰煮了整整一天,煮得纤维都散开了;然后把煮好的纤维捞出来,放在石臼里捣成细细的浆,捣了足足两个时辰,直到浆变得又细又匀;接着把浆倒在竹席上,用木板轻轻刮平,铺得薄厚均匀;最后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到半干的时候,再小心翼翼地从竹席上揭下来——一张白白的、软软的、薄薄的纸,就这样诞生了!

蔡伦拿起这张纸,用毛笔蘸了点墨,轻轻写了一个“纸”字——笔尖在纸上滑动,一点都不涩,字迹清晰,还能修改!他又把纸折了折,很有韧性,不容易断;再掂量掂量,比竹简轻多了,一张纸能写好多字,比缣帛便宜无数倍。

“成了!终于成了!”蔡伦激动得大喊起来,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三年的心血,终于没白费。他赶紧把这张纸和写好的字,送到汉和帝面前。

汉和帝当时才14岁,正是好奇的年纪。他拿起纸,摸了摸,又看了看上面的字,惊讶地说:“这东西这么软,这么轻,还能写字?比竹简和缣帛好用多了!”蔡伦说:“陛下,这就是臣搞了三年的造纸术,您看能不能推广?”

汉和帝当即拍板:“推广!必须推广!宫里先用上,然后发到全国各地,让所有官员、读书人都能用得上!”他还亲自给这纸起了个名,叫“蔡侯纸”——因为蔡伦是龙亭侯,用他的爵位命名,既是表彰,也是让大家记住这纸的发明者。

“蔡侯纸”一上线,立马就火了——宫里的官员们再也不用扛着竹简上朝了,写奏折用“蔡侯纸”,又轻又方便;读书人们再也不用背着沉重的竹简书包了,一本书用几张纸就能写完,成本还低;甚至连民间的商人、老百姓,也开始用“蔡侯纸”记账、写信。

有个老秀才拿着“蔡侯纸”,激动得哭了:“我读了一辈子书,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写字东西!以前写一本书,得用几十捆竹简,现在几张纸就够了,这蔡侯爷,真是活菩萨啊!”

而“纸神”的名号,也从这时候开始传开了——老百姓觉得蔡伦发明的纸太神奇了,就像“神仙”给人间送的礼物,所以都叫他“纸神”。蔡伦听到这个称呼,只是笑着说:“我不是神,我只是个想让大家方便写字的人。”

第四章 纸的“出道即巅峰”:从洛阳卖到西域

“蔡侯纸”火了之后,蔡伦没闲着——他知道,光有“好产品”还不够,还得有“好产能”和“好渠道”,不然老百姓还是用不上。所以他又当起了“供应链经理”,在全国各地建“造纸作坊”,教工匠们怎么造纸,还制定了“造纸标准流程”,确保每一张“蔡侯纸”的质量都一样好。

第一节 产能爆发:全国都是造纸坊

蔡伦首先在洛阳建了第一个“皇家造纸坊”,派自己的核心团队去当“技术指导”,专门给宫里和朝廷官员供货。然后又在湖南、四川、陕西这些地方建了“民间造纸坊”——这些地方要么有很多桑树(树皮多),要么有很多农户(破布多),要么靠近河边(方便煮浆、晒纸),原材料充足,交通也方便。

他还专门写了一本《造纸法》,详细记录了造纸的步骤: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这五步,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工匠们照着这本书做,很快就掌握了造纸技术。

不到两年时间,全国就建起了几十家造纸坊,“蔡侯纸”的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以前竹简和缣帛都是“限量版”,有钱有地位的人才能用;现在“蔡侯纸”成了“量产版”,普通老百姓花几个铜板就能买一张,连小商贩记账都用“蔡侯纸”了。

有一次,蔡伦去民间考察造纸坊,看见一个小贩拿着“蔡侯纸”记账,一边写一边跟旁边的人说:“以前用竹简记账,记一次得搬半捆,现在一张纸就能记一天的账,还能折起来揣兜里,太方便了!”蔡伦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要的,就是这样“人人能用”的效果。

第二节 渠道破圈:从朝廷到民间,从中国到西域

“蔡侯纸”不仅在国内火,还很快传到了国外——当时东汉和西域(现在的新疆、中亚一带)有“丝绸之路”,商人把中国的丝绸、茶叶卖到西域,又把西域的葡萄、胡萝卜卖到中国。这些商人发现“蔡侯纸”又轻又好用,比竹简方便携带,就开始把“蔡侯纸”带到西域。

西域的国王和官员们第一次见到“蔡侯纸”,都惊呆了——他们以前要么用“羊皮卷”写字,要么用“泥板”刻字,羊皮卷又贵又重,泥板又笨又容易碎。“蔡侯纸”一到,他们立马就爱上了,纷纷跟东汉的商人下单,说“我们要多买些纸,以后就用这个写字!”

甚至连更远的波斯(现在的伊朗)、罗马,也通过西域商人知道了“蔡侯纸”。有个罗马的使者来到洛阳,看到官员们用“蔡侯纸”办公,惊讶地问:“这白色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能写字?”蔡伦亲自给他演示造纸的过程,还送了他几卷“蔡侯纸”。使者回去后,把“蔡侯纸”献给了罗马皇帝,罗马皇帝也对这“神奇的东方发明”赞不绝口。

就这样,“蔡侯纸”沿着丝绸之路,一步步传到了全世界。而蔡伦,也从东汉的“宫廷高管”,变成了“世界级发明家”——只不过他自己可能没想到,他发明的纸,会在几千年后,成为全人类文明传播的“核心载体”。

第三节 纸的“跨界应用”:不止是写字

“蔡侯纸”火了之后,大家发现,这纸不仅能写字,还能做很多别的东西——有人用它来包东西,比布还轻便;有人用它来糊窗户,比茅草还透光;甚至有人用它来画画,因为纸很平整,颜色能涂得很均匀。

蔡伦看到这些“跨界应用”,也很开心——他本来只是想解决“写字痛点”,没想到还带动了“新产业”。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画家在用“蔡侯纸”画山水画,画得栩栩如生。画家说:“蔡侯爷,以前画画都用缣帛,太贵了,我一辈子也画不了几幅。现在有了您的纸,我想画多少就画多少,还能大胆尝试新画法!”

甚至宫里的宫女们,也开始用“蔡侯纸”做手工——她们把纸剪成各种形状,染上颜色,做成装饰品,挂在宫里,既好看又便宜。窦太后看到了,笑着对蔡伦说:“你这纸,不仅方便了办公,还美化了宫廷,真是个好东西!”

这时候的蔡伦,已经成了东汉最“红”的人——官员们尊敬他,因为他帮大家减轻了负担;老百姓感激他,因为他让大家能用得起写字的东西;连皇帝都很信任他,让他兼任“尚方令”,负责管理宫里的手工作坊,相当于现在的“国企董事长”。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蔡伦人生最巅峰的时候,一场权力风暴正在悄悄向他袭来——这场风暴,最终会让他的人生以悲剧收场。

第五章 权力的双刃剑:“纸神”的落幕与不朽

公元106年,汉和帝去世了,年仅27岁。因为汉和帝的儿子刘隆才刚满百天,所以窦太后只能继续临朝听政。可刘隆只当了8个月皇帝就夭折了,窦太后又立了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皇帝,就是汉安帝。

这一下,蔡伦的处境就尴尬了——汉安帝是刘庆的儿子,而刘庆当年被废太子,他的母亲宋贵人被赐死,都是蔡伦帮窦皇后出的主意。现在汉安帝即位,虽然窦太后还在掌权,但汉安帝心里,早就把蔡伦当成了“仇人”。

蔡伦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再像以前那样“高调搞发明”,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尚方令”的工作上,尽量不参与宫廷斗争。可权力的漩涡,不是想躲就能躲开的。

公元121年,窦太后去世了——失去了窦太后的庇护,蔡伦的“保护伞”没了。汉安帝终于可以“报仇”了,他下旨把蔡伦交给“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审问,要追究他当年“构陷宋贵人”的罪。

蔡伦接到圣旨的时候,正在造纸作坊里看工匠们造纸。他看着那些白白的纸,想起了自己13岁入宫的初心,想起了搞造纸术时的艰辛,想起了“蔡侯纸”推广时的热闹——他这辈子,虽然参与过宫廷斗争,但最骄傲的,还是发明了纸,帮了老百姓。

“我蔡伦一生,对得起天下百姓,对得起‘纸神’这个称呼,就是对不起宋贵人母子。”蔡伦对身边的人说,“但我毕竟是个宦官,入宫这么多年,早就看透了宫廷的规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我是‘纸神’,不能死在廷尉的监狱里,那样太丢人了。”

当天晚上,蔡伦穿上了自己最华丽的官服,端起一杯毒酒,对着东方(他家乡的方向)拜了三拜,然后一饮而尽。这位改变了世界文明进程的“纸神”,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59岁。

汉安帝听说蔡伦自杀了,心里的气也消了,没再追究他的家人。可老百姓却很伤心——尤其是那些靠造纸为生的工匠,还有用“蔡侯纸”读书、写字的人,他们都觉得蔡伦是个“好人”,是个“功臣”。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还偷偷给蔡伦立了“生祠”,供奉他的画像,把他当成“纸神”来祭拜。

蔡伦虽然死了,但他发明的“蔡侯纸”,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后来的人,在蔡伦造纸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有人用竹子当原材料,造出了“竹纸”;有人用楮树当原材料,造出了“楮纸”;还有人用稻麦的秸秆当原材料,造出了更便宜的纸。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从写字、画画,到印刷书籍、制作纸币,纸成了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唐朝,造纸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日本、朝鲜;到了宋朝,又传到了阿拉伯;再后来,传到了欧洲、美洲——全世界的人,都用上了纸。可以说,没有蔡伦的“蔡侯纸”,就没有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就没有大量的书籍传播,人类文明的进程,可能要慢上几百年。

现在,我们在课本里学到蔡伦,会说他是“东汉发明家,改进了造纸术”;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古代的纸,会想起“这是蔡伦当年发明的纸的后代”;甚至我们每天用的笔记本、打印纸,都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蔡伦的那第一张“蔡侯纸”。

有人说,蔡伦是个“复杂的人”——他参与过宫廷斗争,手上沾过“权力的血”;但也有人说,蔡伦是个“伟大的人”——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发明了纸,照亮了人类文明的道路。

其实,不管怎么评价蔡伦的一生,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名字,会永远和“纸”绑在一起;他的“纸神”雅号,会永远被世人记住。因为他发明的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而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让知识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品”,而是能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读书、写字、记录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纸神”蔡伦的不朽——他虽然死了,但他的发明,却永远活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

CC读书推荐阅读: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超神特种兵王中兴之主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带着仓库去三国越战的血龙腾中华带着基地回大唐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医妃惊世(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红楼:开局定亲秦可卿期待在异世界捡只英灵做妹妹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明骑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如梦令:明朝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兴唐七界剑皇弘宋,重生赵车神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我家武将有数据红楼:争锋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三嫁夫君超宠的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开着外挂闯三国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闺秀之媚骨生香天下抗战之召唤千军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大晋皇族大明寒士秦昊是什么小说响马领主:我能抽取骑砍兵种树!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决战朝鲜一品农妃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安狂婿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以帝魂镇国运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CC读书最新小说: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帝王串串烧大唐:家父程咬金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