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诗骨陈子昂:从富二代“街溜子”到唐诗“硬脊梁”,靠摔琴出圈还凭风骨留名

第一章 初唐富二代的“叛逆期”:放着家业不管,偏要当文学卷王

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的陈家大院里,响起了一阵响亮的哭声——陈子昂出生了。这陈家可不是普通人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本地顶级富豪”,家里开矿、经商,钱多得花不完,用陈子昂后来的话说,就是“家累千金,僮仆数百”。

按说这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少爷,人生剧本本该是“继承家业、扩大生意、当个逍遥富豪”,可陈子昂偏不。小时候的他,完全是个“混世魔王”级别的富二代:每天不读书,跟着一群狐朋狗友在街上游荡,要么遛狗打猎,要么喝酒赌钱,把“纨绔子弟”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街坊邻居见了都摇头:“陈家这大公子,可惜了这么好的家业,整天不务正业,早晚得把家败光!”就连家里的老管家都偷偷劝他爹:“老爷,您管管公子吧,再这么下去,咱们陈家的脸都要被他丢尽了!”

陈子昂爹也愁啊,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陈子昂该咋玩还咋玩,丝毫不见收敛。有一次,他跟人在酒楼打架,把人打得鼻青脸肿,人家找上门来要赔偿,陈子昂爹只能乖乖掏钱,一边掏钱一边叹气:“这孩子,啥时候才能懂事啊!”

谁也没想到,让陈子昂“浪子回头”的,竟是一次偶然的“撞脸”——不是撞明星,是撞了个读书人。

那天,陈子昂又在街上瞎晃,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穿长衫的书生,听他讲经论道。陈子昂本来想凑过去起哄,结果走近一听,那书生讲的“经史子集”,虽然他听不懂,但莫名觉得“很厉害”;再看看书生身上的气质,温文尔雅,跟自己这满身“江湖气”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更扎心的是,旁边有人小声议论:“你看那书生,年纪轻轻就这么有学问,再看看陈家那公子,除了花钱啥也不会。”

陈子昂听完,脸一下子红了。他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干的那些事,简直太幼稚、太可笑了——整天跟人打架、喝酒,除了浪费钱,啥也得不到,还被人看不起。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一次开始思考“人生意义”:“我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我要读书,要当一个有学问的人,让别人看得起!”

第二天一早,陈子昂做了个让全家都震惊的决定:把家里的猎鹰、猎犬都卖了,把狐朋狗友都拉黑了,然后搬去了当地的书院,专心读书。这一转变,简直比“从奶茶不离手突然改成喝白开水”还极端——以前的“街溜子”,突然变成了“书院卷王”。

在书院里,陈子昂那股“富二代”的狠劲全用在了读书上。别人每天读两个时辰,他读五个时辰;别人遇到难题就放弃,他翻遍所有参考书,不弄懂不睡觉;有时候为了背一篇《论语》,他能站在院子里背到天亮,连书院的老夫子都说:“这陈子昂,以前是玩疯了,现在是读疯了,这股劲,将来必成大器!”

不过,陈子昂的“卷”,跟别人不一样——他不喜欢死记硬背,更喜欢“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老师讲《诗经》,说“关关雎鸠”是写男女爱情的,陈子昂偏要插一嘴:“老师,我觉得这诗不仅写爱情,还写了‘君子求贤’的道理,就像雎鸠找配偶一样,君子找贤才也得用心啊!”

老师一开始觉得这学生“瞎抬杠”,可听他越说越有道理,最后竟被说服了。从那以后,老师不仅不反对他“抬杠”,还经常跟他讨论问题,说:“陈子昂这孩子,脑子活,有‘骨劲’,不像别的学生,只会跟着书本走。”

这时候的陈子昂,还没被叫做“诗骨”,但他的“骨”已经开始萌芽了——不盲从、不附和,有自己的主见,哪怕是面对老师,也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他不知道的是,几年后,他会带着这股“骨劲”,去长安闯出一片天,还会留下一个流传千年的“名场面”。

第二章 长安“出道战”:摔了百万琴,火了千万诗

二十岁出头的时候,陈子昂觉得“家乡的舞台太小了”,决定去长安闯一闯——毕竟长安是唐朝的都城,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想当“有学问的人”,就得去长安刷存在感。

可刚到长安,陈子昂就碰了一鼻子灰。他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去拜见那些有名的文人、官员,结果人家要么不见他,要么接过诗稿随便翻两页就扔一边,客气点的会说“年轻人,再练练”,不客气的直接说“就这水平,还敢来长安献丑?”

陈子昂很郁闷:“我写的诗明明很好啊,为什么没人懂?”他在长安的客栈里待了一个多月,钱花了不少,名气却一点没涨,眼看就要从“富二代”变成“负二代”,他开始琢磨:“不行,得想个办法‘出圈’,让长安人都知道我陈子昂!”

要说陈子昂的脑回路,确实跟一般人不一样——别人想出圈,要么靠找人推荐,要么靠参加诗会,他偏要搞个“行为艺术”,而且还是“烧钱式行为艺术”。

有一天,长安街头出现了一个卖琴的人,手里拿着一把古琴,号称是“前朝名琴”,要价一百万钱(相当于现在几十万人民币)。路过的人都围过来看热闹,有人啧啧称奇,有人觉得太贵,没人敢买——毕竟一百万钱,不是谁都能拿出来的。

就在这时,陈子昂挤了进来,看都没仔细看琴,直接对卖琴人说:“这琴我买了!”

围观的人都惊呆了:“这年轻人是谁啊?这么有钱?”“怕不是个傻子吧?一百万买把琴?”

陈子昂没管别人的议论,付了钱,抱着琴对大家说:“我叫陈子昂,是蜀地来的读书人,最擅长弹琴。明天我在客栈举办‘弹琴大会’,欢迎大家来听!”

消息一下子传开了,长安的文人、官员、老百姓都知道了——有个叫陈子昂的富二代,花一百万买了把琴,还要开“弹琴大会”。大家都很好奇,想看看这琴到底有多好,想听听陈子昂到底弹得怎么样。

第二天,陈子昂的客栈里挤满了人,连窗外都爬满了看热闹的。大家坐好后,都盯着陈子昂手里的琴,等着他弹琴。

可陈子昂接下来的操作,直接让全场人都懵了——他把琴举起来,看了一眼,然后“啪”的一声,把琴摔在了地上!

一百万买的琴,就这么摔碎了!

全场瞬间安静,连掉根针都能听见。过了几秒,有人忍不住喊:“你疯了吗?这么贵的琴,怎么说摔就摔?”

陈子昂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大家别慌!我摔这琴,不是因为我疯了,是因为这琴再贵,也只是个玩意儿;而我写的诗,比这琴值钱一万倍!我来长安这么久,没人看我的诗,没人懂我的才华,今天我摔了这琴,就是想告诉大家:别只盯着这把破琴,看看我的诗吧!”

说完,他让人把自己的诗稿分发给在场的人。大家半信半疑地拿起诗稿,一开始只是随便看看,可越看越惊讶——这陈子昂的诗,跟当时长安流行的诗完全不一样!

当时长安流行的是“齐梁体”诗,讲究辞藻华丽,写的都是“花儿美、月亮圆、姑娘笑”,没什么实际内容,就像现在的“口水歌”;而陈子昂的诗,写的是“国家大事、百姓疾苦、人生理想”,语言刚健有力,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就像现在的“励志金曲”。

比如他写的《感遇诗》里的一句:“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兰草和杜若生长在春夏,长得多茂盛啊!在空寂的山林里,它们的颜色最鲜艳,红色的花萼顶着紫色的花茎。这首诗不仅写了植物,还写了自己的“幽独”和“高洁”,比那些只写美景的诗有深度多了。

在场的文人看完诗稿,都忍不住赞叹:“这诗写得太好了!有骨气,有力量!”“原来诗还能这么写,以前的诗都白读了!”

就这样,陈子昂靠“摔琴荐诗”,一夜之间在长安火了——从“没人认识的蜀地书生”,变成了“长安文坛新贵”。以前那些不待见他的官员、文人,现在都主动来找他交朋友,想跟他讨论诗歌;老百姓也都知道了,有个叫陈子昂的诗人,诗写得好,还特别有魄力。

后来有人问陈子昂:“当时你就不怕摔了琴,大家还是不喜欢你的诗吗?”陈子昂笑着说:“我不怕!我对我的诗有信心,就算没人喜欢,我也敢摔这琴——大不了再回家继承家业呗!”

这话听着像开玩笑,其实藏着他的“骨劲”——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不迎合别人的喜好,哪怕赌上一百万,也要坚持自己的诗歌主张。而这次“摔琴出圈”,也让他离“诗骨”这个雅号,越来越近了。

第三章 硬刚“齐梁风”:要做唐诗的“脊梁骨”,不做“花架子”

在长安火了之后,陈子昂的诗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有人喜欢他的诗,觉得“读着解气”;也有人反对他,觉得“太生硬,没文采”——这些反对的人,大多是喜欢“齐梁体”的老文人。

有一次,一个老文人当着很多人的面,故意刁难陈子昂:“陈子昂,你的诗写得太‘粗’了,没有齐梁诗的华丽,算什么好诗?你看人家写的‘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多有文采!”

陈子昂一点都不慌,笑着回怼:“老先生,您说的齐梁诗,确实华丽,就像一件绣满了花的衣服,看着好看,可穿在身上不结实,一阵风就吹破了;而我的诗,虽然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辞藻,却像一件粗布衣服,看着普通,可结实耐用,能挡风挡雨。写诗不是比谁的辞藻华丽,是比谁的诗有‘骨’——有思想,有力量,能让人记住!”

这番话,说得老文人哑口无言,也让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从那以后,大家开始用“有骨”来形容陈子昂的诗,而“诗骨”这个雅号,也慢慢传开了。

陈子昂的“诗骨”,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他提倡的“汉魏风骨”——学汉朝和三国时期的诗,写真实的情感,说有用的话,不搞虚头巴脑的东西。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在文章里明确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文章的正道已经衰败五百年了!汉魏时期的风骨,从晋朝到宋朝都没传下来,现在该轮到我们把它找回来了!

为了推广“汉魏风骨”,陈子昂写了很多诗做示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感遇诗》三十八首。这组诗,简直就是他的“朋友圈合集”——写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什么都有,而且每一首都有“骨”。

比如他看到朝廷穷兵黩武,老百姓受苦,就写:“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丁零塞这个地方,从古到今都是荒凉的路。边防的堡垒多残破啊,战死的士兵连完整的尸体都没有。黄沙从沙漠南边起来,太阳隐没在西边。汉朝有三十万士兵,曾经来攻打匈奴。可人们只看到沙场上的死亡,谁可怜那些在边塞孤独的人呢?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把战争的残酷、百姓的苦难写得入木三分,读起来让人心里发酸——这就是“有骨”的诗,能打动人,能让人思考。

再比如他写自己的理想,就写:“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我本来是富贵人家的公子,这辈子最喜欢有才的人。看到国家有难,就想报效国家,从民间拔剑而起。向西奔驰到丁零塞,向北登上单于台。登上山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怀念古代的英雄,心里感慨万千。谁说我忘了国家的祸患?我的壮志不会被磨灭成尘埃!

这首诗里的豪情壮志,比李白的诗还让人热血沸腾——这就是“有骨”的诗,有力量,有气魄,能让人看到诗人的胸怀。

陈子昂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放弃齐梁体,学他写“有骨”的诗。比如后来的李白,就特别崇拜陈子昂,说:“陈拾遗(陈子昂曾任左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陈子昂阻止了诗歌衰败的趋势,天下的文风都跟着变了。

可以说,没有陈子昂的“硬刚齐梁风”,就没有后来唐诗的“黄金时代”。他就像唐诗的“脊梁骨”,把以前软绵绵的诗风,变成了硬邦邦的诗骨,让唐诗能“站”起来,能“扛”起更多的情感和思想。

有人说,陈子昂是“唐诗的改革家”,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说:“我不是改革家,我只是把本来就有的‘好东西’找回来了。写诗就像做人,得有骨气,不能为了讨好别人,就丢了自己的本心。”

这话,不仅说出了他的诗歌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不管是写诗,还是做人,都要有“骨”,不妥协,不盲从。而这种态度,也让他在仕途上,走得既精彩,又坎坷。

第四章 仕途上的“硬骨头”:敢跟武则天叫板,不怕被贬不怕骂

靠诗歌出名后,陈子昂很快就被朝廷看中,当了官。一开始,他当的是“麟台正字”,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编辑”,主要负责整理图书、校对文字。这个官不大,但很清闲,每天看看书、写写文章,日子过得很舒服。

可陈子昂是个“闲不住”的人,更准确地说,是个“有话憋不住”的人。他看到朝廷里有不对的地方,就想提意见,不管对方是谁,哪怕是当时的皇帝武则天,他也敢直言不讳。

当时武则天想建造一座“明堂”(用来祭祀天地、举行大典的宫殿),这座宫殿要花很多钱,还要征调很多老百姓干活。陈子昂觉得这是“劳民伤财”,就写了一篇《谏造大像疏》,直接上奏武则天,说:“现在老百姓生活本来就苦,还要让他们去建明堂,这不是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吗?陛下应该关心老百姓的死活,而不是建这些没用的宫殿!”

武则天看了奏疏,心里很不高兴——她当皇帝,想建个宫殿彰显威严,结果被一个小官怼了。身边的大臣都劝武则天:“陈子昂太放肆了,应该治他的罪!”

可武则天也是个聪明人,她知道陈子昂说的是实话,而且陈子昂在文人里很有威望,治他的罪会得罪天下文人。最后,武则天没治他的罪,只是把他的奏疏放在一边,没采纳他的意见,但也升了他的官,让他当“左拾遗”——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委员”,专门负责提意见。

武则天本来想:“让他当左拾遗,专门提意见,他应该满足了吧?”可她没想到,陈子昂当了左拾遗后,提的意见更多了,而且更尖锐了。

有一次,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仗着武则天的势力,在外面欺压百姓,抢人家的田产。老百姓告到朝廷,没人敢管。陈子昂知道后,直接上奏武则天,要求严惩武三思,还老百姓一个公道。

武三思是武则天最疼的侄子,武则天本来想护着他,可陈子昂不依不饶,不仅上奏,还在朝堂上跟武则天争论:“陛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武三思欺压百姓,要是不治他的罪,老百姓会怎么看陛下?朝廷的威严何在?”

武则天被问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象征性地惩罚了武三思,把抢来的田产还给了老百姓。但从那以后,武则天就有点讨厌陈子昂了——觉得这个陈子昂,太“硬”了,不懂变通,不给自己留面子。

身边的大臣也都劝陈子昂:“你别这么较真了,武三思是陛下的侄子,你得罪他,没好果子吃!”陈子昂却摇摇头:“我当这个官,不是为了讨好陛下,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了老百姓,为了国家。只要我觉得是对的,就算得罪人,我也要说!”

这话传到武三思耳朵里,武三思气得牙痒痒,开始找机会报复陈子昂。

没过多久,机会来了。当时唐朝和契丹打仗,武则天派武三思去监军,陈子昂也跟着去了。在战场上,武三思不懂军事,却瞎指挥,导致唐军打了败仗。陈子昂看不过去,就提了很多正确的建议,可武三思不仅不听,还在武则天面前诬告陈子昂“通敌叛国”。

武则天本来就对陈子昂有意见,听了武三思的诬告,没调查就把陈子昂贬到了建安(今福建建瓯)当参军——相当于现在的“县武装部干事”,从中央官员一下子变成了地方小官。

很多朋友都为陈子昂抱不平,说:“你这是何苦呢?跟武三思作对,最后被贬官,不值得!”陈子昂却笑着说:“没什么不值得的!我虽然被贬了,但我没做错事,我心里踏实。要是为了不被贬官,就看着武三思瞎指挥,看着士兵送死,我才会后悔一辈子!”

在建安当参军的日子,虽然苦,但陈子昂没放弃自己的“骨”。他在当地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帮老百姓解决困难,还写了很多诗,记录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比如他写的《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远远地离开巫峡,回头望章台。巴国的山川看完了,荆门的烟雾散开了。城墙在荒野之外,树木在白云的角落断开。今天这个狂放高歌的人,谁知道我来到了楚地。

这首诗里,没有被贬的抱怨,只有对景色的描写和对自己的调侃,透着一股“就算被贬,我也不认输”的硬气——这就是陈子昂的“骨”,不管处境多差,都不低头,不抱怨,始终保持乐观和正直。

后来,陈子昂虽然被调回了长安,但因为得罪了武三思和其他权贵,一直没被重用,最后还被找了个借口,再次贬官,调到了更偏远的地方。可就算这样,陈子昂也没改变自己的性格——他还是那个敢说真话、敢跟权贵叫板的“硬骨头”,还是那个有“诗骨”的陈子昂。

有人说,陈子昂在仕途上太“傻”了,不懂变通,不然早就升官发财了。可陈子昂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官可以没权,可以没钱,但不能没‘骨’。要是为了升官,就丢了自己的骨气,那这个官,不当也罢!”

第五章 登幽州台的“千古一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这辈子,写了很多好诗,但最有名的,还是那首《登幽州台歌》。而这首诗的诞生,背后藏着一个让他既愤怒又无奈的故事。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反叛,攻陷了营州(今辽宁朝阳)。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武则天的侄子)率军征讨,陈子昂作为参谋,也跟着去了。

武攸宜跟武三思一样,是个“草包”——不懂军事,还刚愎自用。唐军到达幽州(今北京)后,武攸宜不听任何人的建议,瞎指挥,结果唐军打了个大败仗,死伤惨重。

陈子昂看着士兵的尸体被抬回来,看着老百姓流离失所,心里又疼又怒。他找到武攸宜,建议说:“将军,我们现在应该整顿军队,选拔有能力的将领,再派兵偷袭契丹的后方,一定能打败他们!”

可武攸宜不仅不听,还觉得陈子昂一个文人,敢对军事指手画脚,是“以下犯上”,把陈子昂骂了一顿,还把他降了职,从参谋变成了“军曹”——相当于现在的“连队文书”,只能干些抄抄写写的活。

陈子昂心里既愤怒又无奈:“我明明有好建议,却没人听;士兵们明明可以打胜仗,却因为将军的愚蠢白白送死。我空有一身才华,空有报国之心,却什么也做不了!”

那天傍晚,陈子昂一个人登上了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揽人才建的台子,也叫“黄金台”)。站在高台上,看着远处的群山,看着落下的夕阳,想着燕昭王当年招揽人才、重用贤能,让燕国强大起来;再想想现在的自己,空有报国之心,却遇不到识才的君主,只能看着国家受难,心里满是悲凉和感慨。

他忍不住对着天空,大声喊出了那首流传千年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短短二十二个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意象,却把他的孤独、悲愤、感慨写得淋漓尽致——往前看,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明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能理解自己的人。想到天地这么广阔,时间这么漫长,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悲伤地流泪!

这首诗,就像一声“千古一叹”——不仅叹自己的遭遇,还叹所有有才华却没机会施展的人;不仅叹当时的社会,还叹古今中外所有“怀才不遇”的无奈。

陈子昂自己也没想到,这首即兴而作的诗,会成为他最有名的作品。后来,这首诗传遍了全国,不管是读书人还是老百姓,都喜欢这首诗。因为它写的不是陈子昂一个人的感受,而是所有人都有过的“孤独感”和“无奈感”——谁没遇到过“没人懂自己”的时候?谁没为“空有才华没机会”难过过?

就连后来的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很喜欢这首诗。李白说:“幽州台歌,悲壮啊!陈子昂的风骨,我不如他!”杜甫说:“读陈子昂的诗,就像看到了一个正直的人,在天地间独自站立,不低头,不弯腰。”

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读过《登幽州台歌》,几乎每个孩子在学这首诗的时候,都会想象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对着天空叹气的样子。而陈子昂,也因为这首诗,被更多人记住——人们记住的不只是“诗骨陈子昂”,还有那个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

可惜的是,这首诗虽然让陈子昂的名气更大了,但并没有改变他的处境。武攸宜还是不听他的建议,唐军还是打了很多败仗。陈子昂看着这一切,心里越来越失望,最后只能以“父亲生病”为由,辞职回家了。

回到家乡射洪后,陈子昂本想安安静静地过日子,陪父亲,写写诗。可他没想到,武三思还没放过他——武三思觉得陈子昂以前总跟自己作对,现在陈子昂辞职回家了,正好找机会报复他。

武三思偷偷派人给射洪的县令段简送了信,让他找个借口陷害陈子昂。段简是个贪官,早就想吞并陈子昂家的财产,接到武三思的信后,立刻找了个“陈子昂谋反”的借口,把陈子昂抓了起来,还敲诈他家里的钱。

陈子昂的父亲本来就生病,看到儿子被抓,一气之下,病情加重,没过多久就去世了。陈子昂在监狱里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他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可他没钱贿赂段简,也没人能帮他——以前的朋友要么不敢得罪武三思,要么离得太远,帮不上忙。

在监狱里,陈子昂的身体越来越差,心情也越来越低落。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浪子回头”,想起在长安的“摔琴出圈”,想起在仕途上的“硬刚权贵”,想起登幽州台的“千古一叹”,心里满是遗憾:“我这辈子,写诗有‘骨’,做人有‘骨’,可最后还是落得这样的下场。我不甘心啊!”

第六章 “诗骨”的落幕:身死骨不朽,唐诗永留名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陈子昂在射洪的监狱里去世,年仅四十岁。他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有一捆他写的诗稿。

陈子昂去世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很多文人都很悲痛。有人说:“陈子昂是被冤枉的!是武三思和段简害死了他!”有人说:“陈子昂太可惜了,他才四十岁,还有很多诗没写,还有很多抱负没实现!”

韩愈后来在文章里写:“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唐朝的文章开始兴盛,是从陈子昂开始的。这句话,既是对陈子昂诗歌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一生的惋惜。

陈子昂去世后,他的朋友卢藏用(当时的着名文人)把他的诗稿整理出来,编成了《陈伯玉文集》(陈子昂字伯玉)。这部文集收录了陈子昂的诗、文共一百多卷,虽然很多作品后来失传了,但流传下来的,每一篇都是“有骨”的佳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陈子昂的价值。宋代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宋祁在编写《新唐书》的时候,专门为陈子昂写了传记,说他“文宗初兴,子昂唱之”——唐朝文学的兴盛,是陈子昂带头的。明代的文学家胡震亨说:“陈子昂的诗,就像泰山一样,厚重、有力量,是唐诗的‘脊梁’。”

到了现代,陈子昂的诗依然很受欢迎。他的《登幽州台歌》《感遇诗》《度荆门望楚》等诗,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课本,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读过他的诗。而“诗骨”这个雅号,也成了陈子昂的专属标签——提到“诗骨”,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子昂。

有人说,陈子昂的一生太短了,只有四十年,太可惜了。可也有人说,陈子昂的一生虽然短,但很“值”——他用四十年的时间,改变了唐诗的文风,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还树立了“做人要有骨”的榜样。

现在,当我们再读陈子昂的诗,再想起“诗骨”这个雅号的时候,我们想到的不是一个被冤枉的、可怜的人,而是一个正直的、有魄力的、为了诗歌和理想拼尽全力的人。他的诗,就像一把利剑,能刺破虚伪的外壳,直抵人心;他的人,就像一棵松树,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挺直腰杆,不低头,不弯腰。

陈子昂虽然死了,但他的“骨”留了下来——留在了他的诗里,留在了唐诗的历史里,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他告诉我们:不管是写诗,还是做人,都要有“骨”——有思想,有力量,有气节,不妥协,不盲从。

就像他在《感遇诗》里写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兰草在春天长得茂盛,桂花在秋天开得皎洁。它们生机勃勃,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谁知道隐居在山林里的人,闻到它们的香气就心生喜悦。草木有自己的本心,不需要求美人来采摘。

这首诗,既是写草木,也是写他自己——他就像兰草和桂花,有自己的“本心”,有自己的“骨”,不需要讨好别人,不需要求别人的认可,只需要做好自己,写好自己的诗,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诗骨”陈子昂——一个从富二代“街溜子”变成唐诗“硬脊梁”的诗人。他的故事,会一直流传下去;他的“骨”,会一直影响着我们,让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挺直腰杆,做一个有“骨”的人。

CC读书推荐阅读: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超神特种兵王中兴之主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带着仓库去三国越战的血龙腾中华带着基地回大唐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医妃惊世(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红楼:开局定亲秦可卿期待在异世界捡只英灵做妹妹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明骑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如梦令:明朝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兴唐七界剑皇弘宋,重生赵车神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我家武将有数据红楼:争锋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三嫁夫君超宠的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开着外挂闯三国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闺秀之媚骨生香天下抗战之召唤千军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大晋皇族大明寒士秦昊是什么小说响马领主:我能抽取骑砍兵种树!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决战朝鲜一品农妃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安狂婿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以帝魂镇国运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CC读书最新小说: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帝王串串烧大唐:家父程咬金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