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亲自将林昊送回清源侯府门口,两人在车上又就教材的初步方向和遴选学子的标准简单交换了意见。太子殿下意气风发,对即将展开的新学事业充满期待,临别时再三叮嘱林昊若有任何需要,可随时遣人至东宫知会。
目送太子的车驾远去,林昊转身回府。刚踏入内院,早已等候多时的李丽质便迎了上来。她并未多问朝堂之事,只是关切地看着他略显疲惫的面容,柔声道:“郎君回来了,与孔祭酒谈得可还顺利?定是耗费了不少心神。”
林昊握住她微凉的手,感受到那份纯粹的牵挂,心中一暖,白日里与当世大儒交锋的紧绷感顿时消散大半。“还好,孔祭酒虽严谨,却非不通情理之人,事情总算开了头。”他简单说了句,不愿她多忧心。
夫妻二人回到暖意融融的室内,李丽质亲自为他斟了杯热茶,又吩咐侍女去准备些易消化的点心。两人依偎着说了会儿闲话,多是李丽质说起今日府中琐事,或是宫内传来的一些趣闻。在这温馨的腻歪中,林昊的精神渐渐松弛下来。
然而,他心中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与孔颖达达成的协议,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去填充。他轻轻拍了拍李丽质的手背,温言道:“殿下,新科之事虽已说定,但教材大纲需尽快编撰出来,我需去书房忙一阵,晚膳不必等我。”
李丽质虽有不舍,却深明大义,点头道:“正事要紧,郎君自去便是。妾身会让下人莫去打扰,晚膳时再给郎君送去。”
林昊感激地看了她一眼,随即起身,独自一人走进了外书房。
书房内,烛火早已被心细的仆人点亮。林昊屏退左右,在宽大的书案前坐下,铺开一叠上好的宣纸,磨墨润笔。
望着跳跃的烛火,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梳理思绪。要将后世的基础知识体系,移植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并编撰成能被这个时代最顶尖学府接受的教材,其难度可想而知。他必须进行大量的取舍、简化与“翻译”,既要保证知识的核心准确性,又要用唐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与范例来呈现,避免过于惊世骇俗。
他提笔,在纸页顶端写下“《格物致知基础》纲要”几个字。
第一部分:数理之基。 他决定从此入手,因为数学是超越时代语言障碍的工具。内容不能涉及微积分等高等数学,而是集中于:基础算术的强化与技巧(包括引入更简洁的竖式计算符号),初步的代数思想(用“天元术”之类的传统名目包装,讲授一元一次、二次方程),平面几何(点、线、面、角、三角形、圆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证明与运用),以及基础逻辑推理(包含简单的命题逻辑和推理方法)。他特意加入了一些与实际生活、测量、计算田亩、仓储相关的大量例题。
第二部分:格物初探。 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最具挑战的部分。他摒弃了现代的物理学术语,完全采用古已有之的概念进行阐发:
· 力学篇: 从“力”的概念开始,讲述力的作用效果,引入“杠杆”(权衡)、“滑轮”(辘轳)、“斜面”、“浮力”(舟船之理)等简单机械原理,并结合曲辕犁、汲水工具等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核心是灌输“能量守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朴素思想,但避免使用这些术语。
· 热学篇: 解释“热”是一种能量(称之为“火气”或“温邪”之功),讲述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用冬日暖炕、夏日持冰举例),以及气体受热膨胀(孔明灯、风箱原理)等现象。
· 光学篇: 阐述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光的反射(镜鉴成像),光的折射(池鱼看起来变浅),以及颜色的初步概念(棱镜分光暂时不提,只言雨后彩虹乃日光被水珠分散所致)。
· 磁学篇: 介绍天然磁石(慈石)的特性,指南针(司南)的原理与应用。
第三部分:万物识略。 这部分更偏向于基础化学和生物学的启蒙,但完全去除了分子原子理论。
· 物质变化: 区分物理变化(研磨、溶解)与化学变化(燃烧、生锈、发酵),强调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
· 空气与水: 阐述空气存在,空气助燃,水之三态循环。
· 生物常识: 简述植物生长所需,动物分类浅说,人体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四部分:致用之术。 这是将前面知识与实际结合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新学价值的地方。
· 简易测绘: 比例尺、相似三角形法测距、高低测量。
· 农工基础: 结合力学、热学原理,讲解如何改进常见农具、优化灌溉工具、提高砖窑或陶瓷烧制效率的思路。
· 数据整理: 简单的图表(如表格、条形示意图)制作与解读,用于记录和分析物产、天气等数据。
林昊伏案疾书,时而停笔沉思,时而翻阅一些这个时代已有的算经、农书作为参考,确保自己的表述不至于太过突兀。他将脑海中的知识一点点抽丝剥茧,去芜存菁,试图搭建起一个既具备科学性启蒙、又能为唐人所接受的简易知识框架。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窗外,夜色渐深,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依次熄灭,唯有清源侯府书房的这一盏,一直亮到了子时之后。
直到将所有初步构想的大类、要点和部分核心案例都记录在案,形成了一份厚厚的手稿,林昊才放下早已酸麻的手臂,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仅仅是一个粗糙的纲要,后续还需填充细节,润色文字,但最重要的骨架已经搭起来了。
他吹熄烛火,借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中却充满了一种创造的满足感。这一步踏出,便是真正开始在这贞观盛世,播撒下不一样的种子了。他轻轻推开书房门,踏着清冷的夜露,向着那盏为他留灯的寝殿走去。
(感谢“小兕子的饲养员”的三个用爱发电)
(感谢“喜欢道本的黑骷髅”的用爱发电)
(感谢“与月光说晚安”的三个用爱发电)
(感谢“潜行的虚影”的花)
(感谢“弗兰克群岛的钟老”的用爱发电)
(感谢“可心是个大宝贝”的两个用爱发电)
(感谢“红山的齐成公”的三个用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