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使者带来的诏书与官爵,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吕布集团这潭深水之中,激起的波澜久久未能平息。隆重的接待仪式过后,现实的抉择冰冷地摆在面前。那卷明黄的绢帛,既是无上的荣耀与机遇,也可能是一个吞噬实力的巨大漩涡。
在怀县将军府那间门窗紧闭、戒备森严的密室内,吕布麾下最重要的文武心腹再次齐聚。气氛比迎接使者时更为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不同战略思路激烈碰撞前的压抑。这将是一次决定未来命运走向的最终决策。
吕布端坐主位,面色沉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那方新授予的“镇东将军”银印。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沉声道:“陛下的旨意,诸公都已知晓。安邑的情状,通过天使与任娘子,我等也大致了然。如今之势,如同行至岔路,何去何从,关乎我等身家性命与未来大业。今日,需有一个决断。”
他的话音刚落,陈宫便霍然起身,他的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声音也比平日高了几分:“主公!此绝非岔路,实乃通天之衢,唯有前行一途!‘奉天子以令不臣’,此乃王霸之基,天下至理!昔日光武中兴,亦赖此道!如今天子蒙尘,公卿困顿,正翘首以盼强藩庇护!主公乃汉室忠良,勇冠天下,地缘最近,舍我其谁?!”
他挥舞着手臂,言辞极具煽动力:“若此时犹豫,错失良机,必为天下笑,更寒尽忠汉室者之心!一旦袁绍缓过气来,或刘表、乃至曹操残部醒悟,遣一旅之师西进,抢先掌控天子,则大势去矣!届时我等皆成逆臣贼子,百口莫辩!当立即尽起精锐,星夜兼程,兵发安邑,将天子与公卿牢牢护于翼下!则大义名分在手,主公便是今日之桓、文,旌旗所指,谁敢不从?内部些许纷扰,兖州些许残敌,在大义面前,皆可迎刃而解!”
陈宫的主张激进而充满诱惑,描绘出一幅掌控天子后号令天下的美好图景。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高顺沉稳而坚定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如同冷水泼入沸油:“公台先生之言,虽动听,却未免过于乐观,近乎行险!”他起身,向吕布拱手,目光冷静如冰,“主公,安邑非是乐土,实乃险地!天子身边,公卿林立,派系错综复杂,董承、杨彪之辈,岂是甘居人下之徒?我军若主力尽出,深入河东,非但要应对李郭残部、白波贼、南匈奴等错综复杂的势力,更需时刻提防朝廷内部的明枪暗箭。届时,我等外来强军,极易成为众矢之的,陷入内外交困之局!”
他顿了顿,语气更为沉重:“而最为致命者,乃我之后方!袁绍新败,其恨我入骨,岂会坐视我掌控天子,获得大义名分?必倾尽全力来攻!曹操虽困,然荀彧、程昱守鄄城,夏侯惇据范县,犹如毒蛇缩首,随时可能反噬!若我军主力被牵制在安邑,兖州、河内、并州空虚,袁绍南下,曹操东出,则我根基动摇,进退失据,覆亡之祸,恐在顷刻之间!迎奉天子虽好,然需有命享受方可!”
高顺的分析,冰冷而现实,将西进的风险赤裸裸地揭示出来。
陈杉随即接口,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主公,二位之言皆有道理。顺之见,或可取中庸之道。天子需迎,然非倾巢而出。可派一员上将,如张辽将军,率一支精兵,并携大量粮草军资,先行前往安邑。名义上为‘先锋’,实则乃‘监国’之师。一则,可向天子彰显我等的忠诚与实力,解其燃眉之急,赢得声誉;二则,可护卫天子行在,震慑关中群小,不致落入他人之手;三则,也是最要紧的,可深入探查朝廷内部虚实,与各方势力接触,为主公日后决策提供确切依据。”
他看向吕布,补充道:“而主公则亲率大军,坐镇洛阳-河内-兖州一线,北防袁绍,东灭曹操,巩固根本。待后方彻底平定,根基稳固,届时或携大胜之威西进,或根据文远将军传回的情报再做定夺,则进退有据,万无一失。如此,既可占其名,又不损其实,方为万全之策。”
三种意见,激进、保守、折中,清晰地摆在吕布面前。
陈宫坚持认为机不可失,必须立刻全力西进,夺取政治制高点。
高顺则认为风险巨大,当以巩固现有地盘为要,暂缓西顾。
陈杉则主张谨慎介入,派出偏师试探虚实,主力确保后方。
密室内陷入了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吕布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断。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调动问题,更是一个关乎集团未来战略方向的重大抉择。是激流勇进,博取那看似辉煌却风险巨大的政治红利?还是稳扎稳打,先确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吕布的眉头紧紧锁起,目光再次落在那方银印上,手指敲击桌面的节奏变得缓慢而沉重。他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利弊:
陈宫描绘的未来确实诱人,掌控天子的权力感足以让任何枭雄心动。但高顺指出的风险也无比真实,袁绍和曹操绝不可能坐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陈杉的方案看似稳妥,但派出的偏师能否在复杂的安邑立足?会不会被朝廷势力分化利用,甚至反过来成为制约自己的筹码?
他想起貂蝉宴席间透露的信息:安邑小朝廷的虚弱与内部矛盾。又想起兖州尚未平定的战事和并州需要巩固的边防。现代人的灵魂让他对“挟天子”这件事有着更复杂的认知,既知其利,也深知其弊。
时间一点点流逝,压力仿佛实质般凝聚在密室之中。这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十字路口,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吕布缓缓抬起头,目光中的犹豫逐渐被一种沉静的决断所取代。他似乎已经有了倾向,但并未立刻宣布。
“文远。”他忽然开口,看向一直沉默聆听的张辽,“若派你率一万精兵前往安邑,你可能在彼处站稳脚跟,既不堕我军威,又不至过度刺激朝廷公卿,并将关中真实情况源源不断送回来?”
张辽沉吟片刻,抱拳道:“若主公予我将令,辽必竭尽全力,谨慎行事,以护卫、进贡为名,暂不介入朝廷纷争,首要在于立稳营寨,探查虚实,传递消息。然……安邑局势波谲云诡,一万兵马,恐仅能自保,若遇大变,难以左右大局。”
吕布点了点头,对张辽的坦诚表示认可。他又看向陈宫与高顺,两人目光依旧坚定,各持己见。
最终,吕布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他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