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进入第三周,课程重点转向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
戚雨在模拟罪犯侧写环节表现出色,她结合法医物证与行为模式进行的推断,多次获得讲师认可。
课间休息时,她穿过学院内部通道,前往另一栋教学楼参加案例分析会。
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通道连接着学院对外开放的公共区域,偶尔有外来人员经过。
就在她即将走出通道,进入内部管制区时,眼角余光瞥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正从公共区域的咖啡吧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杯外带咖啡,侧身对着她,低头看着手机。
李雅轩。
戚雨的脚步瞬间放缓,几乎是下意识地,她侧身隐入一旁装饰柱的阴影里。
李雅轩,她在立县中学任教时的英语老师。那个总是带着温和笑容,关心她是否适应小镇生活,会在放学后和她闲聊几句的年轻女教师。
她怎么会出现在京都?而且是在警察学院内部?
戚雨的视线牢牢锁定目标。李雅轩穿着剪裁得体的米色风衣,头发挽起,比在立县时多了几分干练和都市气息。
她似乎并未察觉到戚雨的注视,收起手机,转身朝着与戚雨相反的方向,步履从容地离开了。
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
戚雨没有动,直到李雅轩的身影消失在走廊拐角。她迅速拿出手机,对着那个方向拍了一张模糊的背影照,然后立刻拨通了郝淳隼的加密线路。
“说。”郝淳隼的声音很快传来,背景安静。
“我看到了李雅轩。她是我刚调到立县中学的时候的同办公室的同事。”戚雨语速平稳,但每个字都清晰明确,“就在学院内部,公共咖啡吧附近。刚离开。米色风衣,挽发。”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随即是键盘敲击声。“确定是她?”
“确定。虽然装扮不同,但不会认错。”
“原地别动,描述一下她离开的具体方向。我让人调取监控。”
戚雨快速报出方位。“她看起来不像是偶然来访。神态很自然,对这里的环境似乎并不陌生。”
“明白了。你先按计划去参加会议,保持警惕。有发现立刻通知我。”郝淳隼顿了顿,“这件事,先不要对任何人提起。”
“我知道。”
结束通话,戚雨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表情,快步走向案例分析会的教室。她的脑子里飞速运转。
李雅轩的出现,绝不可能是巧合。立县与京都相距遥远,一个普通的中学英语老师,恰好出现在全国刑侦精英培训的所在地?
唯一的解释是,李雅轩有其他身份。
会议的内容,戚雨听得有些心不在焉。她不断回想着在立县与李雅轩接触的点点滴滴。
李雅轩是她在立县最早认识的几个人之一。她热情,健谈,对她这个“新来的戚老师”颇为照顾。
会邀请她一起吃饭,分享小镇的趣闻,也会在她偶尔流露出疲惫或走神时,适时地表达关心。
现在想来,那些关心是否过于刻意?那些看似随意的闲聊,是否都在不动声色地套取她的信息?
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串联起来,却处处透着诡异。
会议中途休息,戚雨再次联系郝淳隼。
“监控查到了。她使用了某家合作研究机构的临时访问证件进入,证件是昨天才申请的,理由是与学院犯罪心理教研室进行‘学术交流’。我们核实了,教研室今天确实有一个小型外部交流活动,名单里有她提供的化名。”
“动作真快。”戚雨冷声道。
“证件在她离开后已经显示注销。她很谨慎。”郝淳隼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这说明他们在系统内部有资源,或者极其高超的伪造技术。李雅轩的身份,比我们想象的更不简单。”
“我需要李雅轩在立县之后的所有可用信息。”戚雨提出要求,“她在我离开后不久就辞职了。我要知道她辞职后的去向,以及她来京都的轨迹。”
“已经在查了。但这需要时间,对方显然善于抹除痕迹。”
“我明白。”戚雨看着窗外,“我知道该怎么做。”戚雨语气平静,“既然她出现了,这就是一个机会。比那些藏在暗处的糖果和威胁,实在得多。”
她心中已经有了打算。被动等待不是她的风格。李雅轩这条线,必须抓住。
会议结束后,戚雨没有直接回宿舍。她绕道再次经过了那个咖啡吧,仔细观察了周围环境,记下了可能的监控盲区和李雅轩离开的路线。
回到房间,她反锁房门,拉上窗帘。然后,她打开随身携带的加密笔记本电脑,调出了自己存储在独立硬盘中、关于立县生活的零星记录。
主要是工作日志和一些不涉及机密的日常照片。她仔细搜寻着其中有李雅轩出现的画面。
照片里的李雅轩,总是笑容温和,眼神清澈,与今天那个干练冷静的身影判若两人。
戚雨放大一张教师集体活动的合照,凝视着李雅轩的眼睛。
“你到底是谁?”她轻声自问,“在立县扮演那个温和的同事,花了那么多时间在我身边,只是为了监视我吗?‘深井’,你们到底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没有答案。
她关掉图片,开始起草一份给郝淳隼的详细报告,记录今天与李雅轩“偶遇”的所有细节,以及她对其在立县行为的初步分析。
写完报告,加密发送。窗外天色已暗。
戚雨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眼神锐利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