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量产的命令一下,整个“零号车间”,便进入了一种,近乎于“阅兵式”般的,极致的精密与肃穆之中。
第一台正式量产机的总装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那二十名,刚刚从李晓宇的“魔鬼集训”中毕业的特级技工,成为了这台国之重器诞生的第一批“主刀医生”。
他们的操作,精准、沉稳、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如同教科书般标准,严格遵循着Sop上的每一个字。他们脸上,过去那种老师傅特有的随意和经验主义,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工艺,对标准,发自内心的敬畏。
这,是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工匠”的雏形。
秦振华,看着眼前这,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和行云流水般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他知道,李晓宇,不仅是在锻造一台机器,更是在锻造一种精神,一种,足以支撑起一个工业帝国崛起的,工匠精神。
而就在“昆仑”的“匠心”,正在被千锤百炼地铸就之时。
另一间,同样被列为“特级禁区”的,“神农”实验室里。
一场,属于“鬼才”们的,充满了想象力与破坏性的“炼金术”,也正式上演。
苏晚晴,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实验室主任,展现出了,与她年龄,完全不符的,惊人的领导力与动手能力。
她,带着她那,一个技校毕业的“动手天才”副手,和两个,被她的人格魅力与技术蓝图,彻底征服的博士“护法”。
四个人,在短短一个月内,竟然,真的,用一堆,从中心各个角落里“淘”来的废铜烂铁,配合军方紧急支援的超高真空分子泵和兆赫兹级高频高压电源。
硬生生地,如同拼凑“弗兰肯斯坦”般,亲手,搭建出了一台,虽然外形无比简陋,但核心功能却五脏俱全的——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原型机!
今天,是他们,进行第一次dLc薄膜沉积实验的日子。
“真空度,报告!”苏晚晴的声音,清冷而又果断。
“报告主任!已达到10的负5次方帕!稳定!”
“气体流量,报告!”
“甲烷,20标准立方厘米每分钟!氩气,100标准立方厘米每分钟!稳定!”
“好!”苏晚晴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即将开启新世界的,炽热的光芒,“启动高频辉光放电!功率,三百瓦!”
命令下达,当她,合上电源开关的瞬间。
那台,被他们命名为“神农一号”的,丑陋的“科学怪人”,其核心的石英真空腔体内。
瞬间,迸发出了一片,如同梦幻般的,绚烂而又诡异的,蓝紫色的等离子辉光!
无数的碳氢离子,在强大的电场作用下,被加速,被轰击,被分解,然后,以一种,超越了化学规则的方式,沉积到那片,被当做基板的,小小的硬质合金刀片之上!
这,是一场,冰冷的超高真空,与炽热的等离子体,共同演绎的,充满了魔幻色彩的,“冰与火之歌”!
经过了,长达四个小时的,紧张的沉积。
当第一块,涂覆了dLc薄-膜的刀具样品,被从反应腔中,小心翼翼地取出时。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只见,那片,原本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刀刃之上,已经,覆盖上了一层,无比均匀,无比光滑,在灯光下,反射出,如同顶级黑曜石般,深邃神秘光泽的,非晶碳薄膜!
它,就像,为这柄凡间的利刃,披上了一件,来自神界的,坚不可摧的“钻石圣衣”!
而就在“金陵中心”内部,这两条,代表着“匠心”与“鬼才”的战线,都在高歌猛进,捷报频传之时。
一场,来自外部的,看不见的渗透,也悄然降临。
李建国的办公室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位,西装革履,彬彬有礼,自称是日本“德川精工株式会社”的华人副总经理,前来,洽谈“补天联盟”的配套件采购事宜。
“李院长,久仰久仰!”来人,态度谦卑到了极点,“我们德川精工,虽然是一家日本公司,但一直,心系祖国的发展!我们,非常希望能,加入贵方的‘补天’计划,为我们中国自己的工业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他言辞恳切,甚至,主动提出,愿意,以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向“金陵中心”,供应他们最高品质的,精密零部件。
面对这,送上门的“好事”。
李建国,这位,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老人,脸上,虽然,挂着热情的笑容。
但心中,却从对方那,过于热切,甚至带着一丝,急于刺探的眼神中,察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违和感。
……
深夜,李建国将此事,连同那份,印制精美的“德川精工”的宣传册,一起,汇报给了李晓宇。
李晓宇,只是,拿过那份宣传册,淡淡地,扫了一眼。
然后,他的嘴角,便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冷笑。
“德川精工?”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家公司,明面上,是独立运营。但它背后,最大的控股股东,是三井物产商社吧?”
“而三井,”他的手指,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恰好,也是我们老朋友,日本发那科公司的,三大股东之一。”
他抬起头,看着父亲。
“爸。”
“看来,我们的‘鱼塘’里,混进来一条,披着羊皮的,想来偷我们核心机密的……”
“饿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