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匠心伴情愫,微光映真心
景区竹编体验区开业后,清溪村的冬日多了几分热闹。手艺人轮流驻场教学,夏夏和陆时衍则每天往返于村落与景区之间,既要协调体验区的运营,又要跟进联盟的订单。忙碌的日子里,一些微妙的情愫,像老槐树抽出的新芽,在匠心与温情的滋养下,悄悄生长。
最先察觉到变化的是志花。那天她和村里的竹编匠人阿明搭档驻场,阿明负责教游客编基础的 “平安结”,她则教复杂些的 “缠枝莲纹”。临近中午,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有位阿姨想学缠枝莲纹,却总也掌握不好竹丝的力度,志花耐心地手把手指导,不知不觉间,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阿明看在眼里,默默去景区的便利店买了瓶温热的红枣茶,悄悄放在志花手边:“先歇会儿,喝口茶暖暖身子,我先替你招呼着。” 说着,他熟练地拿起竹丝,对着那位阿姨笑道:“阿姨,您先跟我学编平安结打底,等志花师傅歇好了,再教您缠枝莲纹,这手艺得慢慢来,急不得。”
志花握着温热的茶瓶,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之前她刚加入联盟时,阿明就常帮她打磨竹丝 —— 知道她手劲小,每次都会提前把粗竹丝磨成细条,还在工具包里给她备着创可贴,怕她编竹丝时被划伤。只是那时她一门心思扑在手艺上,没多想,可此刻看着阿明耐心教游客的侧影,阳光落在他鬓角的碎发上,竟觉得心里有些发烫。
下午收工时,天空飘起了小雨。阿明从包里拿出一把伞,递给志花:“我骑车来的,你撑伞走,我淋点雨没事。” 志花刚想推辞,阿明已经跨上自行车,笑着说:“赶紧走,晚了李婶熬的姜汤就凉了。” 雨丝落在阿明的肩头,他却把车骑得很稳,时不时回头看一眼撑伞跟在后面的志花,确保她没被雨淋到。那一刻,志花攥着伞柄的手,悄悄收紧了些。
而夏夏与陆时衍之间的默契,也在日复一日的并肩作战中,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温度。体验区运营第一周,游客比预期多了不少,竹丝和工具消耗得很快。一天深夜,两人在体验区的储物间盘点物资,夏夏蹲在地上数竹丝,陆时衍则在一旁记录。昏黄的灯光下,夏夏的头发垂落在脸颊旁,她下意识地用手拢了拢,却没注意到发梢沾了根细小的竹丝。
陆时衍放下笔,伸手轻轻替她拂掉:“编了一天竹丝,头发上都沾着竹屑了。” 指尖不经意间擦过她的耳垂,夏夏的耳朵瞬间红了,低下头继续数竹丝,声音比平时轻了些:“最近游客多,大家都累坏了,明天得再备些竹丝,免得不够用。”
陆时衍看着她泛红的耳尖,嘴角忍不住上扬,拿起笔补充道:“我已经跟竹农订了下周的新竹,还多订了些细砂纸,你之前说游客编竹丝时容易扎手,磨得细些更安全。” 夏夏抬头看他,发现他记录的物资清单上,不仅有她提过的细砂纸,还有她随口说的 “游客想要彩色竹丝”—— 她只在昨天复盘时提了一句,没想到他记在了心里。
这样的默契,在日常里随处可见。夏夏熬夜改体验区的教学方案,桌上总会多一杯温热的牛奶;陆时衍整理联盟的财务明细,夏夏会提前把他常用的计算器充好电,放在他手边;甚至两人不用说话,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 有次体验区突然来了个旅游团,夏夏刚想开口叫人帮忙,陆时衍已经拿起扩音器,有条不紊地引导游客分组,那节奏和她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王婶看在眼里,私下里跟李婶念叨:“你看夏夏和时衍,多般配,一起做事这么默契,跟一家人似的。还有志花和阿明,最近总一起出工,阿明看志花的眼神,那叫一个温柔。” 李婶笑着点头:“这才好呢,咱们做竹编靠的是心细,处对象也得靠心细,把对竹编的心思用在人身上,准没错。”
真正让感情有了微妙突破的,是一次突发的小意外。那天景区停电,体验区的备用电源只能维持基础照明。眼看还有二十多位游客等着体验,夏夏急得团团转,陆时衍却镇定地说:“别慌,咱们用烛光教学,说不定更有氛围。”
他去景区的餐厅借了蜡烛,在每张桌子上摆上两支,昏黄的烛光映着竹丝,竟有种别样的温馨。夏夏教游客编 “友谊结” 时,有位小朋友不小心碰倒了蜡烛,蜡油溅到了她的手背。陆时衍立刻跑过来,抓起她的手用冷水冲,动作又快又轻,嘴里还念叨:“怎么这么不小心,烫到没有?我包里有烫伤膏,赶紧涂一点。”
周围的游客都安静下来,看着陆时衍小心翼翼给夏夏涂药膏的样子,有人小声说:“这俩人肯定是一对,看这紧张劲儿。” 夏夏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却没有抽回手,任由陆时衍握着。那一刻,烛光下的竹丝仿佛也温柔了许多,缠绕的纹路里,藏着说不出口的心意。
而志花和阿明的感情,也在一次竹编教学中有了进展。有位老奶奶想学编竹编茶篮,说是要送给远在外地的孙女。志花教了两遍,老奶奶还是记不住步骤,有些泄气:“唉,人老了,学东西就是慢。” 阿明笑着说:“奶奶,我跟志花师傅一起教您,她编篮身,我编提手,咱们合力编一个,保证好看。”
两人一左一右坐在老奶奶身边,志花编篮绳时,阿明会提前把竹丝摆成她习惯的角度;阿明编提手时,志花会帮他扶着篮身,避免晃动。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三人交叠的手上,竹丝在指尖流转,渐渐成型。老奶奶看着他们默契的样子,笑着说:“你们俩真是般配,编出来的茶篮都比别人的好看,以后肯定能一起编出更多好东西。”
志花和阿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之前那些没说出口的话,仿佛都藏在了竹篮的纹路里。收工时,阿明递给志花一个小巧的竹编挂件 —— 是个迷你的 “牵手娃娃”,娃娃的手里还握着一朵缠枝莲。“我编了好久,你…… 你要是不嫌弃,就收下吧。” 阿明的耳朵有些红,说话的声音也比平时轻了些。
志花接过挂件,指尖触到温润的竹丝,心里像喝了李婶熬的姜汤,又暖又甜。她轻轻 “嗯” 了一声,把挂件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口袋,那是她收到的第一个竹编礼物,也是第一个藏着心意的礼物。
日子一天天过去,体验区的运营越来越顺,而那些微妙的情愫,也像竹编一样,在日常的点滴里,慢慢编织成了温暖的模样。夏夏和陆时衍依旧一起忙碌,只是深夜复盘时,桌上的牛奶会多一杯;志花和阿明依旧搭档教学,只是阿明的工具包里,除了创可贴,还多了志花喜欢的桂花糖。
有天傍晚,四人一起从景区回村,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夏夏和陆时衍走在前面,讨论着下周的教学计划;志花和阿明走在后面,手里拿着刚编好的竹编挂件,小声说着话。老槐树下,李婶已经熬好了姜汤,笑着朝他们招手:“快回来喝姜汤,暖身子!”
夏夏看着眼前的场景 —— 温暖的灯光、熟悉的身影、飘着香气的姜汤,还有身边并肩而行的人,突然觉得,最好的日子,就是这样:有匠心可守,有真心可待,在传承非遗的路上,有人陪你一起打磨竹丝,一起应对风雨,一起把平淡的日子,编织成满是温情的模样。
晚风拂过,带着竹丝的清香和姜汤的暖意。那些微妙的情愫,不再是藏在心底的秘密,而是像老槐树上的年轮,一圈圈刻在时光里,与匠心共生,与温情相伴,成了清溪村冬日里最动人的风景,也成了非遗传承路上,最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