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国庆非遗节,双店共欢歌
距离十一小长假还有三天,体验店的会议桌被各式策划案铺满。林晓雨指着纸上的 “家国主题非遗集市” 方案,眼里闪着光:“王老板提议咱们联合做国庆活动,刚好能把剪纸、木雕和他店里的文创结合,再加入亲子体验区,肯定能吸引不少家庭。”
冯楠舒推了推眼镜,调出数字系统的新界面:“我在系统里加了‘国庆纹样设计模块’,能让游客自己拼贴五角星、华表等元素,生成专属剪纸图案,还能直接对接王老板的线上平台下单定制。”
“这个好!” 王老板刚好推门进来,手里提着刚打印的市集布局图,“我把艺品轩的外摆区腾出来,咱们划三个区域 —— 非遗体验区、文创展销区,还有嘉荫县那种爱国打卡墙,让大家能拍照留念,写祝福贴上去。”
李奶奶拿着一沓红宣纸走进来,上面已经剪好了大大小小的五角星:“俺们再加点传统游戏,像投壶、猜灯谜,赢了能换剪纸小礼品,年轻人和孩子都爱凑热闹。”
小长假第一天,体验店门口挂起了红灯笼,两面店招之间拉着 “非遗庆国庆,匠心贺华诞” 的横幅。非遗体验区里,李奶奶教亲子家庭剪 “国庆福字”,红纸翻飞间,五角星与祥云纹样渐渐成型;小宇的木雕台前围满了孩子,他正指导大家用榫卯结构拼装迷你国旗台,“不用胶水钉子也能拼牢固,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
冯楠舒的数字体验台更热闹,孩子们踮着脚在屏幕上拖拽纹样,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兴奋地喊:“妈妈你看,我把天安门和剪纸兔子拼在一起了!” 冯楠舒笑着帮她保存图案:“等下能直接印在帆布包上,做成你的专属国庆礼物。”
文创展销区里,两店的产品摆得满满当当 —— 体验店的 “凤栖梧桐” 剪纸摆件旁,摆着艺品轩新出的木雕书签;王老板还特意推出了 “非遗双艺” 礼盒,里面既有李奶奶的剪纸,也有小宇的木雕,礼盒上印着游客设计的创意纹样。
爱国打卡墙前,一家三口正举着相机合影。爸爸指着墙上的祝福语说:“你看这小朋友写的‘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多真诚。” 妈妈则拿着刚拓印的 “国庆快乐” 木活字作品,笑着说:“这比买现成的纪念品有意义多了。”
正午时分,体验区突然传来小小的争执声。原来豆豆和另一个小男孩都想要最后一块胡桃木做木雕,两人正争得面红耳赤。王老板刚想上前调解,却见李奶奶拿起两块边角料:“俺们来个‘合作创作’,你俩一人做一半,拼起来就是个完整的五角星,多好。”
两个孩子愣了一下,很快达成共识。豆豆负责打磨木边,另一个男孩雕刻纹路,不一会儿就做出了一个拼接五角星。李奶奶把作品摆在展示台最显眼的位置:“你看,像咱们两店合作一样,合在一起才更精彩。” 王老板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点头:“这可比单纯卖东西有温度多了。”
下午,菏泽来的扎染师傅带着红、蓝、黄三色染料赶来支援。林晓雨教大家用皮筋扎出五角星造型,染出的方巾红蓝交错,格外亮眼。一位阿姨举着刚染好的方巾,对王老板说:“你们这活动太贴心了,既能学手艺,又能给孩子讲国庆的故事,明年我还来。”
傍晚闭市时,大家坐在店门口清点收获。王老板翻着线上平台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光定制文创就卖了两百多单,这合作真是选对了!” 冯楠舒则指着打卡墙:“有八十多个家庭留了祝福,咱们把照片做成电子相册,以后就是珍贵的回忆。”
李奶奶端出热气腾腾的月饼,是她特意做的 “非遗纹样月饼”,饼皮上印着剪纸的牡丹图案:“这小长假过得充实,比啥都强。” 月光下,月饼的香气混着剪纸的纸墨香,还有大家的笑声,在澜城的夜色里漫散开。
小长假最后一天,市集迎来了高潮。汉服巡游队伍从街头走过,穿汉服的姑娘们捧着剪纸作品,引得路人纷纷拍照。王老板和林溪站在打卡墙前,看着不断增加的祝福,突然异口同声地说:“明年国庆,咱们搞个更大的!”
收摊时,豆豆跑过来,把一个拼接五角星木雕送给冯楠舒:“冯老师,这是我和小朋友一起做的,送给你。” 冯楠舒接过木雕,指尖触到温润的木头,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个十一小长假,不仅让非遗走进了更多人心里,更让两店的情谊在合作中愈发深厚。
而那些留在打卡墙上的祝福,那些亲子合作的非遗作品,还有两店伙伴们并肩忙碌的身影,都成了这个国庆最珍贵的记忆 —— 证明着真诚的合作,永远比 “背着人挖墙脚” 更有力量,也让非遗在节日的烟火气里,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