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四年七月末,长安城暑气渐消,初秋的凉意悄然浸润着未央宫的飞檐斗拱。
靖难帝刘据结束了长达数月的微服巡边,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帝国的心脏。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章,如同帝国运转的脉搏,等待着他的批阅。
然而,最令他心安的,是各地陆续呈报的夏粮收成——中原大地,冬小麦再获丰收!
金黄的麦浪化作仓廪中沉甸甸的粟米,为帝国积蓄着应对一切变局的底气。
然而,这份丰收的喜悦,很快便被来自西北边陲的阵阵阴云所冲淡。
绣衣使者如同敏锐的鹰隼,将一道道密报呈至御前,勾勒出匈奴在漠北深处,正酝酿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
密报之一:匈奴哨骑,如同幽灵般,频繁穿越西域诸国,向西!向西!再向西!
“报!陛下!匈奴左贤王部,精选斥候千骑!分作几十队!自车师、焉耆、龟兹等国借道,或伪装商旅,或假扮流民,深入西域以西!”
“其中一队,最远已抵条支(塞琉古王国,叙利亚一带)!窥探安息(帕提亚帝国)边境!其行踪飘忽!意图难测!”
匈奴哨骑的深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起西域诸国的恐慌浪潮!
疏勒、于阗、莎车、鄯善……乃至更远的康居、大宛(费尔干纳盆地),诸国使者络绎不绝,携带重礼,急赴长安!
使者们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哭腔:“天朝皇帝陛下!匈奴豺狼!窥探西土!其行一如当年偷袭乌孙!我等小邦!势单力薄!恐步乌孙后尘!”
“恳请陛下垂怜!收我等为藩属!” 他们争先恐后地献上国书,表示愿遵大汉“朝贡制度”:奉大汉正朔——使用汉朝历法,接受汉印绶——册封,并按期——一年或数年遣使入朝,进贡本国珍宝特产(如于阗美玉、大宛良马、疏勒地毯、鄯善瓜果等),换取大汉的承认与保护!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地处西域北道要冲的车师前国、后国(吐鲁番盆地),其使者更是惶恐万分:“匈奴若西进!必假道车师!我车师首当其冲!危如累卵!”
他们不仅纳贡,更主动提出,愿为汉军提供向导、粮秣,甚至允许汉军在其境内筑城驻防!
刘据看着这些言辞哀切、姿态卑微的国书,心中冷笑。西域诸国,向来首鼠两端,在汉匈之间摇摆不定。
此番如此急切地集体倒向大汉,绝非真心归附,而是被匈奴西探的利爪吓破了胆!
他们害怕成为下一个纥升骨城!这恐慌,恰恰印证了匈奴西进的野心已非空穴来风!
密报之二:北疆互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却透着浓浓的诡异!
“报!陛下!自开春以来,云中、五原、朔方、雁门诸边市!匈奴商队络绎不绝!交易额激增十倍不止!”
最令人惊异的是,匈奴人此次带来的“商品”,不再是传统的皮毛、牲畜、劣马,而是大量优质耕牛!以及数量惊人的生铁锭(未锻造的铁块)!
“仅云中一郡!半年内流入匈奴耕牛逾五千头!五原郡四千头!朔方郡三千头!雁门郡四千头!总计两万头有余!”
这个数字,触目惊心!要知道,耕牛在农耕文明中,是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一头健壮的耕牛,可抵数名壮劳力!
以往互市,匈奴对耕牛、马匹等大牲畜的出口,控制极严,甚至列为禁运品!如今,竟如此“慷慨”地大量倾销?
“匈奴商队!更携带大量生铁锭!言乃缴获西域劣铁!愿低价售予我朝!”
生铁,是打造兵器、农具的基础原料!匈奴人自己冶炼技术落后,生铁尚且不足,竟主动出售?这无异于将打造武器的原料送给潜在的敌人!
那么,匈奴人用这些宝贵的耕牛和生铁,换取了什么?
“匈奴所求唯粮!粟米!麦粉!腌鱼!盐巴!布帛!药材!尤以粟米为最!” 匈奴商队几乎是见粮就收,不计价格!大批粮车,在汉军骑兵的“护送”下,源源不断地运往漠北!
对于汉朝的精铁兵器、甲胄、弩机等军国利器,匈奴人虽有觊觎,但在汉朝严格管控下,所得甚少。他们似乎更专注于粮食!粮食!粮食!
未央宫温室殿内,烛火通明。刘据独自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漠北草原、西域诸国、乃至更遥远的西方。
绣衣使者的密报、西域使者的哀告、边市贸易的清单……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在他深邃的脑海中飞速旋转、组合!
“耕牛两万头!生铁如山!换取粮食如海!” 刘据的手指重重敲在舆图上匈奴王庭的位置,声音冰冷,“匈奴岂会如此愚蠢?”
耕牛,是草原民族重要的生产工具和肉食来源!大量出售,必伤其根本!生铁,更是打造兵器、维系武力的命脉!若非有更大图谋,岂会如此“自残”?
如此不计代价地换取粮食,目的只有一个——囤积!为一场规模空前的、需要消耗巨量粮秣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哨骑远至条支!安息!” 刘据的目光投向舆图西陲,那片标注着“未知”的广袤土地,“乌孙前车之鉴!匈奴岂会重蹈覆辙?再攻坚城?”
匈奴西探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寻常侦察!其目标,绝非西域那些墙头草般的小国!而是更西、更富庶、军力却可能不如汉朝强悍的国度——康居?大夏?安息?甚至更远!
匈奴在汉朝身上吃了大亏,如今濒临灭族。深知汉军坚城利器的厉害!他们很可能在改变战略!避开汉朝这个硬骨头,转而向西,寻找更易征服、更富饶的土地!
所有的线索,指向一个惊人的结论!
匈奴,很可能在准备一场史无前例的举族西迁!如同当年月氏人被他们赶走一样,他们也要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出售耕牛、生铁,换取粮食,是为了支撑这场万里长征!他们需要轻装简从,需要集中所有资源尤其是粮食,用于支撑军队的开路和征服!至于新的家园,自然会有新的耕牛和铁矿!
出售耕牛,甚至可能是一种“断尾求生”!舍弃部分难以带走的生产资料,换取宝贵的粮食,确保核心力量能够成功西进!
“西域诸国如此恐慌归附!” 刘据嘴角勾起一丝冷笑,“非惧我大汉!实惧匈奴西进之雷霆!”
他们害怕成为匈奴西征路上的第一个牺牲品!故而急切地寻求大汉的庇护,希望汉军能顶在前面,挡住匈奴的兵锋!
刘据缓缓转过身,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眼神却锐利如刀!
“匈奴西进已成定局!”
他心中迅速盘算着应对之策:
接纳西域: “西域诸国既来归附!朕岂能拒之门外!” 这是将势力深入西域,建立前沿屏障,监控匈奴动向的绝佳机会!
当务之急,是派干练使臣,持节西行,正式册封诸国国王,确立朝贡关系,并在关键节点上设立都护府前哨或驻军据点,增强控制力!同时,利用西域恐慌,要求诸国提供更多关于匈奴西探的情报!
“匈奴欲以牛铁换粮?好!” 刘据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传旨!边市照常开放!然严控铁器!甲胄!弩机等军国利器出口!”
对于匈奴出售的耕牛,照单全收!越多越好!这些耕牛,正是汉朝屯田垦荒、增强国力的急需之物!两万头耕牛,足以为大汉多开垦一百万亩荒地!这一百多万亩耕地几年后就可以每年多为大汉生产一百万担粮食。
匈奴出售的生铁锭?更是来者不拒!汉朝冶炼技术高超,正好将这些生铁炼成精钢,打造更多兵器甲胄!
从太仓调拨陈粮,或鼓励边郡豪商,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向匈奴出售粮食!用粮食,换取匈奴的战略资源,同时消耗其未来西征的潜力!此乃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情报为先: “着绣衣使者!加派精干!渗透漠北!西域!乃至更西!” 不惜一切代价,摸清匈奴西进的具体路线、目标、兵力部署、部落迁徙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河西固防: “诏河西道大总管赵兴!加强戒备!整训兵马!加固城防!”
匈奴若真举族西迁,其主力虽走,但难保不会有残部或附庸部落袭扰河西走廊,以作牵制或劫掠补给!河西防线,不可松懈!
静观其变: “坐观其变!待其西迁疲敝之时!” 刘据的目光投向西方,带着深沉的谋略。
匈奴举族西迁,万里迢迢,穿越未知地域,必遭沿途部族抵抗,损耗巨大!待其主力远离,或陷入西方泥潭之时,或许正是大汉彻底解决漠北威胁,甚至将势力延伸至西域以西的天赐良机!
“呼……”刘据长舒一口气,胸中已有定计。匈奴的西进,看似避开了汉朝锋芒,实则将自身置于更凶险的境地。
而大汉,只需稳坐钓鱼台,接纳西域,笑纳耕牛生铁,积蓄力量,静待时变!这盘横跨东西的帝国棋局,胜负之数,已悄然握于掌中!
他提笔,一道道旨意,带着帝王的意志,飞向帝国的四方边陲。长安的秋夜,在静谧中涌动着无声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