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乔家老宅张灯结彩,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和浓浓的年味。
在外奔波忙碌了一年的乔家子弟,此刻大多汇聚于此,准备共度新春。
大房的乔伯谦带着周婉贞和子女们早早回来,来福和赵大忙着安置行李马车;二房的乔仲远在石砚的伺候下,也暂时放下了书本,与妻女团聚;三房的乔魏恒和王巧心带着儿女,由旺财和孙三跟着,拉回了满满一车自家木工坊做的新式家具零件;四房的乔季渊和孙慧澜更是将养鸡场、养猪场的事务安排妥当,带着顺子和钱二,押着几大车年货风尘仆仆地赶回。
一时间,老宅人声鼎沸,笑语喧天。
小辈们互相见礼,叽叽喳喳地说着各自的见闻。
乔山毅与乔兰芷低声交换着江宁分号选址的进展;乔兰心与乔山慧核对着一大家子的年货清单和开销;乔兰若则拉着乔林樱、乔林桃钻进厨房,看她新琢磨的几样寓意吉祥的年节糕点;乔兰蕊像只快乐的小鸟,穿梭在哥哥姐姐之间,分享着村里分红和偶遇陆明远的新鲜事;乔海阔则被几个堂兄弟围着,询问养殖场的细节。
乔老爷子乔正松和乔奶奶林秀仪坐在上房,看着满堂儿孙,脸上是掩不住的欣慰笑容。
家族兴旺,人丁繁盛,且个个上进,还有比这更令人开怀的年礼吗?
“好好好,都回来了就好!”乔老爷子捻须笑道,“今年咱们乔家,可谓是双喜临门!仲远高中,产业兴旺,族人也得了实惠!今晚这顿团圆饭,定要好好热闹一番!”
夜幕降临,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了大厅的几张八仙桌。
男女分席而坐,觥筹交错,祝福声、笑语声不绝于耳。
即便是平日里最讲究规矩的乔老爷子,此刻也眉眼舒展,与儿子们小酌了几杯。
这是一年中最放松、最温馨的时刻,所有的艰辛与筹谋,似乎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慰藉。
与此同时,江宁巡抚府邸内,亦是灯火辉煌,但氛围却更为雅致宁静。
晚膳过后,陆文渊难得清闲,与夫人周氏在暖阁品茶。长子陆明轩在一旁陪着说话,陆明远则有些坐立不安,眼神飘忽。
周氏瞥了小儿子一眼,含笑问道:“远儿,前段时间你去那乔家村‘考察农事’,可有所得?说与你父亲和兄长听听。”
陆明远精神一振,立刻正襟危坐,将早已打好的腹稿娓娓道来:“回父亲、母亲,儿子此行,确实获益匪浅。”
他先是客观描述了乔家村养殖场的规模、管理模式,重点提到了其独特的股份制、严格的防疫流程以及将牲畜粪便堆肥反哺农田的“生态循环”理念。
“那乔家负责此事的乔海阔,年纪虽不大,但管理得井井有条,数据清晰,讲解透彻。可见乔家并非徒有虚名,确有其过人之处。”陆明远评价道,语气中带着他自己都未察觉的赞赏。
陆文渊听得微微颔首,他出身农家,对田庄庶务并不陌生,闻言赞道:“能于细微处见真章,将农家副业经营得如此规范,且有普惠族人之心,这乔家,确是不凡。看来乔仲远能中解元,绝非偶然,家风使然。”
周氏也点头:“妾身也是此意。那乔家几位姑娘,无论是经营药膳的兰菁,还是管理铺面的兰芷,乃至天真烂漫的兰蕊,皆各有特色,落落大方。”
提到乔兰蕊,陆明远耳根微热,声音不自觉地低了几分:“那乔五姑娘……心思单纯,活泼伶俐,还……还帮村里孩子解了围。”他将乔兰蕊救铁蛋的事情简单说了,言语间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维护之意。
陆文渊与周氏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陆明轩在一旁看着弟弟的模样,嘴角微扬,觉得甚是有趣。
“看来远儿此行,收获的不仅是农事见闻。”陆文渊语气平和,并未有丝毫责备之意,“乔家门风清正,子弟上进,与之交往,并非坏事。只是你需记得,君子之交淡如水,发乎情,止乎礼。你年纪尚小,当以学业为重,这些事,顺其自然即可。”
他没有点破,也没有反对,只是给予了引导和空间。
这种开明的态度,让陆明远心中大定,连忙应道:“儿子谨记父亲教诲。”
周氏也柔声道:“年后若有机会,请乔家几位姑娘过府一叙,也是使得的。尤其是那位兰菁姑娘,妾身还想与她探讨些养生之道。”
这话无异于表明了态度,不反对,甚至愿意进一步接触。陆明远心中欢喜,只觉得这个年关,格外美好。
巡抚府内的这场谈话,悄无声息地为陆明远与乔家,尤其是与乔兰蕊之间那尚未明朗的关系,留下了一片充满可能性的土壤。
而在乔家老宅,团圆饭已近尾声,守岁的灯火被一一点亮。
乔兰菁站在廊下,看着庭院中嬉笑的弟妹和忙碌的仆人,心中一片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