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金辉遍洒,将官道两旁沾满晨露的草木染得一片璀璨。离开了陈家庄众人殷殷的目光与喧嚣,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脚步声、鸟鸣声与风吹过田野的沙沙声。
官道宽阔,以黄土夯实,车辙深深,显见平日车马往来频繁。然而今日,或许是时辰尚早,又或许是别的原因,道上行人稀疏,颇有些冷清。
玄奘步履从容,手持九环锡杖,每一步都仿佛丈量着大地,沉稳而坚定。他目光平视前方,面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宁静祥和,仿佛昨夜禅房中的凝重与那西方感应的隐忧,都已化为他修行路上的一份资粮,沉淀于心。周身隐隐流转的圆融佛光,与这天地间的生机悄然共鸣。
孙悟空扛着金箍棒,走在最前头,依旧是那副惫懒跳脱的模样,但若细看,便能发现他火眼金睛开阖之间,精光更显内敛,扫视四周时,不再仅仅是戒备妖魔,更多了几分对山川地势、灵气流转的观察。胸口那混沌龙鳞传来持续温热的搏动,与他的心跳逐渐同步,让他对力量的感知与控制,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腻层次。他偶尔会随手挥动金箍棒,并非练习招式,而是感受着棍身划破空气时,那丝暗藏其中的混沌气流如何与周围环境产生微妙的互动。
陈默跟在玄奘身侧稍后,气息沉静。他不再刻意去追寻那西方的共鸣,而是将心神放空,如同一个透明的容器,同时接纳着外界的生机与溟泉珠内蕴的寂灭。左眼的混沌漩涡缓缓旋转,冰冷地解析着官道地气的流动、风中携带的远方信息;右眼则映照着琉璃佛光的温润,感受着脚下大地那博大的包容与承载。两种截然不同的感知并行不悖,让他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立体。那涅盘重生的琉璃混沌龙心体,在这种内外交融的感悟下,遍布的裂痕似乎又被抚平了微不可察的一丝。
行约一个时辰,日头渐高,官道转入一片丘陵地带。两侧山势不高,却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溪流潺潺,景致颇为清幽。
“师父,前面有个茶棚,歇歇脚吧?”孙悟空眼尖,指着前方山路转弯处露出的一角茅檐。
玄奘颔首:“也好。”
茶棚简陋,仅以茅草覆顶,竹竿为架,摆着几张粗糙的木桌木凳。一个须发皆白、精神却还算矍铄的老者正在棚内烧水,见有客至,连忙热情招呼。
三人落座,老者奉上粗茶。茶水苦涩,却别有一股山野清气。
“老丈,此地是何地界?往西去路况如何?”玄奘接过茶碗,温和问道。
老者一边擦拭着桌子,一边答道:“回长老,此地已属乌斯藏国边界,前面再走几十里,便是号山了。往西去的官道还算平坦,只是……”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犹疑,“只是近来,西边好像不太太平。”
孙悟空耳朵一动,来了兴趣:“不太平?有妖怪?”
老者连忙摆手:“哎呦,可不敢乱说!倒不是听说有妖怪吃人,就是……就是感觉怪怪的。”他压低了声音,“往西去的商队,最近经过前面那片‘枯松涧’时,总有人说听到些奇怪的声响,像是……像是很多人在低声诵经,又像是风吹过空洞山谷的呜咽,听着心里头发毛。还有人晚上看到西边天际,偶尔会有很淡很淡的、像是香火一样的青光一闪而过,但仔细看又没了。都说是不是哪座荒废的古庙显灵了,还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诵经声?香火青光?
陈默端着茶碗的手微微一顿。他识海中的溟泉珠,在老者提到“诵经”和“香火青光”时,那一直存在的微弱共鸣,似乎……清晰了极其细微的一丝?不再仅仅是模糊的方位感应,而是带上了一种……沉寂中带着哀伤,香火中透着腐朽的奇特韵味。
玄奘面色不变,只是缓缓拨动着念珠:“阿弥陀佛。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外相无常,皆由心造。老施主不必过于挂怀。”
老者见玄奘气度不凡,所言也含禅机,连忙点头称是,不敢再多言。
歇息片刻,饮尽粗茶,留下几文茶钱,三人再次上路。
离开茶棚,转入山林深处,官道两旁树木愈发高大,遮天蔽日,光线变得幽暗起来,气氛也似乎随之沉凝。
孙悟空扛着棒子,看似随意,实则全身感官都已提升到极致。他不再与陈默说笑,火眼金睛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视着林间的每一片阴影,每一丝不寻常的气息流动。混沌龙鳞带来的感知提升,让他能察觉到一些以往可能忽略的细节——比如,某些树木的生机似乎比其他同类要弱上一些,并非病害,更像是一种……被无形力量缓慢汲取的感觉?
陈默则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那来自西方的共鸣。随着不断西行,那感应如同调试渐趋精准的琴弦,指引的方向越发明确。正是老者口中那“枯松涧”的方向!而且,他还能隐约感觉到,那共鸣的源头,其“寂灭”道韵的性质,与溟泉珠并非完全一致。溟泉珠的寂灭,是纯净的、冰冷的、代表终极归宿的自然法则;而那源头的寂灭,却仿佛沾染了……岁月的尘埃?以及一种……不甘与执念?如同一个本该彻底湮灭的存在,却被强行以某种方式“滞留”了下来,散发着腐朽的香火气。
“师父,师兄,”陈默低声开口,打破了林间的寂静,“那感应……更清晰了。就在前方‘枯松涧’方向。其气息……颇为古怪,寂灭中带着沉沦,香火里透着腐朽,不似天然形成,倒像是……某种残迹,或者说,执念的显化。”
玄奘脚步不停,目光依旧平和:“既有所感,便是机缘。我等此行,本为降妖除魔,亦为度化众生。若前方真有沉沦执念,我等佛门弟子,更当前往,以佛法灯焰,照其迷途,解其执缚。”
孙悟空咧嘴,露出一口白牙,棍梢在肩头轻轻敲击:“管它是什么残迹执念,只要敢拦路作恶,俺老孙就把它敲得魂飞魄散!正好试试这新悟出的力道!”
话虽如此,他眼神中的警惕却未曾减少半分。经历了溟渊遗迹之事,他深知这类涉及古老执念与寂灭道韵的东西,往往比单纯的妖魔更加诡异难缠。
又行了一段路,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股若有若无的、混合着枯枝败叶与淡淡檀香的气息。前方的官道开始向下倾斜,隐约能听到流水声,但那水声并不清脆,反而带着一种滞涩感。
路边开始出现一些松树,但这些松树与周围郁郁葱葱的林木格格不入,它们枝叶枯黄,甚至有些已经彻底枯死,只剩下光秃秃的、扭曲的枝干指向天空,如同绝望的手臂。越往前走,这样的枯松越多,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一道荒凉的景象。
“枯松涧……看来是到了。”孙悟空停下脚步,金箍棒横在身前,火眼金睛眯起,望向山谷下方。
那是一条不算太宽阔的山涧,涧水浑浊,流淌缓慢,水面上漂浮着不少枯枝败叶。涧水两岸,是大片大片枯死的松林,死气沉沉。而在山谷的对面,一座山的半山腰上,隐约可见一片建筑的轮廓,青黑色的瓦顶,暗红色的残墙,掩映在枯松与薄雾之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荒芜与寂寥。
陈默的目光,瞬间锁定了那片建筑。
识海中的溟泉珠,在此刻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清晰的共鸣震颤!那带着腐朽香火气的寂灭道韵,正是从那个方向传来!
“就是那里。”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确定。
玄奘也望向那片古刹遗迹,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其背后隐藏的悲欢与执念。他单手立掌,低声诵念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
佛号声不高,却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这片枯寂的山谷中,荡开了一圈无形的涟漪。
刹那间,山谷中那若有若无的、如同诵经又似呜咽的声响,似乎……停顿了一瞬。
孙悟空猛地转头,看向山谷对面那片死寂的古刹,眼中战意与好奇同时升腾。
“嘿,看来里面的‘朋友’,知道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