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的敲击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持续了近半年,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钟卫东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过,屏幕上跳动的K线,与数据流。日复一日的观测、记录、复盘、验证,那些曾让他,眼花缭乱的涨停、跌停、炸板数据,那些反复计算的连板高度、换手比例,在无数次的打磨中,渐渐从零散的“矿石”,变成了可被提炼的“原料”。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在完成一场蜕变,从只会埋头找“矿”的“矿工”,向着能点石成金的“炼金师”迈进。
海量的原始数据,被他那套日益精进的“情绪炼金体系”反复筛选、提炼、萃取。早盘集合竞价的量能变化、盘中龙头股的分时波动、尾盘资金的抢筹或出逃,甚至是龙虎榜上,机构与游资的进出痕迹,都被他拆解成,一个个可量化的指标,纳入体系之中。从最初的生搬硬套,到后来的灵活调整,再到如今的融会贯通,量变的积累,在某一天终于冲破了临界点,引发了质的飞跃。
那天收盘铃声响起时,钟卫东像往常一样,随手点开,自己整理的监测表,表格里,密密麻麻地,列着涨停家数、连板梯队、跌停数量、赚钱效应中的个股位数,每一项数据,都标注得清晰明了,却又在他眼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他没有像过去那样,对着数字反复计算,也没有翻出过往的案例,对比推理,一个清晰无比的结论,就如同条件反射般,直接从脑海中蹦了出来:
“温度:炽热!”
“阶段:高潮期加速段!”
“风险等级:高(持筹者的盛宴,持币者的陷阱)”
“操作策略:只卖不买,且战且退!”
这个结论来得如此迅速、如此自然,仿佛不是他“思考”出来的,而是市场透过屏幕,直接将答案“告诉”了他。他甚至不需要,刻意去思考,那些具体的数字:涨停家数肯定突破了百只,但其中掺杂着,不少跟风杂毛,显得有些杂乱;连板高度,确实打在了七板,可龙头股,已经连续两天缩量加速,筹码断层的风险正在累积;跌停家数,大概率还是个位数,但早盘冲高回落的,跟风个股越来越多,不少已经开始出现“踉跄”的走势。最关键的是,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极度狂热的市场,从早盘开盘时的集体高开,到盘中题材股的盲目炒作,再到散户群里“满仓干”的呼喊,这种狂热透过屏幕,几乎要溢出来。
这就是传说中的“盘感”!
但钟卫东比谁都清楚,这盘感绝非凭空而来的“玄学”。它是成千上万个,数据点在他大脑中,通过“情绪体系”进行超高速运算、筛选、整合后,沉淀下来的,一种肌肉记忆般的直觉。就像老厨师,能凭手感判断火候,老司机能凭体感感知路况,他的盘感,是无数次数据验证、无数次错误修正、无数次深夜复盘,浇灌出的果实。
他的“情绪观察体系”,终于在这一刻,初步建成!它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指标、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而是进化成了,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市场温度感知系统”。那些曾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分析的信息,如今只需一眼,就能转化为直观的“体感”。
此刻的他,仿佛拥有了,一双看透市场本质的眼睛:
只需扫一眼涨幅榜的涨停密度,与涨停封单强度,就能瞬间感知,今天是普涨的“吃肉”行情,还是分化的“吃面”行情;
随便看一眼,涨跌家数的比例,再结合赚钱效应的数据,就能精准判断市场情绪,是处于“兴奋”的追高阶段,还是“恐慌”的杀跌阶段;
龙头股分时图上,哪怕只是一次轻微的抖动,他都能分辨出是“强弩之末”的出货信号,还是“洗盘后即将拉升”的蓄力动作;
甚至收盘后,不看任何数据,仅凭全天盯盘的感受,就能对当天的市场“体感温度”给出八九不离十的判断,是温热、是炽热,还是冰冷。
这种仿佛与市场同呼吸、共脉搏的感觉,简直爽到了极致!过去,他像个盲人摸象,只能跟着别人的分析,追涨杀跌,永远慢市场一步;如今,他置身于情绪浪潮之中,如同最顶尖的冲浪手,能清晰地感受到,脚下浪涌的力量大小、推进方向,甚至能预判出,这波浪潮还能持续多久。
别人还在迷茫地追问,“市场的冬天过去了吗?夏天什么时候来?”,还在为“该不该进场”“该买什么”纠结时,他却能像播报天气预报一样,精准地报出:“当前市场室内温28.5c(炽热),情绪湿度65%(分歧初现),资金风向东南风3级(流向防御板块),预计一小时后(下一个交易日),有雷阵雨(风险释放)。”
这种对市场“温度”的精准感知,这种从“被动跟随”到“主动掌控”的转变,就是对他半年来所有熬夜、所有枯燥计算、所有反复验证的最高奖赏!
从这一刻起,那个靠着听消息、看论坛、追涨杀跌的韭菜生涯,彻底一去不复返!
拥抱他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交易世界,一个由数据构筑根基、由体系保驾护航、能对普通散户,形成降维打击的世界!
体系初成,感知天地!
市场温度,尽在我掌中!
此刻的钟卫东,看着屏幕上,缓缓收市的行情,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终于真正“读懂”了市场,而从今天起,他不再是行情的旁观者,他,就是行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