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中秋返回孤儿院,并未让沈屿立刻启程。距离佳节尚有十余日,他习惯了随性而行,不喜将行程安排得过于紧凑。
恒阳县的宁静时光,如同陈年佳酿,值得细细品味。他计划再盘桓几日,好好享受这梦泽湖畔最后的闲适。
这天午后,秋阳煦暖,沈屿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沿着县城边缘一条少有人迹的土路,向着梦泽湖更深处探索。
他听说有一条名为“丰溪”的小河,自西边山峦流出,蜿蜒注入梦泽湖,因其水流清澈、两岸风光原始,是处不错的野钓点。
土路颠簸,两侧是茂密的竹林和灌木丛,越往深处走,人烟越稀少。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偶尔有鸟雀从林中惊起,扑棱棱飞向远方。
沈屿喜欢这种远离尘嚣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自己、单车和这片自然的静谧。
骑了约莫半个多小时,前方传来隐隐的水声。转过一个弯,一条数米宽的小河出现在眼前。河水……本该是清澈见底的。
然而,映入沈屿眼帘的景象,却让他的心猛地一沉。
眼前的丰溪,与他想象中的“清澈见底”截然相反!河水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浑浊的灰黑色,水面漂浮着白色的泡沫和不明杂质,缓缓流淌间,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混合着化学药剂和腐烂气味的恶臭!
河岸边的石头和水草上,覆盖着一层黏糊糊的、色彩斑斓的油污状附着物。原本该是绿意盎然的岸边,此刻草木凋零,大片枯死,露出光秃秃的、被染成黑褐色的泥土。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靠近岸边的浅水区,赫然躺着几条翻着白肚、已经高度腐烂的死鱼,还有不少螺蛳、小虾的残骸,散发着浓烈的腥臭!
这哪里是充满生机的溪流?分明是一条散发着死亡气息的污水沟!
沈屿下意识地捂住了口鼻,眉头紧紧皱起。他停下自行车,走到河边,蹲下身,仔细观察。浑浊的河水几乎看不到底,那股恶臭更加浓烈,直冲脑门,令人作呕。
他捡起一根枯枝,拨了拨水面的泡沫,泡沫粘稠,不易破裂。他又轻轻搅动岸边的淤泥,下面翻涌上来的更是乌黑发臭的沉淀物。
作为一名资深的钓鱼爱好者,沈屿对水质有着本能的敏感。眼前这条丰溪的污染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这绝不是普通的生活污水排放,更像是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所致!而且看这情形,污染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他站起身,沿着河岸向上游方向望去。溪流蜿蜒,消失在远处的山峦和密林之中。污染源,应该就在上游某处。
梦泽湖是这一带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如果其上游支流被如此严重污染,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不仅关乎鱼类生存,更关乎沿岸无数依靠梦泽湖生活的百姓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和忧虑,涌上沈屿心头。他向来追求个人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对世间纷扰大多抱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淡漠态度。
但眼前这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却像一根尖锐的刺,扎入了他试图构筑的“平静”世界。这无关个人恩怨,无关名利得失,而是关乎生存根基、关乎子孙后代的根本问题!是一种对自然、对生命最基本的亵渎和践踏!
他可以忍受喧嚣,可以无视非议,甚至可以坦然面对自身的种种麻烦,但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毁灭性的生态破坏,他无法再保持沉默,无法再心安理得地“躺平”。
沈屿站在原地,久久未动。秋风吹过,带来溪水的恶臭,也带来远处梦泽湖面隐约的清新水汽。两种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对比。
他望着眼前死气沉沉的丰溪,脑海中浮现出梦泽湖碧波万顷、水鸟翔集的美丽画面,浮现出恒阳县城内河畔居民洗衣、孩童嬉水的温馨场景,浮现出老渔民谈起湖中渔获时满足的笑容……
如果……如果这毒水持续不断地流入梦泽湖,这一切美好,还能持续多久?
他想起自己一路西行见过的风景:有些地方,青山绿水,民风淳朴;有些地方,却因过度开发或污染而满目疮痍。
他选择停留的地方,往往是那些还保有自然本真的角落。而恒阳县,这片他刚刚找到的、堪称完美的“躺平”乐土,难道也要步此后尘吗?
一种强烈的冲动,促使他想要做点什么。举报?向当地环保部门反映?但他一个外乡人,无凭无据,人微言轻,举报能否被重视?
会不会打草惊蛇,让污染企业隐藏得更深?甚至……会不会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他讨厌麻烦,极度讨厌。
可是,如果视而不见,转身离开,继续自己的“躺平”之旅,他能心安吗?每当在梦泽湖钓鱼时,每当品尝鲜美的湖鲜时,每当看到孩子们在河边玩耍时,他会不会想起这条散发着恶臭的丰溪?会不会有一种负罪感?
沈屿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渴望的是一种极致的清净与抽离,但现实却总是一次次将他拉回纷扰的漩涡。之前是绯闻、是诗歌、是足球赛,这次,是更为沉重和根本的环境问题。
他在河边一块还算干净的大石头上坐了下来,点燃一支烟,默默地抽着。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变幻不定。
一方面,是根植于心的、对宁静生活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有基本社会良知的人,无法对眼前恶行无动于衷的本能。
“也许……可以先了解一下情况?”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不贸然行动,但至少弄清楚污染源到底是什么,规模多大,是否已经有人关注或举报过。知己知彼,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这符合他谨慎、不愿直接冲突的性格。
他掐灭烟头,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如同伤口般丑陋的丰溪,转身推起自行车。他没有立刻返回县城,而是沿着土路,继续向上游方向骑去。他要去看看,这污染的源头,究竟藏在何处。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斜长,孤独地投射在荒芜的河岸上。来时的那份闲适心情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面对未知的凝重。
他的“躺平”生活,似乎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这一次,他无法再简单地选择逃避。因为,他脚下的土地,他眼前的水源,与他休戚相关。
前方的路,隐入暮色苍茫的山林,未知而崎岖。沈屿骑车的速度不快,但眼神却异常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