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角与牛脚峡的足球友谊赛,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沈屿预想的要深远。
那场充满乡土气息、激情四射的比赛,不仅让两个渔村的关系更加融洽,其独特的魅力,也悄然传到了周边村镇的耳中。
几天后,沈屿正和东叔在礁石滩上研究一种新的海钓钓组,一辆风尘仆仆的摩托车停在了村口。
车上下来两个皮肤黝黑、穿着汗衫的中年汉子,一路打听着找到了东叔家。
“东叔!亮哥!在家不?”来人嗓门洪亮,带着邻村的口音。
东叔闻声从屋里出来,一看,乐了:“哟!这不是金鱼村的老张和老李嘛!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
金鱼村是距离望海角约莫十几里路的另一个沿海渔村,规模比望海角稍大。
“东叔!我们是来‘取经’的!”老张笑着递上烟,“听说你们跟牛脚峡踢了场球,搞得热火朝天!
我们金鱼村的小伙子们听了,心里痒痒得很!也想跟你们切磋切磋!怎么样?加我们一个呗?咱们三个村轮流踢,搞个‘三角赛’!”
东叔一听,眼睛亮了:“嘿!这个主意好!人多热闹!不过……”他看向沈屿,“这事得跟我们队的‘福将’沈兄弟商量商量!”
沈屿被东叔拉过来,听了老张的提议,也觉得挺有意思。
这种自发性的、以村为单位的体育交流,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增进乡谊,是好事。
“我没意见。”沈屿点点头,“只要大家乐意,规则商量好就行。”
“太好了!”老张和老李喜出望外,“那我们回去就组织人!下个月,就在我们金鱼村小学操场,先跟你们望海角踢一场!”
送走了金鱼村的客人,东叔和沈屿都挺高兴。足球的“火种”,似乎开始在安平镇这片沿海的土地上,有了蔓延的趋势。
然而,更让沈屿意外的事情,还在后面。
又过了两天,一个戴着眼镜、身材精干、穿着运动服的年轻人,骑着电动车来到了望海角,直接找到了沈屿。
来人正是上次友谊赛的裁判,安平镇中学的体育老师,李良乐。
“沈先生!可算找到您了!”李良乐见到沈屿,很是激动,连忙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平板电脑,“您看看这个!”
他点开一个视频网站,播放的正是望海角对阵牛脚峡那场友谊赛的集锦。
视频显然是李良乐自己用手机拍摄、然后简单剪辑的,画质一般,但捕捉到了比赛的许多精彩(或者说搞笑)瞬间:激烈的拼抢、滑稽的失误、沈屿那脚“天外飞仙”的远射、以及赛后村民们狂欢的场面。视频的标题取得很接地气:《望海角vs牛脚峡!渔村足球也疯狂!》。
让沈屿惊讶的是,这个制作粗糙的视频,播放量竟然已经接近十万!下面的评论区更是热闹非凡:
“哈哈哈!太真实了!这才是足球最初的样子!”
“这氛围!这热情!比看夏超还带劲!”
“那个进球的小哥是谁?蒙得一脚好世界波!”
“渔村大叔们太可爱了!拼劲十足!”
“求地址!想去现场感受一下!”
“建议推广!搞个渔村联赛!”
李良乐兴奋地指着屏幕:“沈先生,您看!反响多热烈!我本来只是随手拍着玩,发到网上给朋友们看看,没想到火了!很多网友留言,说想看更多这样的比赛,甚至建议我们搞个正式的联赛!”
沈屿看着视频里那些熟悉的面孔和热烈的场景,心中微微一动。
他想起穿越前那个世界,某个西南省份火爆出圈的“村超”联赛。
那种源于民间、自下而上、充满乡土气息和纯粹热爱的足球氛围,与眼前的情景何其相似!
李良乐继续说道:“沈先生,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咱们安平镇下辖七八个村,很多村都有自己的足球队(虽然水平参差不齐),平时也偶尔有交流。
如果能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搞一个正规一点的、有组织的乡镇级足球联赛,不仅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强身健体,说不定还能成为咱们安平镇的一张文化名片呢!”
这个想法,与沈屿脑海中的“村超”概念不谋而合。
他看着李良乐眼中闪烁的热情和理想,又想起望海角、牛脚峡、金鱼村那些球员和村民们对足球发自内心的热爱,一个清晰的构想逐渐成型。
“李老师,你的想法很好。”沈屿沉吟片刻,开口道,“与其小打小闹,不如我们步子迈大一点。
干脆,就以安平镇的名义,组织一个全镇范围的村级足球超级联赛,简称……‘安平村超’或者‘安超’。”
“安超?”李良乐眼睛一亮。
“对。”沈屿点点头,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可以这样规划:”
“第一,成立一个简单的组委会。由镇政府牵头,各村派代表参加,李老师你懂体育,可以负责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我可以帮忙做些策划和宣传。”
“第二,制定一个简单的联赛章程。比如,参赛队伍必须是本村村民组成,可以请少量外援(比如像我这样的新村民),但要有比例限制,保证本土性。赛制可以搞成单循环或者双循环联赛,周末比赛,持续几个月。”
“第三,场地就用各村的小学操场,虽然简陋,但接地气。奖品可以像这次一样,由各村自己出,可以是土特产、农副产品,要突出本地特色,趣味性第一,竞技性第二。”
“第四,鼓励各村组织自己的啦啦队,表演本地特色的文艺节目,比如渔歌号子、舞龙舞狮什么的,把比赛办成一场集体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乡村嘉年华。”
“第五,利用好网络。像李老师你这样,把比赛的精彩瞬间、有趣花絮拍下来,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咱们安平镇,了解这种原生态的乡村足球文化。”
沈屿一条条说着,将他记忆中“村超”的成功经验,结合安平镇的实际情况,娓娓道来。
李良乐听得目瞪口呆,激动得直搓手:“太好了!沈先生!您这想法太棒了!简直就是为我们安平镇量身定做的!比我想的周全多了!”
“这事光靠我们俩不行,得得到镇里和各村的支持。”沈屿补充道。
“这个包在我身上!”李良乐拍着胸脯,“我舅舅在镇政府工作,我这就去找他汇报!再把您的想法跟各村村长通通气!我相信,这么好的事情,大家肯定支持!”
说干就干。李良乐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是找到了在镇文化站工作的舅舅,详细汇报了“安超”联赛的构想。
镇领导一听,觉得这个点子既新颖又接地气,既能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又能展示乡镇新风貌,是件大好事,当即表示支持,愿意由镇政府出面协调场地、安全等事宜,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接着,李良乐和东叔、亮哥等人分头行动,将“安超”联赛的构想传达给了安平镇下辖的望海角、牛脚峡、金鱼村、白沙湾、大礁石等七八个村的村干部和足球爱好者。
消息一出,各村反应热烈!早就对足球比赛心痒痒的村民们听说要搞这么大阵仗的联赛,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不已。各村迅速开始组建或加强自己的球队,选拔队员,设计队服(虽然可能就是统一颜色的t恤),排练啦啦队节目,积极性空前高涨!
短短半个月时间,“安平镇村级足球超级联赛”(简称“安超”)的筹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起来。
镇政府成立了简单的组委会,李良乐被推举为竞赛总负责人,沈屿则被大家一致推选为“总顾问”(虽然他极力推辞,但架不住村民们的热情)。
联赛章程、赛程表、参赛队伍名单也初步拟定。
消息不胫而走,连港城市的媒体都听到了风声,派记者下来采访报道。
“渔村也要搞自己的英超夏超了?”这样的标题见诸报端,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望海角村更是士气高昂,东叔和亮哥天天拉着球队在小学操场加练,还把沈屿那脚“世界波”的视频反复播放,作为“精神氮泵”。
沈屿这个“外援”,自然也成了球队的绝对主力和战术核心(虽然技术依旧感人),被寄予厚望。
站在即将举办首届“安超”联赛开幕式的望海角小学操场上,看着正在紧张布置的简易主席台和彩旗,沈屿心中感慨万千。
他没想到,自己一次无心的参与,竟然会引发出这样一场席卷全镇的体育文化热潮。
这完全偏离了他“躺平”的初衷,但看着村民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蓬勃的干劲,他却觉得,这种感觉……似乎也不错?
他的躺平生活,再次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只不过,这次不是诗歌、音乐或者绯闻,而是最朴实无华的——足球和乡情。
这滚滚而来的“安超”热潮,将会把他和这座海边小镇,带向何方呢?沈屿望着远处蔚蓝的大海,嘴角微微上扬。或许,答案就在那绿茵场上的奔跑与欢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