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魅影
贞顺门的绣花之魂
光绪二十六年的冬夜,紫禁城被铅灰色的寒云压得喘不过气,贞顺门内的抄手游廊积着半尺厚的残雪,檐角铜铃冻得发不出声响。年仅十五的小太监李玉柱缩着脖子往翊坤宫送炭,棉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轻响,忽然瞥见廊柱下蜷缩着个穿月白旗袍的身影。
“谁在那儿?”李玉柱攥紧炭篓把手,宫规里严禁宫人在禁苑角落逗留。那身影缓缓抬头,一张毫无血色的脸映着雪光,鬓边斜插的素银簪子坠着半片残梅,最骇人的是她那双眼睛——眼白泛着青灰,却没有瞳仁,仿佛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劳烦小公公,”女鬼的声音像浸了冰水,“帮我寻一只杏色绣鞋。”
李玉柱吓得魂飞魄散,连炭篓都扔在地上,连滚带爬逃回敬事房。管事太监张德福听他语无伦次说完,当即甩了他一个耳光:“满嘴胡话!贞顺门那片光绪十三年就闹过鬼,说是同治爷的慧妃身边的宫女,名叫绣春,因打碎了主子的翡翠鼻烟壶,被杖毙后扔在井里,尸首至今没找着。”
次日清晨,李玉柱被张德福揪着去捡炭篓,却见廊柱下的积雪完好无损,连半个脚印都没有。正当他以为是自己眼花,却在炭篓旁发现了一枚杏色绣鞋,鞋面上用红绒线绣着并蒂莲,针脚细密得不像凡人所绣。
“快扔了!”张德福脸色煞白,一脚将绣鞋踢进雪堆。可当天夜里,敬事房的烛火忽明忽暗,窗纸上映出个纤瘦的影子,正一针一线地绣花。李玉柱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听见门外传来幽幽的叹息:“我的鞋……还没找齐呢。”
这事很快传到光绪帝耳中,彼时慈禧太后正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皇帝被软禁在瀛台,终日郁郁寡欢。听闻宫中有鬼,他非但不怕,反倒派贴身太监去贞顺门查探。太监回来禀报,说那口枯井里飘着件月白旗袍,领口绣着“绣春”二字,井底沉着另一只杏色绣鞋。
光绪帝沉默半晌,命人将旗袍和绣鞋捞出,以宫女之礼安葬在西郊恩济庄。可下葬当晚,恩济庄的守墓人看见个穿月白旗袍的女子站在坟前,手里捧着一双完整的杏色绣鞋,对着紫禁城的方向深深叩首。
此后十年,紫禁城再没闹过鬼。直到宣统三年深秋,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宣布退位,宫女太监们纷纷收拾细软出宫。李玉柱收拾行李时,发现枕下不知何时多了一方素色绢帕,上面绣着并蒂莲,旁边题着一行小字:“谢君葬我骨,来世报君恩。”
多年后,李玉柱在天津卫街头摆摊修鞋,某天来了个穿杏色旗袍的姑娘,递给他一只断了鞋带的绣鞋。姑娘眉眼弯弯,鬓边插着素银簪子,笑问:“师傅,这鞋还能修好吗?”李玉柱抬头看见姑娘的眼睛,黑白分明,像极了当年贞顺门廊柱下的那抹月白身影,只是这一次,那双眼睛里盛满了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