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山,大竹峰。
距离空桑山那场惊心动魄、险死还生的历练归来,已悄然过去半月有余。守静堂后的黑节竹林深处,灵气氤氲,比往日更加浓郁、活跃了几分,仿佛也因这群从修罗场归来的弟子身上所带的煞气与生机而产生了共鸣。峰上的日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这宁静之下,却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沉凝与蓄势待发的气息。
大竹峰的弟子们,经历了死灵渊的阴煞、万蝠古窟的诡谲、滴血洞的生死一线,心性皆被磨砺得更加坚韧。往日的嬉笑打闹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专注的修炼和沉思。每个人都在默默地消化着那场历练带来的冲击与收获。
吕大信独自盘膝坐在自己院落最深处的一间静室中。这静室依山而建,窗外便是茂密的竹林,清风拂过,竹影摇曳,沙沙作响,更显幽静。室内陈设极其简朴,一榻,一几,一蒲团,四壁空空,唯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与天地交融的平和道韵。
他双目微阖,面容平静无波,呼吸绵长深远,若有若无。周身笼罩着一层极其淡薄、却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的清辉,这清辉并非刻意散发,而是他体内磅礴法力与外界灵气自然交融的体现。他的气息,比之空桑山归来时,更加渊深似海,沉静如渊,仿佛与脚下的大地、与整座大竹峰的山川灵脉都连接在了一起,一呼一吸间,皆暗合自然韵律。
空桑山之行,尤其是最后在滴血洞核心石室的经历,对他而言,意义远超旁人。不仅仅是战斗的磨砺,更在于直面“天书第一卷”那直指大道本源的玄奥,以及最后时刻与赤焰凶兽、黑水玄蛇这等洪荒凶物的惊险周旋。这些经历,如同最猛烈的锤锻,将他以往对道法的诸多感悟、对自身修行之路的思考,彻底熔炼、升华。
此刻,他正引导着体内那如同长江大河般磅礴精纯的太极玄清道法力,沿着一种更加玄妙、更加贴近天地本源法则的轨迹缓缓运转。这轨迹,并非《太极玄清道》秘籍中所载的任何一种已知路径,而是他结合自身对“筑基”理论的理解、混沌珠道意的指引以及天书总纲的启发,自行推演出的,通往“金丹大道”的独特法门。
识海深处,那枚布满细密裂纹、却始终散发着温和而永恒清辉的混沌珠残片,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微微震颤着,清辉流转,将一缕缕精纯无比、仿佛蕴含开天辟地之初奥秘的本源道意,源源不断地渡入他的神魂深处。与此同时,天书第一卷那看似简短、却字字珠玑、直指修行本质的总纲奥义,如同涓涓细流,与他自身的感悟、混沌珠的道意相互印证、交织、融合。
“金丹者,非徒法力凝聚之实,实乃精、气、神三元圆融合一,铸就承载大道之无上根基……”吕大信心神彻底沉入一种空明之境,摒弃所有杂念,全部的心神意志都凝聚于一点,全力冲击着那层阻隔在玉清境巅峰与更高层次“太清境”(亦即他推演中的金丹期)之间的无形壁垒。
他体内的太极玄清道法力,被极致地压缩、提纯,原本如同雾气般的真元,渐渐向着液态,乃至最终固态的方向转化,散发出璀璨的金色光芒。周身气血之精粹,被悄然引动,融入那沸腾的法力洪流之中。而他的神识意念,更是高度凝聚,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引导着精气二者的融合,并将自身对“道”的独特理解——那份源自混沌珠的包容、源于天书的直指本源、源于自身经历的坚韧不拔——缓缓烙印其中。
丹田气海,乃修行之根本,此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极其微小、却散发着璀璨夺目、仿佛蕴含着一方初生世界所有奥秘的金色光点,正在缓缓成型、稳固。这光点虽小,却重若山岳,凝若实质,正是迈入金丹期最关键的一步——凝炼“金丹种子”!
此过程凶险异常,如同走钢丝,需要对自身力量有着极致精准的掌控,对大道法则有着深刻的领悟。稍有差池,法力失控,或心神不稳,便是丹毁人伤,甚至修为尽废的下场。但吕大信根基之扎实,远超同辈,心志之坚定,更是历经考验,加之有混沌珠这等鸿蒙异宝残片和天书奥义护持,整个过程虽缓慢如抽丝剥茧,却每一步都稳如磐石,坚定地向着目标迈进。
就在吕大信潜心冲击关隘的同时,大竹峰的其他弟子,也都在各自的修行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张小凡坐在自己那间简陋的小屋内,窗户开着,清晨的阳光洒落进来。他掌心轻轻抚摸着那柄暗紫色的绝仙剑,剑身冰凉,却与他有一种血脉相连、心意相通的奇异感应。空桑山连番恶战,尤其是最后在煞气通道中,催动此剑抵御侵蚀、格挡攻击的经历,让他对这柄由五师兄亲手重铸、与他命运息息相关的神兵,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他运转着太极玄清道,法力流过经脉时,能清晰地感觉到绝仙剑传来一丝微弱的、却无比精纯的反馈,仿佛在帮助他淬炼法力,拓宽那原本狭窄滞涩的经脉。原本停滞不前的玉清境第四层瓶颈,竟在这连番刺激和神兵反哺下,悄然松动。一股比以往更加精纯、更加凝练的法力在丹田深处滋生、壮大,最终水到渠成,冲破关隘,稳稳踏入了玉清境第五层!他缓缓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欣喜,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五师兄吕大信深深的感激。他知道,自己能突破,这柄剑功不可没,而五师兄的再造之恩,他永世难忘。
田灵儿在苏茹的亲自指点下,于后山一处灵气充裕的泉边修炼。她天资本就聪颖,经历险境后,心性也成熟了不少,褪去了几分娇气,多了几分坚韧。琥珀朱绫在她手中飞舞,灵动异常,时而如灵蛇出洞,时而如霞光护体,显然对这件法宝的掌控更上一层楼。她的修为也精进神速,已达玉清境第五层巅峰,距离第六层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遥。
大师兄宋大仁,修为本就扎实厚重,此次历练后,道心更加圆融通透,一举一动间,沉稳大气,距离那无数修士梦寐以求的上清境门槛,似乎又近了一步。吴大义、郑大礼、何大智、杜必书等人,也都在各自境界上有所巩固和提升,或法术更加纯熟,或对道法理解更深。
即便是平日里最跳脱、心思最活络的风回峰曾书书(他常来大竹峰串门),从空桑山回来后也老实了许多,据说整日泡在风回峰的藏书房和炼器室里,废寝忘食地钻研一种结合了在空桑山所见魔教机关术理念的新奇法宝,扬言要炼制出震惊青云的“杰作”。
可以说,整个青云门的年轻一代,都因这次惨烈而珍贵的历练,悄然发生着蜕变,如同经过烈火淬炼的精钢,锋芒内敛,却更显坚韧。
时间悄然流逝,静室中的吕大信,已不知枯坐了多久。某一刻,他周身那层淡淡的清辉骤然向内收敛,仿佛百川归海,尽数纳于丹田那一点金丹雏形之中。他缓缓睁开双眼,眸中清澈无比,乍看平平无奇,细看却仿佛有日月星辰生灭、天地万物演化的景象一闪而逝,深邃得令人心醉。
他轻轻吐出一口浊气,这口气息凝练如实质,在空中竟化作一个微小的、缓缓旋转的混沌色漩涡,散发出玄奥的道韵,良久才缓缓消散于天地之间。
“金丹初种,大道之基始立。”吕大信内视丹田,感受着那枚虽仍显虚幻、却真实不虚、与他心神紧密相连的金色光点,以及体内奔腾不息、质与量都远超从前的磅礴法力,心中一片宁静与喜悦。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踏出了通往更高境界最关键、最艰难的一步,正式触及了太清境(亦即他推演中的金丹期)的门槛!虽然只是初入此境,金丹尚需长时间温养、凝聚,方能彻底稳固、壮大,但其实力与对天地灵气的感知、运用能力,与之前玉清境时已是天壤之别。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与从容,油然而生。
他长身而起,骨骼发出一阵清脆的轻响,周身气息圆融无碍。推开静室的门,正值清晨,朝阳初升,万道霞光穿透竹林,洒下斑驳的光影。守静堂前的空地上,田不易正背负双手,监督着弟子们晨练。宋大仁、吴大义等人演练剑法,虎虎生风;田灵儿朱绫舞动,光彩熠熠;张小凡则在角落默默练习着基础剑诀,一招一式,沉稳有力。
田不易的小眼睛扫过众弟子,感受到他们身上明显增长的气息,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当他的目光落到刚从静室走出的吕大信身上时,瞳孔微微一缩,敏锐地察觉到吕大信身上那股愈发深邃内敛、却隐隐与周围天地融为一体、散发出无形威压的气息,这气息,竟让他这位老牌的上清境高手都感到一丝隐隐的压力!
“这小子……竟然真的……”田不易心中巨震,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颔首,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嗯,看来这趟没白跑,收获不小。”
吕大信上前几步,恭敬行礼:“师父。”
田不易摆了摆胖手,目光望向通天峰的方向,语气带着一丝凝重:“安静日子怕是到头了。掌门师兄方才传讯,魔教妖人近来在东海流波山活动频繁,似有大动作,召各脉首座即刻前往通天峰议事。你如今……”他顿了顿,深深看了吕大信一眼,“修为已然不同往日,此次下山,恐怕要多倚重你了,需得担起责任来。”
吕大信神色平静,并无丝毫骄矜之色,拱手沉声道:“弟子明白。定当竭尽全力,护佑同门,不负师恩。”
田不易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但眼神中的信任与期许,却显而易见。
正如田不易所料,大竹峰这短暂的宁静修炼时光,被骤然来自通天峰的钟声打破。新的风暴,已然在遥远的东海之滨酝酿。而经过空桑山生死洗礼、实力已然发生质的飞跃的青云门新一代弟子们,即将再次背负使命,踏上更加凶险未卜的征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