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初春,本该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碧瑶山区的橡胶园新叶初绽,新建的水库开始蓄起粼粼波光,集市上的贸易也因治安改善和收入增加而日渐繁荣。北吕宋自治委员会架构内的各个部门,正按照年度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事务。表面上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股来自遥远太平洋彼岸的寒流,正悄然越过重洋,裹挟着冷战的铁锈与硝烟味,吹向了这片刚刚品尝到自治甜味的土地。
这一日,李金唐在委员会总部他的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份由苏望海亲自送来,并标注着“绝密”的情报汇总。情报来源错综复杂,既有周明海通过商贸往来从马尼拉上层探听到的风声,也有王豹的军事部从边境活动和某些特殊渠道截获的信息碎片,甚至还包括了华人商会从香港转来的、涉及国际局势的分析。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
“司令,”苏望海的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扶了扶眼镜,指着报告上的关键段落,“综合来看,**美国调整了其在东南亚的整体战略。** 随着朝鲜战场陷入僵局,以及印度支那(越南)法国殖民势力的颓势,美国人正急于在东南亚构筑一道针对共产主义扩张的‘防波堤’。而菲律宾,作为其在亚太最传统的盟友和重要的海空军基地,被毫无意外地纳入了其‘冷战防御圈’的核心位置。”
李金唐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走到墙上那幅巨大的、涵盖了整个东南亚的地图前,目光锐利。美国的全球战略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而北吕宋,这个刚刚获得一点自主空间的小小自治体,似乎不经意间,被这张网上最坚韧也最危险的丝线缠住了。
“这意味着什么?”李金唐的声音低沉。
“意味着,”苏望海深吸一口气,“马尼拉当局在美国人眼中的‘利用价值’提升了。美国人会要求菲律宾保持‘内部统一和稳定’,以确保其作为后方基地的绝对可靠。任何形式的地方割据或自治,尤其是拥有武装力量的自治,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都可能被视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是需要被‘理顺’或者‘清除’的障碍。”
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寂。窗外,是碧瑶和煦的春日阳光;窗内,却是两位领导者心头逐渐凝聚的阴云。他们都很清楚,北吕宋的自治地位,是建立在军事抵抗的威慑与政治谈判的妥协之上的,其存在的前提之一,是马尼拉方面因内部掣肘和外部顾虑(如影响美援)而暂时接受的“权宜之计”。如今,这外部顾虑,很可能因为美国战略的调整,反而变成了压迫北吕宋的借口。
“美国人不会直接容忍一个不受他们完全控制的武装政权,存在于其战略支点国家的内部。”李金唐缓缓说道,眼神冰冷,“哪怕这个政权表面上并不反美,甚至还在与他们做生意。”
预感很快变成了残酷的现实。
仅仅半个月后,一份由菲律宾总统府和内政部联合签发的正式公文,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碧瑶自治委员会总部。公文措辞强硬,一改之前《自治令》中那略显模糊和妥协的基调。
公文的核心内容有三点:
第一,**单方面宣布“终止”之前与北吕宋自治委员会达成的一切合作协议**,包括《北吕宋区域自治令》。
第二,指责北吕自治委员会“未能有效履行承诺”、“武装力量超出合理范围”、“存在离心倾向”,要求**李金唐在三十日内,解散“北吕宋地方保安队”的核心武装(指那500人的精锐以及所有重装备),所有武装人员解除武装,编入地方政府警察序列。**
第三,要求北吕自治委员会**立即停止运作,其所有管理职能由中央政府派遣的专员接管**,李金唐及委员会主要成员需“前往马尼拉述职”,接受中央政府的“重新安排”。
这无异于一道最后通牒,旨在兵不血刃地解除北吕宋的武装,剥夺其自治权,将这片土地重新纳入马尼拉的直接管辖之下。
消息传来,整个自治委员会高层震动!愤怒、不解、担忧的情绪在会议室里弥漫。
“欺人太甚!”王豹一拳砸在桌子上,虎目圆睁,“这分明是看我们发展好了,眼红了!想过河拆桥!什么狗屁命令,老子绝不接受!”
“这是背信弃义!”周明海也气得脸色发白,“我们刚给他们稳定了治安,扩大了经济合作,他们转头就来这一手!肯定是美国人在后面给了他们底气!”
苏望海则相对冷静,但眉头紧锁:“法律和道义在我们这边,但马尼拉显然已经不打算再讲这些了。他们撕毁协议,凭借的是实力和强权。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始终沉默的李金唐。
他拿起那份如同枷锁般的公文,仔细地又看了一遍,然后缓缓将其放在桌上,抬起头,目光扫过每一张激愤或忧虑的面孔。他的脸上没有暴怒,只有一种沉静如水的决绝。
“他们以为,靠一纸命令,就能让我们放下武器,任人宰割。”李金唐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他们忘了,我们的自治地位,不是他们恩赐的,是我们用血和命从鹰嘴峡打出来的!是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出来的!”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群山,那是北吕宋的天然屏障,也是他们精神的依托。
“回复马尼拉,”李金唐转过身,命令斩钉截铁,“**北吕宋自治委员会是经合法程序承认的机构,代表北吕宋人民的意愿。单方面终止协议的行为,是非法和无效的。我们拒绝接受一切无理要求。北吕宋人民有权利保卫自己的家园和自治成果。**”
拒绝!没有丝毫犹豫和回旋的余地!
这道强硬的回应,如同在北吕宋与马尼拉之间,划下了一道更加清晰也更加危险的界限。
命令迅速下达至军事部。王豹立刻行动了起来:
* **保安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所有休假取消,人员归建,弹药配发到个人。
* **加强边境要道、山口、桥梁的警戒和工事修筑。** 特别是通往中部平原的几个关键隘口,迅速构筑了机枪阵地和迫击炮发射位,设置了路障和雷区。
* **侦察分队前出,密切监视政府军可能的调动迹象。** 无线电保持24小时监听。
* **在控制区内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对可疑人员进行盘查。**
碧瑶及其周边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刚刚恢复生机的市集,虽然依旧开放,但人们脸上轻松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隐的担忧和警惕。田野里劳作的农民,也会不时直起腰,望向南方通往马尼拉的方向。
工厂依旧在轰鸣,橡胶乳液依旧在流淌,但所有人都明白,和平建设的黄金时期可能已经结束。北吕宋的天空,刚刚晴朗了不久,再次被冷战的巨大阴影所笼罩,一场远比鹰嘴峡战役规模更大、也更残酷的风暴,正在天际线之外酝酿。
李金唐站在加固后的指挥部里,看着地图上标注出的己方防线和可能的敌军进攻路线,眼神深邃。他知道,这一次的对手,将不仅仅是马尼拉的政府军,其背后,可能还站着那个手握核武、睥睨全球的超级巨人。
北吕宋的自治之路,迎来了自诞生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