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运动袭击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战斗留下的弹痕与对生产造成的短暂停滞,如同一声警钟,让李金唐在巩固防御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工厂内部的运作效率。一场防御战,暴露的不仅仅是安保的薄弱点,也折射出生产流程中潜藏的风险与瓶颈。胜利,不仅仅要能在枪炮下守住基业,更要能在和平时期高效地产出财富。
在战斗总结会议上,李金唐指着厂区地图,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大家看,这次敌人西路进攻的主要目标就是我们的仓库区。我们的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与生产车间距离过近,几乎连成一片。一旦战火波及仓库,无论是原料被毁还是成品被焚,对我们都是毁灭性打击。而且,一旦车间或仓库任一区域遇袭,人员疏散和物资转移的通道都显得拥挤混乱。”
他基于系统赋予的“初级工业技能”中的工厂布局知识,并结合实战教训,开始对生产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 **“安全-效率”双重优化**。
首要举措便是**调整厂区布局,实现功能分离**。他下令在距离主生产车间约一百米外,依托一处天然的山体缓坡,新建两座更为坚固、且有一定隐蔽性的半地下式仓库,分别用于储存原胶和成品橡胶。新旧仓库之间通过一条加顶棚的传送带通道连接,减少运输环节的人力消耗和天气影响。同时,在车间和仓库的多个方向,**增建了四条明确标识的应急疏散与消防通道**,确保在任何突发情况下,人员和关键物资都能快速、有序地转移。
“这不仅仅是防火防盗,更是防患于未然。”李金唐对负责施工的木根叔强调,“我们要假设工厂可能再次面临攻击,那时的每一分钟,每一条畅通的通道,都可能挽救生命和财产。”
布局调整的同时,**产能提升**计划也同步启动。来自美国军工企业的稳定订单以及潜在的其他市场需求,使得现有的月产二十吨产能显得捉襟见肘。李金唐再次投入资金,**新增了一套中型的密闭式炼胶机和两台自动硫化罐**,并对原有的动力系统进行了扩容改造,确保电力供应足以支撑新增设备的运行。
“我们的目标,是将月产能从二十吨,提升到**三十吨**!”李金唐在全体工人大会上宣布。这意味着生产节奏需要加快,设备利用率需要提高。
然而,仅仅是增加设备并不能保证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李金唐深知,**人**才是生产中最关键的因素。过去相对固定的薪资制度,在和平建设时期尚可,但在需要激发潜力、追求更高效率的当下,就显得有些动力不足。
他引入了全新的 **“计件工资制”与“质量奖惩制”相结合的激励方案**:
- 工人每完成一单位(例如:精炼一公斤合格橡胶)的生产任务,便能获得固定的计件报酬,多劳多得。
- 设立“质量奖”,每月对良品率最高、废品率最低的生产班组和个人给予额外重奖。
- 同时,严格执行“质量追责”,对于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批量废品,不仅要扣除相应计件工资,还需承担部分原料损失成本。
这一制度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发了工人们巨大的生产热情。以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收入差距不大。如今,每个人的努力都与自己的钱袋直接挂钩。工人们自发地研究如何优化操作步骤以减少耗时,相互监督提醒避免失误,下班后甚至还会主动留下来维护保养自己负责的设备,以确保第二天能高效运转。
老工人何塞看着这个月几乎翻倍的工资单,激动地对同伴说:“李先生给了我们靠本事吃饭、靠勤劳致富的机会!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守着贫瘠的土地看天吃饭了!”
积极性的高涨,直接体现在生产数据上。在新的流水线布局和激励制度下,工厂的**良品率不仅没有因为提速而下降,反而稳定在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甚至偶尔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惊人水准!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新增的设备与原有设备协同作业,流畅衔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产能便顺利爬升到了**月产三十吨**的设计目标。
当李金唐将首批扩产后的高品质橡胶按时发往美国,并随附了最新的质量一致性报告后,很快收到了美方代表的赞扬回信。信中称,“星火工业”所展现出的**卓越的产能弹性、稳定的品质控制和高度的契约精神**,进一步坚定了他们与李金唐长期合作的信心,并暗示未来可能会考虑增加采购份额。
听着车间里比以往更加密集、却更有节奏感的机器轰鸣声,看着工人们忙碌而充满干劲的身影,李金唐欣慰地笑了。一场危机,被他转化为了升级防御、优化生产、激励人心的契机。这座工厂,不仅扛住了战火的洗礼,更在战火的淬炼中变得更具效率与活力。
【叮!奖励文明点:+75!(因成功实现产能提升与生产体系优化,对势力工业实力产生持续正面影响,奖励丰厚!)】
【当前文明点:3122!】
工业的脉搏在河谷中强劲地跳动,为“星火”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财富与力量。李金唐知道,拥有了一座高效且能不断自我优化的工业心脏,他便拥有了在这片土地上应对任何挑战、实现更大野心的最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