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午后,地铁站里弥漫着悠闲的氛围。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下,在光洁的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这个时段的乘客多是带着孩子出游的家庭,站厅里不时响起孩童的欢笑声。
林晓梦正在3号安检口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整个区域。她注意到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安检通道附近跑来跑去,而他的母亲正专注地看着手机,对孩子的行为毫不理会。
“妈妈你看我!”小男孩兴奋地大喊,突然加速冲向正在运转的安检机。
林晓梦立即上前,及时挡在了孩子和设备之间。小男孩撞到她腿上,愣了一下,随即咯咯笑起来,以为在玩游戏。
“小朋友,这里不能跑哦。”林晓梦蹲下身,平视着孩子的眼睛,“这些机器在工作,撞到会很痛的。”
男孩母亲这才抬起头,不耐烦地说:“没事,小孩子活泼点很正常。”
林晓梦站起身,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女士,为了孩子的安全,请您看好他。安检区域设备多,孩子奔跑很容易受伤。”
母亲敷衍地点点头,伸手拉住孩子。但不过两分钟,趁着母亲低头回消息的工夫,小男孩又挣脱了,这次直接跑向了正在传送行李的安检带。
“危险!”小林及时拦住了孩子,但自己的手背被安检机边缘划了一道红痕。
林晓梦见状,知道必须采取更坚决的措施。她走到那位母亲面前,语气温和但坚定:“女士,请您务必看好孩子。刚才如果不是我的同事及时拦住,孩子的手可能会被卷入传送带。”
母亲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脸色微变:“不会吧...这么严重?”
“去年在另一个站就发生过类似事故,一个孩子的手指被夹骨折。”林晓梦平静地陈述事实,“这些设备不是为了应对儿童嬉闹设计的,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她指向安检区域的各种标识:“您看,这里明确提示‘请勿奔跑’、‘请看管好儿童’。这些规定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
母亲终于收起手机,紧紧拉住孩子的手:“对不起,我没想到这么危险。”
“理解您带孩子出门的辛苦,”林晓梦的语气缓和下来,“但我们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好吗?”
这时,小男孩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变化,安静地靠在母亲身边。林晓梦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地铁吉祥物的贴纸,蹲下身递给男孩:“小朋友,如果你能乖乖地和妈妈一起排队,阿姨再奖励你一个贴纸,好不好?”
男孩眼睛一亮,用力点头,紧紧握住母亲的手。
这件事的处理过程被其他乘客看在眼里。一位带着孙子的老人对林晓梦竖起大拇指:“姑娘,你说得对。现在有些家长太惯着孩子了,公共安全不能马虎。”
事后,林晓梦在班后会上专门讨论了这件事。
“今天我们遇到的情况很典型。”她对团队成员说,“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把握好几个原则:首先是确保安全,其次是教育引导,最后才是执行规定。”
张姐深有感触:“我以前遇到这种情况,要么太强硬引起冲突,要么太软弱达不到效果。晓梦今天的处理方式很值得学习。”
小林展示着手背上的红痕:“说实话,当时我第一反应是生气。但看到晓梦姐能保持冷静,既解决了问题,又没激化矛盾,真的很佩服。”
李哥也难得地发表了看法:“安全管理最难的就是度的把握。太松了会出事故,太紧了又会引起抵触。晓梦今天的处理,在专业性和人性化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林晓梦总结道:“其实那位母亲不是不讲道理,只是缺乏安全意识。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执行规定,更要帮助乘客理解规定背后的意义。”
这次事件后,林晓梦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她利用休息时间设计了一套儿童安全宣传画,用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向小乘客们传递安全知识。
“为什么不能在这里奔跑?”画上的小地铁吉祥物眨着大眼睛,“因为会撞到危险的机器小伙伴!”
陈默来站里开会时,看到了这些宣传画,很是赞赏:“这个创意很好。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安全教育,比生硬的规定更有效。”
“其实是从那次事件中得到的启发。”林晓梦说,“预防永远比事后处理更重要。”
令她欣慰的是,自那以后,3号安检区儿童嬉闹的情况明显减少。很多家长在看到宣传画后,都会主动给孩子讲解安全知识。偶尔有孩子忘记规定,也会有其他乘客善意地提醒。
一周后,林晓梦又遇到了那位母亲。这次,她紧紧牵着孩子的手,在看到林晓梦时,还特意让孩子说“谢谢阿姨”。
“上次真是谢谢你了。”母亲诚恳地说,“回家后我查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地铁站里有这么多安全隐患。现在带孩子出门,我都会提前跟他讲好注意事项。”
这个转变让林晓梦倍感欣慰。她意识到,安全管理不仅是制止危险行为,更是培养安全意识。而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智慧。
当晚,她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段经历:
“安全教育要从理解开始,而非强制。
每个不负行为的背后,都可能藏着认知的盲区。
预防胜于补救,引导胜于禁止。
用善意化解对立,用专业赢得信任。”
写完这些,她轻轻抚摸着窗台上的小木雕麻雀。在灯光下,那只小麻雀仿佛在告诉她:真正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启迪;不是对抗,而是引导。
第二天上班时,林晓梦发现桌上放着一幅稚嫩的画。画上是她和一个小孩子手拉手站在地铁前,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谢谢安检阿姨。”
是小林放的,旁边附着纸条:“这是我侄子画的,他说长大了也要像晓梦阿姨一样保护大家的安全。”
这幅简单的画,让林晓梦的眼眶微微湿润。她小心地将画贴在休息室的墙上,与其他荣誉并列。
是的,这就是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维护着地铁的安全运转,更在影响着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而这种影响,可能会在某个孩子心中埋下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
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她将继续站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继续用她的专业和智慧,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