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午后,阳光透过厨房的窗户,在流理台上洒下一片暖融融的光斑。来来正尝试着按照手机上的教程制作冰皮月饼,小来则趴在餐桌旁,小手托着腮,目不转睛地看着妈妈忙碌。
“妈妈,你做的是兔子月饼吗?”小来眨巴着大眼睛,充满期待地问。
来来停下手中的动作,有些歉意地笑了笑:“宝贝,妈妈做的是普通的冰皮月饼。兔子月饼...妈妈试了好几次,都做不出那个形状。”
小来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嘴角微微下撇:“可是我就想吃兔子月饼。小雨说她去年吃过,耳朵是竖起来的,眼睛用红豆点的,特别可爱。”
来来擦掉手上的面粉,走到女儿身边,轻轻搂住她:“妈妈知道。妈妈已经找了好几家超市和面包店了,可是他们都说不做兔子月饼了。”
“为什么呀?”小来仰起头,眼睛里写满了不解,“兔子月饼多可爱啊,为什么大家都不做了呢?”
“可能是因为做起来太费功夫了吧。”来来叹了口气,“现在的月饼大多是机器生产的,那种需要手工塑形的兔子月饼,越来越少见了。”
小来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跳下椅子,跑进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儿,她拿着一本绘本跑回来,翻到其中一页:“妈妈你看,就像这本书里的小兔子这样的月饼!”
绘本上画着一个圆月般的月饼,上面蹲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兔子,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仿佛随时会从月饼上跳下来。
来来看着女儿渴望的眼神,心里一阵柔软。她想起自己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外婆总会亲手做一炉兔子月饼。刚出炉的月饼香气扑鼻,兔子的轮廓在金色的饼皮上若隐若现,那是她童年最甜蜜的记忆之一。
“妈妈再去找找看,”来来下定决心,“一定会让小来吃到兔子月饼的。”
小来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真的吗?妈妈不许骗人!”
“不骗人。”来来伸出小指,“拉钩。”
母女俩的小指紧紧勾在一起,在午后的阳光下拉出了一个承诺的剪影。
接下来的几天,来来开始了她的“寻找兔子月饼之旅”。
第一站是小区门口的便民超市。售货员是个年轻姑娘,听到“兔子月饼”时一脸茫然。
“什么兔子月饼?我们这里有五仁的、豆沙的、蛋黄的,就是没有兔子形状的。”
“就是那种做成小兔子造型的月饼,”来来比划着,“大概这么大,耳朵是竖起来的...”
“哦,您说的是那种老式月饼啊!”售货员恍然大悟,“早就不进了,那种月饼又费工又卖不上价。现在谁还吃那个啊?”
来来有些失望地道了谢,转身离开时听见售货员小声嘀咕:“现在还有人找这种月饼,真是稀罕。”
第二站是市中心那家老字号糕点铺。店面装修得古色古香,玻璃柜台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
“请问有兔子月饼吗?”来来抱着希望问道。
柜台后的老师傅推了推老花镜:“兔子月饼?那可是老手艺了。我们店里十年前就不做了,现在都是模具压花的,谁还用手工捏兔子啊?”
“为什么都不做了呢?”来来忍不住问。
老师傅叹了口气:“费时费力呗。做一个兔子月饼的时间,能做十个普通月饼。而且现在的年轻人,都爱买那些包装漂亮的网红月饼,谁还认得这种老式月饼哦。”
来来不死心,又跑了三四家面包店和超市,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有的店员甚至没听说过兔子月饼,建议她去买普通的卡通造型月饼。
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家,来来在电梯里遇见了邻居张阿姨。
“来来,怎么愁眉苦脸的?”热心的张阿姨关切地问。
来来把找兔子月饼的事说了一遍,张阿姨听后直摇头:“现在哪儿还有卖那种月饼的哦。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也爱吃,后来买不到了,她就哭闹,我只好自己学着做。不过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喽。”
“您还会做吗?”来来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张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早忘啦!现在都是买现成的。要我说啊,你就给孩子买个普通月饼算了,小孩子嘛,哄哄就过去了。”
来来苦笑了一下,没有接话。她了解小来,那孩子虽然平时乖巧,但对心心念念的东西,总是格外执着。
“妈妈,找到兔子月饼了吗?”每天放学回家,小来的第一句话总是这个。
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来来实在不忍心告诉她实情,只好含糊地说:“妈妈还在找呢,一定会找到的。”
但接连几天的失望让小来渐渐失去了耐心。周五晚上,当她再次听到妈妈说“没找到”时,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呜呜...妈妈骗人...根本就找不到兔子月饼...”小来抽噎着,小肩膀一耸一耸的,“小雨说...说现在都没有兔子月饼了...她说我吃不到了...”
来来心疼地把女儿搂在怀里:“不会的,妈妈答应过的事,一定会做到。”
“可是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小来抬起泪眼朦胧的小脸,“如果没有兔子月饼,月亮上的玉兔会不会生气啊?”
“玉兔不会生气的,”来来轻轻擦去女儿的眼泪,“它知道小来是个好孩子。”
安抚好小来的情绪,来来一个人坐在客厅里发愁。窗外的月亮一天比一天圆,中秋的脚步越来越近,可兔子月饼依然毫无踪影。
“要不,我再去别的区找找?”来来自言自语。
丈夫在一旁劝道:“算了吧,跑那么多地方多累啊。我看网上有不少新奇造型的月饼,你买个兔子图案的不就行了?”
“那不一样,”来来摇头,“小来想要的是那种立体的、有耳朵的兔子月饼。”
“小孩子嘛,过几天就忘了...”
“不会的,”来来打断丈夫,“有些味道,有些记忆,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她想起自己七岁那年的中秋节,外婆病重,没能像往年一样做兔子月饼。她失望极了,躲在被窝里偷偷哭。后来外婆知道了,硬是撑着病体,在妈妈的帮助下,做了最后一批兔子月饼。那是外婆做的最后一次兔子月饼,也是她记忆中最香甜的月饼。
有些承诺,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夜深了,来来却毫无睡意。她打开电脑,在搜索框里输入“兔子月饼 订购”,没想到跳出来的结果让她眼前一亮。
那是一篇美食博主的文章,标题是《寻找失传的老味道:手作兔子月饼》。文章中详细记录了博主寻找传统兔子月饼的经历,最后提到了一家名为“月满西楼”的手工糕点坊,说他们还接受兔子月饼的定制。
来来迫不及待地点进糕点坊的网站,首页是一轮皎洁的圆月,月光下蹲着一只乖巧的玉兔。网站设计得古雅别致,产品列表里果然有“传统兔子月饼”。
她立刻拨通了网站上的联系电话。
“您好,这里是月满西楼。”接电话的是一个温和的男声。
“请问...你们现在还做兔子月饼吗?”来来紧张地问。
“做的,不过需要提前预订。我们的兔子月饼都是接到订单后手工现做的,所以要等三到五天才能发货。”
“没关系!我可以等!”来来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我要订一盒,不,两盒!”
挂断电话,来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她轻手轻脚地走进小来的房间,看着女儿熟睡的脸庞,忍不住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
“宝贝,妈妈找到了,”她轻声说,“你的兔子月饼找到了。”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温柔地洒在小来的脸上,她似乎在梦中笑了。
接下来的几天,小来每天都沉浸在即将收到兔子月饼的喜悦中。
“妈妈,兔子月饼真的在路上了吗?”
“是的,快递叔叔正在把它送过来。”
“它会是什么味道的呢?”
“妈妈猜,应该是甜甜的豆沙味吧。”
“那它的耳朵会不会很脆?”
“这个嘛...等收到就知道了。”
母女俩的对话总是围绕着兔子月饼展开。来来惊讶地发现,这份期待已经成了小来日常生活中最快乐的源泉。
每天放学,小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妈妈,兔子月饼今天会到吗?”
每当听到门铃响,她都会像只小兔子一样蹦起来:“是不是兔子月饼来了?”
等待的过程虽然漫长,但那份甜蜜的期待,却让平淡的日子变得闪闪发光。
来来也趁机给小来讲了许多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小来听得入迷,对中秋节有了更多的期待。
“妈妈,月亮上真的住着玉兔吗?”
“传说中是的。”
“那它每天都在捣药吗?”
“是啊,制作长生不老的仙药。”
“它会不会很孤单啊?”
“这个...”来来想了想,“所以每到中秋节,我们都要吃兔子月饼,陪它一起过节日呀。”
小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对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更加向往了。
中秋节前三天,来来终于收到了快递的取件通知。她特意没有告诉小来,想给女儿一个惊喜。
下午接小来放学时,来来故作神秘地说:“小来,妈妈带你去拿一个神秘礼物。”
“什么礼物?”小来好奇地问。
“到了你就知道了。”
来到快递柜前,来来输入取件码,柜门“啪”地一声打开了。里面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纸箱,包装得很仔细。
“是兔子月饼吗?”小来激动地跳起来。
“猜对了!”来来笑着抱起纸箱,“走,我们回家吃兔子月饼去!”
一路上,小来不停地猜测着兔子月饼的样子。
“它的耳朵一定是竖起来的!”
“它的眼睛可能是两颗芝麻!”
“它的尾巴一定是圆圆的!”
回到家,小来迫不及待地催促:“妈妈快打开!快打开!”
来来小心地拆开包装,里面是一个精致的铁盒,盒盖上印着一轮圆月和一只玉兔。打开盒盖,六个栩栩如生的兔子月饼整齐地排列着,每个都有竖起的耳朵、红豆点缀的眼睛,还有一个小小的圆尾巴。
“哇...”小来看呆了,半晌才发出惊叹,“它们太可爱了!”
月饼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是那种传统糕饼特有的、温暖的香味。
小来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月饼,放在手心细细端详,舍不得吃。
“妈妈,它真的太漂亮了,”小来的眼睛亮晶晶的,“我都不忍心咬它了。”
来来被女儿的模样逗笑了:“月饼就是用来吃的呀。来,妈妈和你一人一个。”
小来犹豫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轻轻地咬下了兔子的一只耳朵。
“好甜!好好吃!”她的脸上立刻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豆沙的香甜在口中化开,饼皮酥软,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
“妈妈,你也吃!”小来把手中的月饼递到来来嘴边。
来来咬了一小口,熟悉的味道瞬间唤醒了记忆深处的情感。这就是她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外婆做的兔子月饼,也是这么香甜,这么温暖。
“好吃吗?”小来期待地问。
“好吃,”来来的眼睛有些湿润,“这是妈妈吃过的最好吃的兔子月饼。”
小来满意地笑了,小口小口地品尝着她的宝贝月饼,每一口都吃得格外珍惜。
“妈妈,为什么兔子月饼这么难找呢?”小来突然问。
“因为做起来很麻烦,需要很多耐心和技巧。”
“那为什么还有人做呢?”
“因为...”来来想了想,“总有人记得这些老味道,也总有人愿意为了传承这些味道而付出努力。”
小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咬了一小口月饼:“那我长大了也要学做兔子月饼。”
“真的吗?”来来有些惊讶。
“嗯!”小来认真地说,“这么好吃的月饼,要是以后大家都吃不到了,多可惜啊。”
看着女儿认真的小脸,来来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有些传统,有些味道,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那天晚上,小来坚持要把剩下的兔子月饼放在窗台上,说是要让月亮上的玉兔也看看。
“玉兔看到人间也有这么多小兔子,一定会很开心的。”小来信心满满地说。
月光如水,温柔地洒在窗台上的兔子月饼上,那些蹲坐着的小兔子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银边,栩栩如生。
中秋节终于到了。
晚上,来来在阳台上摆好了月饼和水果,和小来一起赏月。圆月如玉盘高悬天际,清辉洒满大地。
“妈妈,你看月亮上是不是有只小兔子?”小来指着月亮问。
“是啊,那就是玉兔在捣药呢。”
“它一个人会不会很寂寞啊?”
“今晚不会,”来来摸摸女儿的头,“因为有这么多人在陪它过中秋节。”
小来拿起一个兔子月饼,对着月亮举起:“玉兔,请你吃兔子月饼!”
来来被女儿的举动逗笑了,也拿起一个月饼:“来,我们一起敬玉兔。”
母女俩对着月亮,品尝着香甜的兔子月饼。夜风轻柔,月色如水,这一刻温馨而美好。
“妈妈,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中秋节,”小来依偎在来来怀里,“因为我吃到了最好吃的兔子月饼。”
“妈妈也很开心,”来来搂紧女儿,“因为看到了小来开心的样子。”
月亮渐渐升高,阳台上的光影也随之移动。小来已经开始打哈欠,但手里还紧紧攥着半个兔子月饼。
“妈妈,我们可以每年都吃兔子月饼吗?”
“当然可以,妈妈答应你。”
“拉钩?”
“拉钩。”
两根手指在月光下郑重地勾在一起,许下了一个关于传统、关于味道、关于爱的承诺。
第二天,来来带着小来,把剩下的兔子月饼分给了邻居们。
张阿姨收到月饼时又惊又喜:“哎呀,还真让你们找到兔子月饼了!这可是稀罕物!”
“是一个手工糕点坊订做的,”来来解释道,“还好现在还有人愿意做这种传统月饼。”
小来骄傲地补充:“是我妈妈在网上找到的!可好吃了!”
邻居家的小朋友收到兔子月饼后爱不释手,都舍不得吃。很快,小区里掀起了一股“兔子月饼热”,不少家长都来问来来订购的方式。
“妈妈,你看大家都喜欢兔子月饼!”小来高兴地说。
“是啊,看来记得这个老味道的人还不少呢。”
最让来来感动的是,周末的时候,小来竟然自己用橡皮泥捏了几个小兔子,虽然形状歪歪扭扭,但那份心意却无比珍贵。
“妈妈,你看我做的兔子月饼!”小来献宝似的捧着她的作品。
“真棒!”来来由衷地称赞,“我们小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做兔子月饼的高手。”
小来认真地点点头:“我要学会做很多很多兔子月饼,让所有小朋友都能吃到。”
那一刻,来来明白,这次的寻找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月饼,更是为了传承一份记忆,守护一份童心。
中秋过后,来来收到“月满西楼”发来的邮件,询问她对兔子月饼的满意度。来来不仅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提笔写下了一封感谢信。
在信中,她讲述了这次寻找兔子月饼的经历,讲述了小来的期待和喜悦,也讲述了这份传统点心带给一个家庭的温暖和感动。
几天后,她收到了店主的回信:
“亲爱的顾客:
感谢您的来信,您的故事让我们全体员工都深受感动。
在这个追求效率和创新的时代,坚持传统手艺确实不易。我们也曾犹豫过是否要继续制作兔子月饼,因为它的制作过程繁琐,利润微薄。
但您的故事让我们确信,我们的坚持是值得的。有人记得这些老味道,有人珍惜这些老手艺,有人愿意为了一份传统点心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寻找。
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下去的决心。
附上我们兔子月饼的制作食谱,虽然不及您外婆的手艺,但希望能为您的女儿留下一份记忆。
期待明年中秋再为您服务。”
随信附赠的还有一份详细的手写食谱,上面记录着兔子月饼的每一个制作步骤。
来来小心地收好食谱,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一份珍贵的传承。
晚上,她把食谱拿给小来看:“小来,这是兔子月饼的做法,等你再大一点,妈妈就教你做。”
小来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真的吗?我要学!我要做给小雨吃,做给所有好朋友吃!”
窗外,月亮虽然已经不如中秋时圆满,但依然明亮温柔。来来知道,有些东西就像这月光,虽然会有圆缺变化,但永远不会消失。
就像传统,就像记忆,就像爱。
而她的小来,已经接过了这份甜蜜的传承。在未来的某个月圆之夜,一定会有一个小姑娘,在厨房里忙碌着,为她的孩子制作带着爱意的兔子月饼。
那时,月光依旧,味道依旧,爱也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