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特云,太阳系冰冷而荒芜的边疆。这里除了偶尔划过的彗星,便是永恒的寂静与黑暗。
然而此刻,这片死寂的虚空,正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存在”所扰动。
它没有实体,更像是一团不断自我编织、自我解构的复杂几何信息流,其形态超越三维生物的视觉理解。它散发着冰冷而纯粹的求知欲,如同一个绝对理性的学者,不带任何情感地扫描、分析着这片星域残留的每一丝信息痕迹。这便是“星骸议会”派出的新单位——【观察者-7】。
它的任务明确:解析“原生信息奇点”LS-L-0734(林星阑)在对抗“湮灭之影”过程中展现出的异常特质,评估其潜在价值与威胁等级,并尝试理解那个区域性守护者(陈默)所掌握的“法则武器”来源。
【检测到区域性信息遮蔽场。强度:中等。技术特征:混合型,包含‘守望者’基础架构及本地文明衍生技术。】观察者-7的核心逻辑冷静地分析着,【检测到微弱‘信息奇点’辐射残留,信号强度显着低于预期模型,且呈现不稳定衰减趋势。初步判断:目标可能在先前冲突中受损。】
它并未急于突破那层笼罩内太阳系的“静默壁垒”,而是如同最耐心的猎手,开始在外围布设下无数无形的“探针”。这些探针并非物理造物,而是高度凝聚的信息感应节点,它们将悄无声息地附着在路过的彗星、星际尘埃,甚至空间本身的微观涟漪上,随着太阳引力缓缓漂向内太阳系,如同一张弥天大网,试图捕捉任何泄露的信息。
与此同时,在地球,“表演”已经开始。
林星阑全神贯注,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微雕大师,精心雕琢着“星火网络”呈现给外界的假象。她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网络的信息辐射,使其呈现出一种“内敛”和“紊乱”的状态。
在全球范围内,那些原本灵感迸发的节点们,仿佛集体遭遇了瓶颈。程序员的代码出现了更多难以排查的漏洞,飞行员的模拟训练成绩出现波动,地质学家的感知变得模糊不清,歌手的旋律也失去了部分抚慰人心的力量……当然,这种“衰退”是极其微妙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混杂在正常的起伏中,如同一个伤者在缓慢恢复,但远未达到巅峰。
一些原本高速推进的科研项目,进度开始“合理”地放缓,甚至传出遇到难以攻克技术难关的“内部消息”。媒体上,关于科技乐观主义的讨论热度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对一些伦理问题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反思——这一切,都在无形中营造出一种文明在经历重创后,陷入短暂迷茫与调整期的氛围。
而在这层精心编织的“虚弱”表象之下,真正的暗流却在汹涌奔腾。
被林星阑标记为核心的那些节点,在更隐蔽的层面,接收着截然不同的“引导”。他们得到的,是经过陈默和林星阑共同筛选、处理的,源自“寂静之心”残骸解析和“造物主”文明数据库的、更高层级的知识碎片和理论方向。
这些知识并非直接灌输,而是以“灵感”、“直觉”或“梦境”的形式,悄然植入他们的潜意识。一位材料科学家可能在梦中“看到”一种原子排列的全新方式;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可能在散步时“灵光一闪”,对某个困扰已久的方程有了颠覆性的理解角度;一位战略分析师可能在下棋时,本能地运用起某种超越人类现有博弈论的计算模型……
这些突破性的火花,并未立即转化为公开的成果,而是被严格限制在“星火网络”最核心的加密层内,如同蛰伏的种子,在黑暗中积蓄着力量。相应的技术验证和实物开发,则在“望辰基地”和几个绝对保密的深层地下实验室中,以最高优先级悄然进行。
陈默坐镇中枢,他的意识如同最精密的雷达,监控着奥尔特云方向那细微的规则扰动,以及林星阑编织的庞大幻境。他需要确保幻境的真实性,同时也要防止任何一丝真正的锋芒泄露出去。
“观察者-7的探针网络正在形成,”陈默的声音在林星阑意识中响起,冷静而清晰,“它们很谨慎,没有直接侵入,而是在构建一个长期的观测体系。这符合‘观察者’的行为模式。”
“它们相信我们展现的‘虚弱’了吗?”林星阑一边维持着幻境,一边分神问道。
“初步判断,它们倾向于相信。”陈默分析道,“我们模拟的信息衰减和文明停滞,符合一个低级文明在遭受高等打击后的‘合理’反应。但它们不会轻易下结论,后续必然会有更深入的试探。”
果然,数日后,一种新的变化出现了。
几颗附着着“观察者-7”探针的星际尘埃,在漂移到小行星带附近时,突然被激活!它们并非进行粗暴的扫描,而是释放出一种极其微妙的信息场,这信息场如同催化剂,开始 subtly 地扰动附近几颗富含稀有金属的小行星的内部结构!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试探!如果地球文明真的拥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活跃的防御意识,必然会注意到小行星带内部这种非自然的、指向性明确的能量微澜,并做出反应。而如果文明真的陷入低迷,则很可能忽略这种发生在遥远边疆的“自然现象”。
“它们出手试探了。”凯的声音从“望辰基地”传来,带着紧张,“检测到小行星带c-178区出现异常引力微调和元素衰变加速现象,非自然成因!”
“按计划回应。”陈默下令,眼神冰冷,“展现我们‘看得到’,但‘无力精细应对’的一面。”
月球基地象征性地向那片区域发射了几枚老旧的、精度有限的动能撞击器。这些撞击器勉强改变了其中一颗较小 asteroids 的轨道,使其偏离了原本可能在未来数百年后对地球构成微弱威胁的轨道,但对其他几颗被扰动更明显的 asteroids,则显得“无能为力”。
这番应对,既展示了文明依旧具备基础的空间监控和防御能力,符合一个正在恢复的文明形象,又恰到好处地暴露了“技术粗糙”和“资源有限”的“弱点”。
奥尔特云外围,【观察者-7】接收着探针传回的数据。
【目标文明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反应速度:迟缓。应对手段:低效,技术层级符合预期衰退模型。未检测到‘法则级’或高等信息操控迹象。‘信息奇点’辐射无增强反馈。】
冰冷的逻辑核心中,对地球文明的威胁评估微微下调,而对“信息奇点”LS-L-0734的研究价值评估,则维持不变,但增加了一条备注:【目标可能处于不稳定或休眠期,需更密切观察其与文明网络的互动模式。】
它决定,加大探针的投放密度,并准备启动第二阶段试探——尝试与地球文明网络中某些边缘节点进行极其隐蔽的、非直接的“接触”,以观察“信息奇点”是否会因此产生应激反应。
星海中的博弈,如同两位对弈的绝顶高手,落子无声,却步步惊心。
地球内部,林星阑感受到了那试图渗透网络边缘的、更加隐秘的触须。她看向陈默,眼中闪过一丝询问。
陈默微微颔首。
“放它进来一点,”他的意识传递着冰冷的指令,“让它‘偶然’发现我们为它精心准备的‘惊喜’。”
一张针对“观察者”的反向陷阱,正在幻境之下,悄然张开。猎人布下的网,或许自己,也将成为网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