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六月初,晋西北山区的清晨还带着几分凉意。一支由二十多辆骡马大车组成的八路军武装运输队,正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车队中央,三门用帆布严密遮盖的瓦窑堡-1型57mm反坦克炮格外显眼。
老李,你说咱们这新家伙真能打穿鬼子的铁王八吗?年轻的装填手小马忍不住问炮长老李。
老李眯着眼打量山路两侧的地形,吐掉嘴里的草根:厂长亲自试过的炮,还能有假?待会真要遇上鬼子坦克,你小子可别手软!
正说着,前方侦察兵突然飞奔而来,脸色煞白:报告!发现日军坦克!两辆一式坦克封锁了前方山口!
整个运输队顿时紧张起来。护卫连长快步跑到反坦克炮班组前:老李,看你们的了!
老李二话不说,猛地掀开炮衣:全体都有!立即选择有利地形,准备战斗!
训练有素的炮组迅速行动。观测员小王快速爬上附近制高点,用望远镜观察敌情:距离八百米,两辆坦克呈一字队形,正在向我方移动!
一号炮位,左前方土坎后!二号炮位,右侧岩石旁!三号炮位负责警戒!老李沉着下令。
三门反坦克炮迅速进入预设阵地。炮手们熟练地操作着火炮,装填手小马费力地将沉重的穿甲弹搬上炮架。
老天爷,这炮弹真沉!小马喘着粗气。
老李检查着瞄准镜,头也不回:沉?待会打穿了鬼子的铁王八,你就知道值了!
此时,日军坦克已经逼近到五百米距离。坦克上的机枪开始扫射,子弹打在岩石上迸出点点火星。
不要慌!等它们再近点!老李紧盯着瞄准镜,小王,报告目标参数!
目标距离四百五十米,时速约十五公里,左侧坦克略微领先!
老李深吸一口气,右手稳稳扶在击发装置上:装填穿甲弹!
穿甲弹装填完毕!
整个炮组屏息凝神。老李的食指轻轻搭在击发钮上,瞄准镜中的十字线稳稳套住了领先那辆坦克的侧面装甲。
炮口喷出炽热的火焰,炮弹呼啸而出。几乎在同一时间,观测员小王激动地大喊:命中!命中目标侧面!
只见那辆一式坦克的右侧装甲被撕开一个狰狞的大洞,浓烟顿时从破口处涌出。坦克像喝醉酒的醉汉一样,歪歪扭扭地向前冲了几米,履带一声断裂,彻底瘫在原地。
打得好!运输队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另一辆日军坦克见状,慌忙转向想要撤退。但老李已经迅速调整炮口:想跑?没那么容易!二号炮位,瞄准它的履带!
明白!二号炮位的炮手早已准备就绪。
第二发穿甲弹精准命中逃跑坦克的主动轮。伴随着金属撕裂的刺耳声响,那辆坦克的履带也应声而断,瘫在原地动弹不得。
全队冲锋!护卫连长抓住战机,立即下令出击。
八路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瘫痪的坦克。幸存的日军坦克兵刚爬出舱盖,就被密集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很快举手投降。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围着被击毁的坦克啧啧称奇。
我的乖乖!这一炮就把铁王八给开了瓢!一个年轻战士摸着坦克装甲上的破洞,惊叹不已。
老李走过来检查弹孔,满意地点点头:弹孔边缘整齐,穿甲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咱们兵工厂造的炮,就是厉害!
护卫连长兴奋地拍着老李的肩膀:老李,你们立大功了!我这就向总部发报报捷!
就在这时,运输队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同志们,咱们是不是该把这辆被打瘫的铁王八拖回去?让兵工厂的同志们也研究研究?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众人响应。虽然坦克履带受损,但主体结构基本完好。战士们找来绳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这台重达十几吨的铁家伙挪上了特制的拖车。
消息传回瓦窑堡兵工厂时,林烽正在主持生产会议。通讯兵冲进会议室,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厂...厂长!前线捷报!咱们的反坦克炮...首战告捷!
当林烽听完详细战报后,猛地站起身,眼眶微微发红:好!太好了!快,把这个消息告诉全厂同志!
很快,胜利的消息就像春风一样传遍了整个兵工厂。
听说了吗?咱们造的反坦克炮,一炮就干掉了鬼子的铁王八!
何止啊!听说还要把击毁的坦克拖回来给咱们研究呢!
王老铁听到消息时,正在炼钢炉前忙碌。他激动得直接把手中的铁钳扔在地上,对着工人们大喊:兄弟们!咱们的特种钢立功了!前线的同志们用咱们造的炮,打穿了鬼子的坦克!
老周在总装车间里更是老泪纵横:值了!这些日子的辛苦都值了!
唐忠祥则立即开始记录实战数据:四百五十米距离击穿四十五毫米装甲...这个数据比我们实验室测试的还要好!
三天后,当那辆被击毁的一式坦克被运回兵工厂时,整个厂区都沸腾了。工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争先恐后地前来围观这个战利品。
让开让开!让我摸摸鬼子的铁王八!王老铁挤到最前面,用手抚摸着坦克装甲上的弹孔,看看这破口多整齐!咱们的穿甲弹效果真好!
林烽带着技术人员仔细检查坦克的每一个部位。当他看到弹孔位置时,不禁赞叹:前线炮手打得很准,正好命中装甲最薄弱的侧面。
唐忠祥拿着笔记本,一边记录一边分析:日军坦克的焊接工艺比较粗糙,装甲硬度也不均匀。这对我们今后的穿甲弹设计很有参考价值。
这时,老周突然想起什么:厂长,我记得去年李云龙旅长不是送来两辆没有炮管的坦克吗?加上这辆,咱们现在有三台坦克可以研究了!
这句话提醒了林烽。他立即下令:把三台坦克都送到新建的装甲车辆研究室!我们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坦克研究小组!
在新开辟的研究区域内,三台日军坦克并排停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两辆李云龙部缴获的坦克虽然缺少炮管,但整体完好。而新运回的这辆,则带着醒目的战伤痕迹。
王老铁绕着三台坦克转了几圈,突然一拍大腿:厂长!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用这些零件拼出一台完整的坦克?
唐忠祥推推眼镜,认真计算着:理论上可行。两台完好的坦克可以提供大部分零件,再加上这辆的战利品零件...
不行!林烽却出人意料地否定了这个提议,拼装出来的坦克只能有一台,但我们要的是掌握造坦克的技术!
他走到坦克前,目光炯炯有神:我决定,把这三台坦克全部拆解!我们要彻底研究每一个零件,搞懂它们的制造工艺!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老周心疼地说:厂长,这可都是好不容易才弄来的宝贝啊!拆了多可惜!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林烽坚定地说,只有彻底拆解研究,我们才能真正学会造坦克!
拆解工作立即展开。在林烽的亲自指挥下,技术人员们像解剖麻雀一样,仔细拆解着每一台坦克。
注意记录每个零件的尺寸和材质!
测量装甲板的厚度和倾角!
分析悬挂系统的结构!
随着拆解的深入,日军坦克的技术特点逐渐呈现在众人面前。
王老铁发现了一个重要情况:鬼子坦克的装甲用的是表面渗碳钢,硬度高但韧性差。难怪咱们的穿甲弹效果这么好!
唐忠祥则对坦克的火控系统很感兴趣:他们的瞄准装置比较简陋,但炮塔旋转机构设计得很巧妙。
最让林烽注意的是坦克的发动机:这台柴油机的功率不大,但很省油。这个设计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就在研究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总部传来命令:要求兵工厂在三个月内,提交一份详细的日军坦克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主研制坦克的可行性方案。
这个任务虽然艰巨,但整个兵工厂都充满了干劲。因为他们知道,今天拆解的这些铁王八,很可能就是明天自主研制坦克的基石。
夜幕降临,研究室的灯光依然亮着。林烽抚摸着那些被仔细编号、分类摆放的坦克零件,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总有一天,他轻声自语,我们要造出比这更好的坦克!
窗外,星光照耀着太行山。而在兵工厂的研究室里,一颗自主研制装甲车辆的种子,已经悄然生根发芽。这场首战告捷,不仅验证了反坦克炮的威力,更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征程。